分享

成都水东门——(二)不堪回首的过往​

 雨天石 2023-10-26 发布于四川

二. 水东门新东门)不堪回首的过往

细心的古地图爱好者可能会注意到,在成都古地图中,城东北角,东顺城北街以北的一个小地名:光绪二十年《四川省城街道图》标注为“柿子巷(园)”、傅崇矩宣统三年绘制的《成都街道二十七区图》标注为“新化街”、民国22年《成都街市图》被标注为“水东门”。

从“柿子巷(园)”变成“新化街”,再变成“水东门(街)”,虽然只是标注文字的演变,但却隐含了旧时代成都城内一段令人心痛的、不堪回首的过往!

或许,当代的一些游客在打卡天涯石街寻觅那块“天上掉落下来的石头”的时候,并不一定晓得,地处成都城东偏北的这条民国老街,在清末却是成都娼妓们集中公开营业的烟花柳巷,是一个公娼“特区”,这也是大清国境内第一个公开设立的“红灯区”!这个清末的“特区”街名就叫“新化街”,百姓戏称 “花街”,花街还包括了成都人熟知的天涯石街、东顺城街、毛家拐街及福字街这几条老街。

坊间也有传言:“把成都的妓女集中一条街上,以便管理,特为这条街取名取名“兴化街”,表示以兴教化”之义。但我在此文中,还是以地图标注为准采用“新化街”一街名。

[附“兴化街”之说原文] :忆周孝怀先生逝世于一九五九年,则逝世当年即闻噩耗而写此诗的可能性最大。其时实行新政,周先生成了清末新政中的风头人物。这中间,周先生与有大力焉。周先生把成都的妓女集中一条街上,以便管理,特为这条街取名兴化街,表示以兴教化之义;并在每户妓家大门上钉一个名为"监视户”的牌子,表明对此户人家应予监视。父亲在光绪年间受业于周先生。周先生答康有为问何以对老师赵先生如是之好的话是:“无论我做官多大, 老师对我从无个人要求“。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天涯石南街     周筱华摄影

要了解清末公娼“特区”的故事,还得从成都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说起,他就是四川劝业道道台——周善培周孝怀),是近代中国警政的先驱,在成都首创开辟红灯区的先例。新中国成立后周孝怀(周善培) 是毛泽东逐一圈定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会特邀委员,力主将国号由"中华民国"更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曾任华东军事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法制委员会委员,同时兼任民生轮船公司董事长。于1958年秋患肺癌病逝于上海华东医院,葬上海万国公墓,享年83岁。

周善培 字孝怀,浙江诸暨人。1875年出生于成都,其父周位东,同治年间入川做幕僚,后任四川营山知县,聘请蜀中大儒赵熙当儿子周善培的老师,因周善培年少有才,先入慈禧开办的经纬学堂深造,毕业后被公派去日本学警政。

锡良任四川总督时,在日本学警政的周善培毕业后花银子捐了一个道台,选择回到四川,任四川巡警道道台(警察局总办),1907年转任劝业道道台。他深知,靠农业只能求温饱,欲致富强国必须靠实体和工业,于是在成都推行新政成为清末成都实业救国的领军人物。他促成新上任的玉昆建设与开放满城少城公园、利用成都传统的花会在青羊宫开办劝业会,展销四川省各县的土特产及工艺品、并亲手创建劝业场、在皇城东辕门街设立劝工局领导和发展全省农、工、商、矿事业……。

清末四川省城青楼林立,暗妓遍地,有各类娼妓好几万人,对于清末成都这些些女性以娼妓为谋生手段这件事,周善培认为娼妓们要生存,完全禁绝也不现实。在他任四川警察局总办的第二年,就效仿日本红灯区的管理方法,开始对妓女进行管制,将分散各处的325个妓院定为“监视户“,尔后又将她们迁入城东北的街巷,集中列室群居为公娼,不准异地接客、不准门外拉客、并按章纳税,若有违章者,便送入济良所进行从良训习,除去娼妓身份,(清末成都济良所设在蓥华寺街老蓥华寺,专门收容、接济风尘女子、教养并择配),对不愿继续做娼妓的女人,还可以到大田坎纱厂做工谋生。又把柿子巷(园)改名“新化街”,使这一带成为当时大清国国内第一个公开设立的娼妓“特区”。这个区域被诙谐幽默的成都人喊为“花街“、“新花街”。

这个公娼特区,除新化街外还包括了:天涯石街、东顺城街,毛家拐街,福字街这几条街。街区各个出入口都设有岗亭,有军警管控进入街区的人员,防止流氓滋事。并规定:各校学生应遵循礼法,不准入内;各营官兵,应守军法不准入内;衣冠不整者严禁入内;未成年小孩、非从妓女子均不得进入。

清末成都设置的这个公娼“特区“,却没有随1911年清帝退位时消失,一直续存到民国,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得以彻底铲除,消失殆尽!

清末成都水东门的红灯区

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文化界四位泰斗级大咖,邀请了成都本地的一位大学生做向导,乔装打扮潜入新化街,探访这个烟花柳巷的红灯区,他(她)们是:丁聪、吴祖光、吕恩及程梦莲。

●丁聪(1916年——2009年) 上海人,别名:小丁,中国著名漫画家,舞台美术家2009年5月26日,丁聪先生在北京去世,享年93岁

●吴祖光(吴召石、吴韶)(1917——2003) 江苏常州人,当代中国影响最大、最著名、最具传奇色彩的文化老人之一, 2003年4月9日突发冠心病,在北京不幸病逝,享年86岁。

●吕恩(1920——2012 ),本名俞晨,江苏省常熟人,中国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吕恩与吴祖光当时是情侣关系。吕恩于2012年8月15日病逝,享年91岁。吴祖光21岁时认识吕恩,29岁结婚,因由是生活习惯不同,婚姻只维系了四年就分手了。

●程梦莲女士,“中艺”社长应云卫的夫人。1925年,应云卫与好友程泽民的胞妹程梦莲结为连理。

他们从“中艺” 借来戏服穿在身上做伪装。丁聪、吴祖光都穿上短打衣裤,腰间还拴着一条布腰带,扮作下层的苦力。吕恩穿了件半旧浅色的小碎花旗袍扮妓女,程梦莲穿着黑色香云纱旗袍,脚踩绣花鞋,扮作妓院里的老鸨,在一位不知名的大学生带领下,成功地骗过岗哨,顺利进入新化街。四人探访了成都最下等妓女的麇集之所。探访归来后丁聪创作了漫画——《花街》,而吴祖光则写出了《断肠人在天涯——花街行》。

《花街》作者:丁聪

吕恩的回忆录里写道:

“一条烟雾腾腾、昏暗的小巷。电灯光发出淡淡的黄色,小碎石子铺的路面。巷子的一侧是一排鸽子笼似得简易木屋,开门的木屋中,一个木床,一桌两凳。女人们个个浓妆艳抹,廉价的香水味儿令人窒息。有的女人坐在门槛上嗑瓜子,和人聊天;有的呆呆的站在门前,双眼失神。走着走着,看到一个女人用手帕盖住双腕,两人用手指在手帕下交易;交易成后就进屋拉铺、关门。巷子的另一侧有大敞门的酒肆茶馆,里面有弹唱扬琴的,有上海人叫'老虎机的赌博机器。

附录:

天涯石街是成都城东北,一条普通的老街,分为东、西、南、北四条小街。据说,天涯石街是因一块天外飞来的“天涯石”而得名,该石下部深埋土中,地面部分高213厘米,上宽43厘米,下宽105厘米,厚27厘米,为粗质砂石。传说是天外飞来的陨石,故名天涯石。唐初,骆宾王曾以'地角天涯渺难测’吟咏此石,宋、元、明、清历代皆有记述。

唐代杜甫游玩至此,给出的答案:恐是昔时卿相墓,立石为表今尚存。

天涯石位于天涯石南街一所居民住宅内,现在天涯石就保存在天涯石南街的天涯石小学门口。

经考证,此为古蜀国'大石文化’遗址,距今2400多年。

天涯石

观天涯石有感,胡凑一首《咏石》

作者: 雨天石

蜀中古有飞来石,巨浪涤污显真身。

昔日花街今不再,逐浪推波后来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