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归真医学:伤寒六经及三阳病的治法

 FyssqzhOk 2023-10-26 发布于湖南

在《伤寒总论一》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伤寒是六经的伤寒,但是六经不是伤寒的六经。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归真老师在问答中解释到:伤寒是六经的伤寒:我们在讲伤寒的时候是通过六经来讲的,首伤太阳人体如何如何,传阳明少阳三阴又如何如何。六经不是伤寒的六经:就是说六经不是因为伤寒才有六经,六经是人体之本来,其它的病也不离六经。

归真第一讲《三阴三阳》中就说到:伤寒论中把人所有的疾病分为六种,也就是六经病: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人体所有的疾病都不超过这六种范围,包括杂病。

也就是说伤寒论是根据人体的六经模型来辨证论治的。那伤寒中所讲的六经模型是怎样的呢?

一、伤寒六经在人体的结构及作用

归真第一讲《三阴三阳》中说到:

我们现在把人体简化,人体从口腔一直到肛门,这是一条连通的管道,这是在人体的最里层,人体从自然中所吸收的营养全部来自这条管道,这条管道称为阳明。

人体外面是一层皮肤包裹,保障人体不受外邪侵袭,保证人体内部物质不会外散外泄,这层屏障称为太阳

从内部管道到外面皮肤,其中有无数小管道沟通内外,所有这些小管道统称少阳

这便是三阳

人体内部

水液之行,称为太阴

血液之行,称为少阴

精气之行,称为厥阴

这便是三阴

水不行则为痰饮,血不行则为瘀血,精气不行则生癌肿,此为百病之源。

人体三阳不病,则说明人体从内到外管道通畅。

人体阴之不病,则说明津血精气不虚。

阳病则治之在阳,

阴病则治之在阴

在《伤寒第三讲:传经释疑》中,老师又对其在人体的结构进行了补充:

六经,分为三阴三阳,所谓阳呢,指的是人体本身的结构功能。三阴有没有自己的结构呢?也是有的。人体内部水液行于全身,血液行于全身,精气亦行于全身,但是这是对整体而言。人体三阴虽然皆遍及全身,可是亦有分布之不同。少阴在表,太阴在里,而厥阴则在表里之间,散之内外。(为了帮助大家的理解,老师以流血和腹泻及水库中引水举例子,详见伤寒第三讲《传经释疑》)

太阴为体,少阴为用。太阴是仓储所在,少阴是物流所在。

厥阴在太阴和少阴之间,也就是说凡是太阴和少阴所在的地方,都有厥阴行于其间。我们之前讲少阳,说过少阳为游部,也就是其实从大的方面来说,人体整个全部都可以称为少阳,少阳把整个内外全部联系起来,而厥阴呢,则和少阳是同样的道理。

备注:游部就是不单属于任何一部分。(摘自问答十一)

为了便于大家对整个人体的结构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老师以"中"为例:我们之前讲过中的概念,就是什么叫中呢?比如一个杯子,所谓太阳,指的是杯子的外壁,而阳明呢,则是在杯子的内壁,可是阳明虽然在里,其在杯子里面了吗?并没有,只有真正深入到杯子本身的物质结构里面,才算是真正的内,也就是要进入到杯子本身的材料里面,也就是杯子从内壁到外壁的中间这一部分。

所以三阳,太阳在表,阳明在里,少阳在表里之间,这是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而如果从杯子本身来说呢,则太阳阳明皆在外,而少阳在里。

现在我们把这个杯子想象成是两层的,也就是外面有一层,是太阳,然后里面有一层,是阳明,外面是外壁,里面是内壁,然后在内壁呢,上面有很多小孔,可以漏水,然后我们现在倒水进去,这些水呢,就会顺着内壁的孔洞流到内外壁之间,这一部分水呢,就是太阴,也就是我们身体中的水分。但是这些水不能一直在里面待着呀,它还要流动,然后在内外壁之间的这个空间里,就有很多管道,这个管道就是少阴,它负责向外运输水分和热量,去滋养和温煦我们的杯壁,也就是我们的杯子本身。然后在这个杯子内外层之间,在太阴和少阴之间,还有很多更小的管道,就像一根根细小的加热丝一样,是负责给这些水加热的,其遍布在内外之间,也连接到内外的杯壁上,这些细细的加热丝,就是厥阴。那加热丝靠什么加热呢?靠电流来加热,那在人体来说呢,就是靠精气来加热,在加热丝中流动的也就是人体的真气,也就是经气。这个精气所产生的热呢,就是人体的相火。

归真第十二讲《六经作用与水液循环》中又说到:

六经代表人体的六个层面,所谓三阳,代表的是人体的功能,也就是通路,所谓三阴,代表的是人体内流通的物质。三阳,太阳为表,代表外之通路,阳明为里,为内之通路,少阳为半表半里,为内外之通路。三阴,太阴为水之循环,少阴为血之循环,厥阴为精气之循环。

以上就是关于六经的概念和它们在人体的结构,那它们是如何作用于人体的呢?

归真第七讲:《建立水火的观念,联系五脏六经》中说到:六经讲的是人表里的循环,人体内部的物质不可能只在五脏存着,还要输送于四肢百节体表,以供人体能够使用,然后还要从身体各处收集废水、废料、废渣,最后排出体外。同时人体是一个活的人体,活的人体便必然要产热,人体还要有向外散热的渠道。人体的水和火能够在体内体表正常循环,这便是六经的作用

医理《人体阴阳与五行、六经的关系》中关于阴阳与六经的描述:六经讲的则是阴阳第二义(体用阴阳)。六经阴阳,阳,指的是人体的通路,起到功能的作用。阴,指的是人体内部流通的物质,起到滋养的作用。人体运行只有物质和通路这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又是相互成就,相辅相成的。物质需要有通路才能流转,而通路同时也需要物质来滋养。两者一为体,一为用,体用相成。人体运行是这两个方面,人体病也是病在在两个方面,所以六经可以统治所有的疾病。

归真第十二讲《六经作用与水液循环》中又说到:

人体三大系统,其中精气系统是人体电力系统,血液系统是人体营养输送系统,水液系统是人体热量均衡系统。这三大系统都要通过三阳的通路来传递输送。其中精气走经络,经络贯通内外,血液走血脉,血脉贯通内外,水液走三焦,三焦也贯通内外。同时精气、血液、水液三大系统也相互联系,相互沟通。这样大家把三阴三阳是不是就联系起来了。

归真第十三讲《病机与临证》说到:

三阴三阳是体用的关系,三阴为体,三阳为用,大家要有一个概念,就是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部分都是相互联系的。虽然分为六经,但六经并不独立,而是相互联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三阴与三阳的联系也是如此,三阴在三阳各个部位川流不息,三阴需要借助三阳的道路,而三阳也同时需要三阴去滋养。人的身体内部就像一个蚁洞一样,合则为一体,同气连枝,分则为各个部分。血液循环也要有水液循环的代谢参与,同时血液中的营卫生化也需要有精气的参与,这就是为什么用针可以调动血行。

归真第三讲《人致病途径》中说到:

大家不能把六经割裂开来,厥阴是精气不假,但同时厥阴精气也是要循行全身,主管全身的。伤精以后,精气虚了,不是说只影响厥阴,全身经气都会受影响。

以上是关于伤寒六经的概念以及它们在人体的结构和作用。除了以上的内容,归真医学还对三阳病及用药进行了初步的讲解,特别是太阳病,多篇文章都提到过,让我们一起来温习一下。

二、三阳病的治法:

归真第十二讲《六经作用与水液循环》说到:人体外层受寒闭而不开,人体不能散热,则人发烧,为太阳病,用麻黄汤,以开毛孔。

人体内层闭而不通,则糟粕不能下导,体内生化之热把肠道水分蒸干以后,变成燥结,大便不通,为阳明病,用大黄、芒硝,以去燥结。

人体三焦管道不通,水和火结于三焦,火炼水而为饮、痰,则人胸胁苦满,时通时不通,则人往来寒热,为少阳病,用小柴胡汤,柴胡疏通三焦管道,黄芩去热,半夏去痰。

柴胡主要作用在于疏通三焦管道;大黄在于疏通肠胃管道;黄芩清三焦中热;黄连清肠道中热;半夏可以吸水逐水,可以把水往下导。

三阳病主要就是一个通路的问题,把通路搞通了,三阳也就不病。因为不能散热,太阳就是外面的通路不通,人体的热量散不出去了,所以人会发热。所以发烧还能用什么冰敷贴去贴吗?贴了之后人体是不是更不能散热。

阳明在人体的里层,也是人体热量聚集最多的地方,人体的热量自内向外而散,所以阳明多发热证。

三阳病发病最多的也就是一个热量传输的问题,阳明是蓄积热量,少阳是传输热量,太阳是控制热量的散发与聚拢。(摘自17讲《太阳病》)

1、太阳病

归真第十七讲《太阳病》中说到:太阳是人体的藩篱,除了抵御风湿瘴疬等外界的侵害,最重要的是人体的保温和散热系统。

太阳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通过调整毛孔的开合,来控制人体向外散发的热量,从而来维持人体的常温。

太阳病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毛孔常开而不闭(盗汗、漏汗),这种情况主要是人体内产生的热量过多造成的。人会汗出同时又发热,这便是温病。

一种是毛孔闭而不开(恶寒、发热)。伤寒论说,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因为毛孔闭起来了,所以恶寒,未发热是毛孔刚闭,体内蓄积的热量还不多,已发热是体内蓄积的热量已经多了。

为什么体内已经郁积热量了,但是毛孔却还闭而不开呢?这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太阳在受到外面寒气以后,为了自保而收缩毛孔,以维持人身体热量,但是当人到了温暖的地方,外面的寒气已经解除了,但毛孔因为受到了寒气的刺激,却一直不敢自己打开,这是应激反应导致的功能失常。所谓寒,只是人身体毛孔紧缩的状态(我们治疗的也是这种状态)。

伤寒发热了,我们只需要通过药物去帮助身体恢复正常的毛孔开合功能即可。用麻黄汤。

伤寒论的“伤寒”二字,是指伤于太阳寒水(详见医理:把阴阳、五行和六气讲清楚》一文中的六气)的统称,凡是太阳之伤,皆称伤寒,而不是指的伤于寒气。

伤寒是毛孔闭缩,热不得出,所以人发热,最终会毛孔打开,汗出而解。而温病是发热和汗出同时存在,在于人体内部热量产生过多。这是伤寒与温病之别。

不是说伤寒论只治伤寒,不治温病,不管伤寒还是温病,在伤寒论中都是有的。

归真第三十五讲《感冒》中说到:

感冒指的是人体感于外界的气机,而被外邪所打压。感冒,与中医中伤寒的意思是类似的,也就是感冒不单指受凉发烧这些,所有感于外邪,都可以称为感冒。

伤寒,有广义的伤寒,有狭义的伤寒。广义的伤寒指的就是外感,所谓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凡是人干预外界六淫,风寒暑湿等,皆可称为伤寒。寒,在这里指的是寒水经,寒水经在人体之外层,犹如古代的护城河一样,所谓伤寒,指的就是外邪伤害了人体的护城河。而狭义的伤寒,则单指伤于寒气。

而现在一般中暑、中湿这些,比较少见,所以大众常说的感冒,就特指常见的受凉、发烧、咳嗽、鼻塞等症状了。

感冒,从大的类别来分,可以分为三类,不是伤风、伤寒和瘟疫,而是伤寒、温病和瘟疫。

伤寒是人感于外邪,而体内生化未起,也就是没有相火不藏。

温病是人体内相火已起,相火不收。

瘟疫则是指人体感于外界生物病菌。

大家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所谓的风寒感冒,就是伤寒,也就是伤于寒气。所谓的风热感冒则类似于温病,也就是体内化热。而病毒性感冒,则属于瘟疫。

如有的人伤寒之后,并没有恶寒怕冷等症状,或微恶寒而不甚,主要症状表现为鼻塞流涕或咳嗽等,这只是轻微的寒气束肺而已,并没有表现为全身的症状,这种则称为伤风。伤风一般也不会发烧,因为寒气束表不甚。

伤风属于伤寒的范畴,指的是轻微的伤寒。

我们如何判断小孩子属于哪种感冒呢?

没有全身症状,只有鼻塞流涕或咳嗽,这是肺气不利,属于伤风,疏通肺气即可。

全身怕冷、无汗、发热,这是寒气已经束表,属于伤寒。需要解表。

有汗而仍发热,口鼻呼热气,或咳黄痰,或流黄涕,或喉干喉痛而口渴,这是体内之热以起,属于温病

或有汗,或无汗,咽干咽痛而发热,这属于瘟疫

温病与瘟疫的鉴别要点,也就是如何知道小孩子是风热感冒还是病毒性感冒呢?凡温病之热,热冲于人体之空窍,也就是口鼻呼气会热,感觉咽喉有热气上冲等。而瘟疫之热,则发于人体之组织,也就是常说的发炎,如咽炎、扁桃体发炎等,咽喉、扁桃体等这些都属于人身实体。这是温病与瘟疫的不同。

伤寒需解表,温病需敛相火,瘟疫则需清热解毒,这是治法的不同。

小孩子发热,除了伤寒,也就是外感以外,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就是积食。之前讲过培土调候,伤寒属于调候的范围,积食则属于培土的范围。内外会相互影响,如小孩子感冒之后,胃口也会不佳,积食之后则抵抗力也会下降。若小孩几天不大便,按肚子有硬满或胀,且拒按,又无全身恶寒等症状,此时发热,则考虑积食。积食,通便即愈。

最后再说一下变蒸。变蒸其实可以看做是温病的一种,是温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温病是人体生化过旺,也就是人体内的火开的太大了,正常人火不应该开的太大,所谓相火以位。但小孩子不同,小孩子要长身体,身体要发生剧烈变化,在某个特殊的时间点上,小孩子为了长身体,会开大火力,加快体内的生化,犹如竹子长节一样,此时自然发热。所以变蒸不算病

1-1、太阳病之瘟疫的治法

归真第四十八讲《疫情的防与治》中说到:疫呢,属于是瘟疫的范畴,也就是所谓的病毒入侵。人体表现出来的证状是人体与病毒相抗的反应。我之前在讲感冒那一课时,讲了温病与瘟疫的不同。温病是热气,冲的是人体之空窍,而瘟疫则是毒,多聚于人体之机关。这次的病毒主要是在于体液,也就是在于太阴,而不在少阴和厥阴,应着眼点在于体液。

人感染以后主要有哪些证状呢?第一个是嗓子不舒服,还有一个就是头痛。这是很多人最早出现的两个症状。嗓子干、疼,头晕、头痛。这是最初的证状,咽痛是因为为邪所客,头晕头痛是因为正气受损,清阳不能上于头。如果没有全身症状,没有畏寒、发热,全身疼痛等症状,也没有咳嗽、吐痰等,只有咽干、头痛,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只是初起,体内津液运行不畅了。这时活津液,通水道即可。可选用三白汤,也就是白茯苓、白术、白芍。人体水液运行一通畅,身体正气恢复,病也就解了。

如果出现了身体的症状呢?开始发热、身体酸痛、骨骼疼痛等,这说明正邪交战已经在全身了。此时或有汗,或无汗,或发高热,或热不甚,或精虚而畏风,或玄府不开而畏寒,或津亏而咽痛甚,口现渴,或邪入太阴肺而现咳嗽、痰多,或正气虚损,脾胃运转无力,不思饮食,等等,证状不一,皆是人体不同体质与外邪相抗的反应。若热不甚,微恶寒,汗可自出,此时说明表闭不甚,表气尚可透发,此热为人体正气与邪相抗自发之热,或津液不行所郁之热,只是体内津液运行不畅,邪未能尽出,此时可通调水道,稍加清热即可,可用越婢汤。越婢汤组方为麻黄、石膏、姜枣草。麻黄石膏通水道而行水,姜枣草补津液。相当于粮草充足了,道路也清理通畅了,一下就把病邪赶出去了。

与越婢汤相类似的有一个麻杏石甘汤。麻杏石甘汤组方是麻黄、石膏、杏仁、甘草。与越婢汤相比,少了姜枣,多了杏仁。杏仁是利肺气的,如果有咳、喘等肺气不利的证状,就用麻杏石甘汤,如果没有,就用越婢汤。

越婢汤和麻杏石甘汤都是针对没有表证的情况,也就是虽有恶寒,但恶寒不甚,汗还可以自己出来。

如果无汗、怕冷比较重呢?说明表气已经不通了,此时就要开表,也有几个方子。第一个是葛根汤。葛根汤的组成是:葛根、麻黄、桂枝、芍药、姜枣草。相当于桂枝汤里加了葛根和麻黄。桂枝汤是补正气的,麻黄来开表,葛根补津液而升水气。解表的同时而不损津液,对于表寒而口有微渴的情况最为适用。

如果怕冷的特别厉害呢,如坠冰窟,同时全身骨骼疼痛,点滴无汗,这说明表闭的特别严重,无汗出,津液未伤,口也不渴,此时就要以开表气为主,可以用麻黄汤。麻黄汤组成是:麻黄、桂枝、杏仁、甘草。桂枝解肌,麻黄开表,杏仁利肺,因肺主皮毛,肺气利则表气通。因津液未伤,故不需姜枣补津液。

如果表闭久了,体内热气一直不得出,体内郁热严重呢?虽未汗出,而热气灼伤津液,此时现高热,口渴、烦躁,此时便可用大青龙汤。大青龙汤组成是: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姜枣、石膏。相当于是麻黄汤里加了姜枣和石膏。加姜枣是因为津液已伤,加石膏是因为体内郁热已多。石膏清热,姜枣补津。麻黄汤和大青龙汤都是针对表闭无汗的情况,麻黄汤是津液未伤,郁热未甚,大青龙是郁热已多,津液已损。

上面这些方剂都是针对津液在身体运行的情况。其实这次疫情治疗,主要也就是在治津液,把身体的水治好了,病也就好了,而不在血或精气,所以基本用不到血分的药。

除了治水以外呢,还有一个方面就是治痰。因为水不行久了,就会郁而生痰。治痰主要在肺。这次疫情的证状主要也就在身体的证状及肺部的证状两个方面。如果体内水饮初结,出现胸胁不适,有咳嗽,咳痰,而表证并不明显,痰亦不多,此时可先选用小柴胡汤,以通畅身体道路为主,去水饮之结。小柴胡汤组成是:柴胡、黄芩、半夏、参姜枣草。其中柴胡通畅三焦道路,黄芩去热结,半夏去水结,参姜枣草补中气。道路通畅,水热之结已去,胸膈宽利则痰去。

如果肺部聚热已多或痰饮已多呢?此时就需要清肺排毒,可选用现在的清肺排毒汤。清肺排毒汤的组成是:麻黄、石膏、杏仁、甘草、桂枝、泽泻、猪苓、白术、茯苓、柴胡、黄芩、半夏、生姜、紫菀、冬花、 射干、细辛、山药、枳实、陈皮、藿香。相当于是麻杏石甘汤、五苓散、小柴胡汤和射干麻黄汤的组合,另外加了山药、枳实、陈皮、藿香四味药。这是一个合方,也就是所谓的通用方,相当于是把各种情况都兼顾到了。其中麻杏石甘汤是通水道而利肺气的,五苓散是行全身之水的,小柴胡是通畅胸膈三焦的,射干麻黄汤是清肺去痰的,另外加的藿香、枳实、陈皮、山药是护胃而强气机的。这个是因为大家不会辩证,所以给出的合方,另外金匮肺痿肺痈篇,还有其它的方剂,如厚朴麻黄汤、泽漆汤等,大家也可以参考,我就不一一展开讲了。

这些基本上都是伤寒金匮中的方剂,大家因为还没有学过伤寒论,所以我感觉讲起来也比较困难。这些方剂的运用呢,主要就是要能够活用。总的来说,无论用什么方剂,就是要根据病人身体的状态,缺水了,就补水,津液不行了,就行津液,表不解,就解表,肺气不利,就利肺,有热就要解热,有痰就要去痰,所有这些方剂,也就是在这些药物中加加减减而已。人身体运行通畅了,津液循行了,该汗出汗出了,该去热去热了,身体内环境正常了,病毒自然也就解了。

中药没有所谓杀毒的药,还是在帮助人体运行而已。疫情病毒聚于体液,所以这次的治疗也就主要跟水有关系。人感染以后,身体相抗,组织机能亢进,这是主热,体液不行,郁而发热,这是客热。水液不行,郁而成痰。壅积在肺,肺气不利。所以大家治疗主要就把握住水、热、痰、表,这几个方面。

《2023年3月4日内部群答疑》中:


学生:老师讲下甲流吧。
归真老师:最近大家遇到的甲流病人多吗?

学生:多。

学生:先生,这边症状是开始肚子疼,拉肚子,头晕,没精神,然后就发烧,高烧。

归真老师:大家要把学习过的知识串联起来。

我们讲过宇宙中有两大法则,一个是能量法则,一个是象数法则。


那对人体来说呢,也是一样。一个是能量,也就是人体的正气,津液、气血、精气这些,一个呢,是象数。

人体的象数是什么呢?就是五行和六经。


流感病不在脏,所以多以六经来辨证。


六经最重要的是什么循环?我们之前讲过的,是表里的循环。

拉肚子是能量趋里,再以大青龙发表,则人体不能兼顾了,所以会出现抽搐。

从能量的角度来说,流感主要消耗的是人体津液的能量。


病毒有很多种,有些病毒在津液,比如流感、新冠,都是,有些病毒在血液,比如狂犬病毒,有些在精气,比如癌症。癌症也可以看做是一种病毒,只不过是人体自生的病毒。


当然这些不是绝对的,汗血同源,人体是一体的。

所以对流感来说呢,最重要的首先是一点,就是存能量,也就是存津液。第二点,从象数的角度来说呢,就是要保证津液的正常循环,也就是行津液。

流感为什么会发热,乏力?


发热是身体在与病邪对抗,乏力也是同样的道理,能量被调用与病邪对抗了,所以乏力。

我们之前讲,感冒可以分为三种,伤寒、温病、瘟疫。这三种情况,人发热的机理是不同的。

伤寒是外感寒气,表闭不通,内热不得散而发热。


温病是体内相火不藏,产热过高而发热。


瘟疫呢,是人体与病毒相抗,调动身体能量而发热。

伤寒之证,方在麻黄,麻黄以解表。
温病之证,方在白虎,白虎以彻热。
瘟疫之证,方在越婢,越婢以行津。

麻黄之证,恶寒、无汗、身疼痛。

白虎之证,大热、大汗、大渴、脉洪。

越婢之证,恶风、续自汗出、无大热。

但这些证多不会单见,有并病,有合病,伤寒传经也会化热。

温病初起,汗出,热未甚,治在桂枝。
若口渴者,汗出伤津,桂枝加葛根。
两阳合病,表未解,内热起,或兼吐利等,治在葛根。下利甚者,以葛根芩连。

畏寒高热,表未解,不汗出而烦躁者,治在大青龙。


证状迭出,未可尽列,要在辨证以施治。

大家还没有学过伤寒论,对各种证状的辨别和选方还不熟悉,这些我们在后面讲伤寒论的时候会再详细讲解。

上面说的瘟疫指的就是流感这些。

为什么说瘟疫之方在越婢呢?


因为越婢汤的方义就在于存津液、行津液。

流感以后,西医总告诉大家要多喝水,补充水分,可物理降温。可是我们之前讲了,水在人体内并不容易吸收,反而增加人体的负担,而物理降温则有寒表之弊,所以我们中医用越婢汤,补津液、行津液,帮助人体循环。


越婢汤的越婢是什么意思?

成无己在注解伤寒论中说了,脾治水,脾主为胃行其津液,是汤所以谓之越婢者,以发越脾气,通行津液。

脾主水液,脾也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

王子接,也就是叶天士的老师,在绛雪园古方选注中,便直接称此方为越脾汤,并言此为古人传抄之误。

越婢汤就是越脾汤的意思,是增强人体的水液循环。

伤寒论中有两个方,一个是越脾汤,一个是泻心汤,这两个是相对应的,一个行的是水,一个行的是火。

问:那直接每天开始喝姜枣煮水,是不是就在补津液和行津液的?

答:姜枣水当然可以,但姜枣主要是行胃中津液,对全身津液的循行效果不大。所以为什么要用石膏和麻黄来行津液。后面的姜枣草是用来补津液的。

问:老师,有些人不能用麻黄的怎么办?

答:凡用麻黄诸证,有心悸等而禁用麻黄者,解表可代以苏叶,通肺可易以杏仁,行津可以通草等,斟酌选用。

归真老师:上面说的是治疗的时候,因为体内热已经起了。那平时如果要预防呢?该怎么做?就是增强人体的正气,增加体内津液运行的活力。

之前新冠时,给大家的预防方是甘草干姜汤,因为其主证在肺,强土以生金。而流感呢,肺部证状不明显,则主要以行全身津液为主,可以用茯苓、车前等来煮水喝,调动体内津液的运行。体内本身津液运行通畅了,毒气便不容易留存。


但是呢,现在大家买的茯苓大多是假的,药材质量不好。所以我教大家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用甘澜水。

拿两个大点的茶缸,把水在两个缸子里来回倒,多倒几遍,这样水就做成甘澜水了。然后拿这个甘澜水来泡茶喝,就可以了,此为养生之用。

伤寒论中的甘澜水是怎么做的?

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这就是跟大家讲一下简单的辨证思路,大家不能说看到流感就直接去用越婢汤,不同的流感证状会有所不同,同样的流感不同的人证状也会有不同,无论是什么病都是需要去辨证论治的,要结合病人的情况。总之我们的着眼点是要看人体是什么情况,人体是在做什么,人体的能量情况如何,能量运行如何,然后再去想怎样才能去帮助人体。

2、阳明病的治法

(1)阳明胃的治法

归真第十四讲《治胃养胃》中说到:

食物进入胃以后,胃体开始对食物进行腐化,胃是在不断蠕动的,胃对食物的消化,需要三个方面的因素,一个是动力,一个是火力,一个便是微生物的作用。


微生物在中医里面统称为菌,也就是庄子所说,朝菌不知晦朔的菌。动力指的是胃体本身蠕动的能力,热力指的是胃本身的温度。


胃腐化食物需要这三个方面,胃病也病在这三个方面。


治胃病常用的中药有哪些?


首先呢,伤寒论中有最常用的补中四味,也就是参姜草枣。参、草皆得土气之后,姜散水,枣补液,这是补胃阴的,所谓补胃阴也就是滋养胃体本身。首先胃体本身不能坏,这是胃进行工作的前提。


其次呢,是胃的动力,胃要进行蠕动第一需要有动力,第二蠕动不能受阻。


伤寒论中治胃很常用的几味药是半夏、白术、茯苓。常用中成药六君子丸中也有这三个。这三个是干什么的呢?白术茯苓行水,半夏去痰,这是去除胃体外侧积累的痰饮,让胃有空间去蠕动。如果胃体外侧积累的痰饮太多,胃想动动不了,则人就会上呕,所以伤寒论中用的最多的就是用半夏止呕,这也是为什么半夏可以止呕的原因。
胃体养好了,胃外侧的痰饮也去了,现在就该是加强胃的蠕动动力了。


加强胃的蠕动用什么?就是顺气系列了,木香、陈皮、枳实等等。


六君子丸中用的是陈皮,香砂六君子丸中加了木香。


香砂养胃丸中又加了香附和枳实,香附也是一样的效果,也是顺气的。


然后呢,就是增加胃的温度,因为腐化食物需要火力,现在人吃水果寒凉的多,胃寒的人很多。增加火力用什么?伤寒论中用的最多的就是干姜。


此外如果肾寒,身体本身火力就不足,胃自然火力也不够,就再加附子,这就是附子理中丸。


胃体养了,痰饮去了,动力增加了,火力也够了,那接下来就该是什么了?

就该养菌了,养菌怎么养?

大家以前在家里蒸过馒头,发馒头现在是直接用酵母,以前在老家是每次蒸完馒头以后会留一块老面头,留作下次发馒头使用。


在农村生活过的孩子应该知道。

人的胃也是一样,人的胃体呢,下面有一个大弯,称为胃大弯,人每次吃的食物不会全部进入小肠,会留一部分在胃大弯里面,而残留在胃大弯里面的食物呢,就是养菌用的。


这就是人的胃给自己留的老面头,是为了发酵,以待下次消化用的。


所以人如果经常空胃大量喝水呢,残留在胃大弯中的食物就被稀释了,同时水性寒凉,菌类就不能正常繁殖,胃的消化能力也就慢慢弱了。


而养菌常用的中药是什么?就是焦三仙,神曲、山楂、麦芽,此外还有饴糖等这些,这些都是养菌用的。

(2)阳明之大肠小肠

归真第十五讲《阳明之小肠大肠》说到:

总的来说就是,饮食入口,胃中腐化,小肠吸收营气,大肠吸收水气,然后糟粕排出体外。(这部份是关于人体运行的内容,我们下次再来总结)

(3) 大便的治法

归真二十九讲《二便上)中说到:

大便的问题最主要是两种,一种是腹泻,一种是便秘。


我们分析腹泻或便秘要从动力和火力这两个方面来分析。

腹泻呢,分为两种,一种是短暂的腹泻,比如人吃了坏的东西,或者是吃了太凉的东西,此时呢,水和糟粕进入盲肠以后,因为是不正常的东西,身体不受,于是便会加快蠕动,想把异物排出去,此时是肠动力加快了,而平时没有腹泻,说明小肠火力是正常的,但是肠动的过快,小肠来不及蒸发水分,大便还没有蒸成形,大便就出来了,这是短暂的腹泻,等异物排完,腹泻自然也就好了。


还有一种呢,是经常性的腹泻,也就是大便总是不成型,这种呢,就是小肠火力不足,而肠动力正常,大便正常在大肠里走,而小肠却不能把大便蒸成形,于是成稀粪出来。


这是腹泻常见的两种情况。


然后呢,是便秘。


便秘也分为几种情况。


一种呢,是几天不大便而不觉其苦,三四天才有一次大便。


这种呢,首先要排除吃的太少或吃的太精细的情况。


正常饮食的情况下,却几天不大便,而大便又是正常的,没有燥结,这说明肠动力和火力是配合均衡的,但是其皆不足,肠动力比较慢,而火也相对不足,所以便就在肠道中走的时间比较久。


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呢,就是因为经常便秘或先天体质原因,把肠道撑大了,肠道撑大以后,能容纳的多了,自然大便的次数就少了。


便秘的第二种情况呢,就是大便燥结,大便很干、很硬,这种呢,就是蒸太过了。主要的原因,就是肠动力不足,大便在肠道中走的太慢了,小肠把大便都蒸干了。


还有一种情况呢,就是肠动力本来是正常的,但是因为身体里面有郁热,身体伤津了,此时津液流失太快,身体会快速从大肠中提取水分,因此而导致大便燥结。像伤寒论中太阳病传阳明病,就会有这种情况。


便秘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几天不大便,而大便也是稀的,或开头一点是硬的,后面也是稀的,这种呢就是肠动力不足,而小肠火力也不足了。


总之,我们无论分析腹泻也会,便秘也好,都要从动力和火力这两个方面着手去分析,以不变应万变。


这是我们分析问题的根本。


然后我们再看用药。


主要有几个方子,就是伤寒论中的承气系列等。


肠动力不足用什么药?就是大黄。


仲景用药与后世的用药法度不同。仲景用药是取其长,也就是用一味药只取其最擅长的一点,用其最主要的功能。比如用半夏,就是取其降逆去水,用附子呢,就是取其温,用大黄就是取其去实,所谓去实也就是增加推动力,所以血瘀,血管不通,仲景也用大黄,寒实也会用大黄,用大黄去去实,同时用附子去温寒,不会说因为大黄性寒就不用。比如说用芍药可以通利,芍药可以利小便,所以真武汤中也会用芍药,不会因为病人是寒性病症就不用。这是大家以后学用药要注意的,也是仲景用药的心法。


增加肠动力是用大黄,还有两味药是枳实和厚朴,也是增加肠动力的,这三味药的作用略有区别,我们现在不讲药学,大家只要记住,这三味药是增加肠动力的就行了。


小肠火力不足呢,就是附子、干姜。


身体有郁热,水分蒸发太过,水分不足呢,就是去热增津,用芒硝。


还有一个方子是麻子仁丸,这个是润肠的,麻子仁含油很多,让便可以在肠道走的快一点,相当于也是增加津液。还有一个是蜜导煎,是用蜜来润肠,也是同样的用法。这两个相当于直接开物理外挂,让便更容易出来。


另外腹泻因小肠火力不足,除了增加小肠火力之外,还有两种治法,一种就是利小便,把水快速从身体排出去,这样相当于间接减小了小肠的压力,是辅助治疗法,用车前白术汤。还有一种是涩肠法,如桃花汤等,与便秘的麻子仁丸和蜜导煎是相反的用法,是让便在肠道中走的慢一点,这样小肠可以作用的时间久一点,也是间接辅助的治法。


基本上大便的问题和治法就这么多,大家只要掌握了其中的原理,自己便可以去具体分析,自己也可以组方用药。

(4)小便的治法

归真第三十讲《二便下)中说到:

而有些人因为下焦火力太弱,甚至不能蒸化水汽,有水进入膀胱,就会直接凝结而处于膀胱下端,所以人就会一直有尿意,但是因为膀胱中其实储存的尿量很少,所以经常想上厕所,可是又排不了多少尿液,从而出现尿频、尿急、尿不尽等等各种症状。


小便中含有人体代谢出来的无机盐等各种矿物,小便有力则冲刷亦有力,可以把膀胱及尿道冲刷干净,若小便无力,则矿物沉积,久之则成结石。


治疗小便主要的一点便是治疗膀胱火力,下焦火足,膀胱气化有力,则小便就不容易出问题。


另外一点已经堵着的,就是要打开通路,用通利的药。


小便不利古时称为淋证,有石淋、气淋、膏淋、血淋等等不同,大家初学,为防止大家误用药物,这里就先不讲具体的用药了,等后面学伤寒、金匮的时候,会再详细讲与小便治法有关的内容。

3、少阳病的治法

归真第十五讲《少阳》中说到:

阳明在里,太阳在表,少阳则是内外之间的通道。


我之前讲过,人身不过水火,我们把人身体里面运行的所有的包括血液、水液、精气,统称为水,而把人身的热量和动力,统称为火。


三阳作为人身体从内到外的通道,其中所运行的也是水火。


阳明在里,是人身体热量聚集最多的地方,所以阳明多发热病,也多发燥病,也就是水不足,大便燥结。


阳明通道比较大,一般来说,水是很少会在阳明内部聚集的,如果人胃肠有水,人会下利,把水排出去,所以阳明系统本身一般很少积水。


我们平时见到的腹水等等这些,都是在阳明外部。


而太阳呢,在人体表部,上次讲了,太阳主要是调节人体的散热机制。


热是通过水来承载的,太阳主要通过出汗的方式来散热。


那水会不会在太阳聚集呢?


是会的。


如果水聚于太阳而不散,比如说人出汗不畅,那就是表水,也就是表湿。


那太阳如果缺水呢,水被蒸干了,只有热,那就是痉证。


仲景在伤寒论中没有讲湿证和痉证,而是放在金匮中讲的。金匮中有痉湿暍篇,讲的也是太阳病。


所以大家就知道了,阳明病,一般是热证和燥证,还有就是宿食不化,大便不通。太阳病呢,有伤寒、温病,这是热量散发的问题。有缺水,就是痉证,有水聚不散,这是湿证。


然后我们来看少阳。


少阳是沟通表里的通道,其主要通路是三焦,其中运行的也是水火,所以说三焦是水火之道路。


这里先跟大家讲一下三焦,所谓三焦,人体中所有的通道,都可以统称为三焦。我之前讲过人体的蚁洞法则,人体内部是相互联通的,所有联通的这些管道,都是三焦,所以三焦在人体中无处不在。


所谓焦,就是膲,是行人体水火的,所以称为焦。


少阳在表里之间,中间要经过脏腑、肌肉、筋骨这些,所以三焦管道也比较细,并且比较曲折,所以人的少阳三焦管道是比较容易堵的。


而少阳如果堵的话,则水和火会一起堵在里面,所以少阳不同于阳明和太阳,少阳不通是水火一起堵,是水火之结。


少阳病有几个特点,一个是呕。


为什么是呕?呕者,有声而无物,就是只有干呕,却没有东西吐出来。


伤寒论中有几个名词,先跟大家讲一下。


一个是呕,有声无物,一个是吐,有物无声,一个是哕,是有声有物。


哕(yue),其实是个拟声词,就是人呕吐时发出的声音。


北方人经常用这个字,可能南方人用的比较少。


我们接着看少阳,少阳堵了以后,人体从内向外的气机不通了,气机便会上冲,这时人便会呕,但是因为不是阳明本身的问题,所以并没有真正的东西吐出来,所以人只会呕,而不会吐。


少阳病第二个症状是往来寒热。为什么会往来寒热?因为中间的路堵着了,但并不会堵死,如果堵死了,人也就死了。就像堵车一样,一会动一下,一会动一下。里面的热量还在想往外出,当热量能出去一点的时候,人就会感觉到发一下热,当热量又不能出了,人就会又感觉到冷一下,这就是往来寒热。


少阳病第三个症状是胸胁苦满,为什么会胸胁苦满?


胸指的是胸膛部,胁指的是人的上臂夹起来的部分,胸胁其实就是人的胸肋骨包起来的部分。


我们看少阳所走的部位,其实人的腹部,少阳所走的很少,因为胃肠道外面就是皮了,而人的内脏则都在胸肋骨里面,也就是都在胸胁。而少阳要经过这些地方,在内脏之间穿行,所以当人少阳堵的时候,首先影响的就是胸胁部,所以人会感觉到胸胁苦满,而腹部并不会觉得满。


同时也因为胸胁部外面有骨头包裹,其扩张的空间非常有限,而腹部则比较柔软。


这是少阳病的几个主要症状,而其中的主要问题,就在于三焦管道不通,水火互结。


治少阳证的主方是小柴胡汤,一共七味药,除了补中四味,参姜草枣之外,还有三味,分别是柴胡、黄芩、半夏。其中柴胡是通三焦管道的,半夏是去水结的,黄芩是去热结的。这就是小柴胡汤的方义。

以上便是我从《归真医学讲义》中提取的关于伤寒六经和三阳病治法的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不尽之处,请大家补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