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攻击性很强的都是“老好人”?(上)

 如风说事 2023-10-26 发布于湖北
你有什么特别的交友原则吗?
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摩尔有个建议:你最好只和会表达愤怒的人做朋友。
因为那些看似不会愤怒的人,其实会用更独特的方式回击你——比如下属拖延工作,伴侣故意哪壶不开提哪壶,普通朋友在你背后搬弄是非……
这种没有被直接表达出的愤怒,被美国心理学家蒂姆·墨菲称为隐形攻击”
他在《隐形攻击》一书中做了这样的定义:关系中弱势的一方通过拖延、躲避、故意激怒、暗中报复等非直接方式,向强势一方表达因地位不平等而累积的愤怒。
通常情况下,它的杀伤力,比直接攻击还大。
它不仅会破坏关系,甚至危害你的工作和家庭。更可怕的是,隐形攻击者不在乎输赢,只在乎每一次报复的机会。

你被隐形攻击了吗?
《隐形攻击》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阿宽和小罗既是同事也是朋友,关系很好。但某天,总公司突然给部门“空降”了一个新领导大卫,不久后,原本认为有望升职的阿宽被调到了另一个子公司。
这让小罗很不爽,觉得是大卫挤走了好朋友,于是工作积极性下降了很多。大卫履历辉煌,在沟通中经常搬出过去的经验,“以前的工作中,我们是这样做的......”或“那样做会更好”。
小罗和同事们没有直接向大卫表达过不满,却总在私下议论:你呆在团队的时间没有我们长,凭什么指手画脚。
慢慢地,这个团队的业绩逐渐下滑,大卫也很苦恼,团队执行力不行,他却完全搞不清发生了什么。
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职场情境,隐形攻击最终伤害了整个团队。
其实,无论处在哪一种人际关系中,有不满就会有愤怒。如果愤怒被压抑,它们就会通过另一种形式表达出来。
家庭成员之间,也同样存在着隐形攻击。
墨菲博士说,家庭关系中,父母是强势的一方,他们会对孩子进行谩骂、责备、管教,而孩子作为弱势一方长期无法充分表达自己,只能通过拖延、懈怠、抵制等手段予以“回击”父母。
比如,家长越是催孩子快点穿衣服、洗脸,孩子就表现得越慢;越是要求孩子早点写完作业去睡觉,他往往就会拖到晚上11点……
还有些家庭的隐形攻击,出现在兄弟姐妹之间。比如互相比较孩子得了哪些奖学金,被什么学校录取,但这种比较并不是为侄子侄女祝福,反倒有很多嫉妒的情绪。
墨菲博士认为,这种不健康的情绪甚至还会传递给后代,家庭成员虽不会受到直接的伤害,但每个人都好像被“卡住”一样。
更为常见的一种隐形攻击,出现在夫妻关系中。
比如有这么一对夫妻,丈夫脾气很好,妻子也温柔贤惠,但不知为什么,妻子总是在一些小事上出状况,比如时常不小心把碗打碎,或者约会经常迟到,这让丈夫很是头痛。
真实的原因是,这位丈夫有比较强的控制欲,不仅不允许她独自和别的朋友一起出去玩,连妻子的衣着、发型也都要是他喜欢的。
慑于丈夫的强势,妻子虽然表面不反抗,但采取了另一种方式表达不满——用打碎碗、迟到等来给丈夫找不痛快。
很多夫妻不就是这样吗,心里明明积压了许多不满,可从未向对方表达。
但是他们会故意触碰对方身上的情绪按钮:我明知道那样做你可能会生气、发怒,我还是会故意按下去,你以为我是不小心,其实我是故意的。
然而,为什么有些人会选择用这种拧巴的方式来表达愤怒,却不愿直接坦诚沟通呢?

如果您需要我们的专业帮助,可先浏览乐行心理官方网址的相关介绍:www.,同时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江西乐行心理咨询中。如需预约请提前电联我们。江西心理咨询,南昌心理咨询,江西焦虑症治疗,江西抑郁症治疗,江西心理医生,江西沙盘游戏治疗,江西婚恋咨询,江西青少年心理干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