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中的女娲补天:水火大战!宝钗把玉托于掌上时:白骨如山忘姓氏

 长安昭阳王 2023-10-26 发布于陕西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81】

(接上文:明朝南直、南直隶、应天府、宁国府)

第一回写甄士隐,地处姑苏,是苏州的古称。在三月十五大火处,有甲戌本眉批:“写出南直召祸之实病”。前面地图我们看过,苏州属于南直,“南直召祸”众说纷纭,我们先不管这是此地区的什么祸,只看“南直”,便知是明朝的南直隶。这是个特定时代的特定地名,不容但凭己意胡解乱说,看看主流红学是怎么解释的:

著名红学家吴世昌在《红楼探源》里写道:“大火无疑是一历史事实,可能发生在南京的某织造厂,也可能是江宁织造官邸起火。但曹的继位者隋赫德在奏报曹氏家产的摺子中,没有提及财物被焚等情况。曹寅的藏书也安然运到北京,看来这场火不像起于官邸。也许曹頫革职的直接原因是这场大火。”

红学泰斗周汝昌在《江宁织造与曹家》中写道:“所谓'南直招祸’就是指曹雪芹父辈曹頫在万寿庵里为雍正政敌胤禟藏镀金狮子而招祸之事,从而使我们窥探到《红楼梦》是以作者家世中'南直招祸’作为原型开卷的。”

我们看到了,《红楼梦》就是被这么“解”的!让我等如何追随?吴先生至少还“可能”、“也许”一下,而周先生直接说“就是指”,对不清楚的事,却如此言之凿凿!

第二回的回目:“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有无问题?从二人谈话知,说的是宁荣两府,回目却只提荣国府,那宁国府呢?作者隐宁国府,是否要读者注意到所隐的宁国府?

宁国府:在南宋孝宗时,便升宣州为宁国府。蒙元改为路,明太祖复改为宁国府,清朝仍称宁国府,直到1912年民国才废宁国府。

明朝是双京制,宁国府属南京直隶。贾雨村见了冷子兴,先问:“都中可有新闻没有?”两人谈话地点便在金陵,谈的可是“都中”之事。在谈论贾府、宝玉时,贾雨村却提到“金陵城内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甄家”,冷子兴说“甄府和贾府就是老亲”,显然这个甄贾是指真假,真真假假之意,说的是两个,一个在金陵,一个在“都中”。贾府又分了荣国府、宁国府两个,而宁国府偏偏和金陵的宁国府用了同一个名字,仅仅是巧合吗?还是真真假假的双京制?这是红楼作者留给读者的作业,需要我们自己思考判断:甄府、贾府,宁府、荣府,与金陵、都中,南京、北京之间的联系。

把问题反过来问一下:金陵十二钗的黛玉、妙玉,为何祖籍苏州?

除了苏杭人间天堂等表面涵义外,金陵历史上是汉族的复兴之地,是明朝开国的京师,也是迁都后的留都。作者巧用了“金陵”的多义,作为地区,金陵包括苏州府、凤阳府等;作为城市,从苏州到金陵城,反方向再看,便是凤阳,朱元璋的老家,所以说祖籍金陵地区,完全符合历史。书中不能直接写凤阳,谁都知道明朝皇帝的老家在凤阳,凤阳太露了,需要真事隐。《红楼梦》中经常“用反”,比如“假作真时真亦假”,比如经常把“哭”的场景写作“笑”。

而且书中用贾府之一“宁国府”,提醒读者:宁国府、凤阳府、苏州府都属金陵,而金陵城是南边的京师之地,这也是“宁公居长”的原因。甄府在金陵,贾府在都中,即北京,也是真为假、假作真,用真真假假的两府,暗合明朝的双京。


  (女娲补天:水神火神大战)

《红楼梦》第一回开篇便写道:“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谙则深有趣味,待在下将此来历注明,方使阅者了然不惑。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的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

在说此书来历,用“女娲补天”这个中国人都知道的神话开篇,根由需要细谙。“女娲补天”的神话也有多个版本,从“娲皇”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可知是这个版本:

女娲造人后,登基为皇。后来水神共工不服,兴风作浪,娲皇即令火神祝融迎战。共工战败,怒触不周山,将擎天柱撞折了,天塌了个大窟窿。导致洪水泛滥,大火蔓延,天下万物陷入灾难之中。

女娲在天台山炼了一块厚12丈、宽24丈的五色巨石,众神称好。于是依照此法,又炼了36500块五色石,连同之前那块共36501块。众神仙和众将官帮女娲补天,用了36500块。

女娲再用东海神龟的四腿做擎天柱,因西北两面的腿短些,故有“天倾西北,地陷东南”的说法。

女娲补天后,普天同庆,人们在天台山欢迎娲皇归朝,女娲看到人们生活安然,高兴地吹起了笙箫。

在这个神话版本中,女娲为皇,水神共工是一个造反者的形象,火神祝融出战水神系娲皇所派。此版本中的12丈、24丈、36500块等都与《红楼梦》中相符,但对多出的那块五色石,神话中压根儿没再提。

对“天倾西北,地陷东南”,《红楼梦》中也有对应:在“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诗后,“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开始写甄士隐,即真事隐。

女娲用东海神龟的四腿做擎天柱,《红楼梦》中也有对应:50回,芦雪广联诗,宝钗道:“谁家碧玉箫?鳌愁坤轴限”,注意把“陷”错写成“限”,应是错误提醒,提醒开篇的“女娲补天”。鳌为何愁地陷?腿会被女娲砍,用来做擎天柱。谁家箫?女娲补天后,吹起了笙箫。

细谙根由:

女娲补天的根由,是水神共工造反,水神、火神大战,水神把天撞塌了,女娲才炼石补天。

关于《红楼梦》中的女娲炼石补天、水神火神大战,网上的文章很多,我也不用再啰嗦,只把这个神话背景说明清楚,读者自己足可判断。

我们用关键字,则不难看清楚:

女娲是娲皇,华夏始祖,大地之母,造人补天,造福万民,显然是华夏正统。

水:是满清关键字。火:是朱明关键字。

水神造反,即满清造反。水神、火神大战,是满清与朱明的战争。水神把天撞塌了,天是华夏的天、朱明的天,朱明的天塌了。这是此书开篇即说明的来历,要读者细谙的根由,使阅者了然不惑。

所以,朱明的天塌地陷,罪魁祸首是水神满清。

再看宝钗的诗句:“谁家碧玉箫?鳌愁坤轴限”,就很清楚了,是宝钗为代表的金国满清把天撞塌了,鳌才愁腿会被砍,用做擎天柱。

再看“女娲”重复出现,是在第8回,第一次写宝玉探宝钗之时:

宝钗托于掌上,只见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这就是大荒山中青埂峰下的那块顽石的幻相。后人曾有诗嘲云: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

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

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又是薛家宝钗!

前文多次证明,重复就是强调,在重复强调“女娲炼石”,注意是在什么时机?在第一次写宝钗手握“宝玉”之时!天塌了。还是指宝钗为代表的满清,把天撞塌了,女娲才炼石补天。

此诗末联: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在宝钗把玉托于掌上的时候,却写白骨如山!是战争?或天灾?忘姓氏:江山丢了,被殖民了,成了亡国奴,异族做了君父、父母官,才会“忘姓氏”,天灾不会“忘姓氏”。

请曹家沟的信徒们解释一下:曹寅家里就是被抄了个家,怎么就“白骨如山”了?怎么还“忘姓氏”了?给一个让自己信服的理由!

曹頫被革职抄家,并未杀他家一人,第二年全家迁回北京,蒙雍正恩谕,一家人住在崇文门外蒜市口。在雍正十三年十二月,曹頫被赦罪,尚未赔偿完的银两也被朝廷宽免。这甚至可以说皇恩浩荡了,对雍正有什么泼天仇恨?要冒着全家被灭族的巨大风险,写一本书来和雍正、朝廷作对!并把仇恨扩大到“姓金的”、胡虏、达子?这是满清包衣、皇家奴才干的事儿吗?

明显不通!只要有正常的逻辑和独立的思考,不迷信专家权威,就得不到曹寅家的结论。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宝玉(玉玺、皇权、江山)与朱!多简单、多自然的解释,合情合理。

(未完,下文继续)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