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说读写》(三)之“让写作成为习惯”

 斐言乱语 2023-10-26 发布于湖北

《让写作成为习惯》

        前两日写了听和说,但功夫往往在事外,要会听能说,必须要在读和写方面下功夫,今天就谈一谈写作方面的问题。

        其实自民国以来,教育向西方学习,出现了一门不伦不类的科目,叫作语文,小学生们不在诵读经典,而是学习一些以识字,归纳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的文章,于是乎催生了太多的做题家,现代的学生也写作文,但由于脑袋中装下的经典著作数量太少,等强制作文的要求取消后,更多的人就不再写作。写对于古代的读书人,现代的知识拥有者的生活,过得粗躁多了。

        在实用主义驱动下,学生们的目的是为了考出好成绩,考上好学校,找到一份好工作;在功利主义指挥下,职场中很多人是为了赚很多的票子,买更大的房子,在物质利益的驱使下,更多人失去了了思考和想象的能力,也少了更多的精神追求。在职场中,如果不是被强制要求作文,例如工作总结、思想汇报等等,太多的人不会去提笔写作。

        写作,相对于说话(发言、演讲)是用心和笔表达,而后者是用嘴(加不加脑视个人而定)。写作并不是简单的堆砌文字,也不是像讲话一样张口就来,写作如果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神,那么讲话基本上也能够做到。相对于用嘴巴说话,下笔写作伴随着更多的思考,例如写什么,怎么写,实际上就是目标是什么,如何达成目标,如何选用题材,本身就是一个判断选择的过程。用嘴巴讲话,如果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实践或者写作),往往由于脑袋转的不够快(思考跟不上),出现卡顿或者词不达意等情况,更严重的因为口不择言使得交谈情形不可控制。

        好的表达,一定要打底稿,这个底稿要么叫作草稿,要么叫作大纲,要么叫作腹稿,也就是说,任何有目标的表达,都要有所准备,而不是信口开河,或者信口胡言。我曾经读过部分著名作家的访谈,相对于他们的著作,访谈时讲的话真实、通俗而又深刻,访谈时自然也是对答如流,轻松自然。为什么作家能够做到如此,因为他们不断的在写作,在思考,随时随地都在做着准备,因此都能做到信手拈来。因此,当我们认识到自己在表达方面有不足且需要提升时,学着在沟通交流前做一些准备是相当必要的。近几年,除了在公众号和朋友圈练习写作外,实际上我还打了太多的草稿,例如会议大纲,发言提纲,约谈草稿等等,有了这些准备,相当于划定了交流的范围,在此基础上就不会离题万里和延时拖沓等现象。

        其实讲话和写作,都是表达,也是一种技能,是技能就要不断的实践,反复的练习。如果认识时间较长,会发现我写作的水平比七八年前有一定的进步,这其实是不断实践写作的结果,因为熟能生巧吗!当你还是初学者的时候,追求完成比完美更重要,过分追求完美,往往会导致中途而废,或者永远不会开始。很多人开始写作,因为写的不好怕别人评论或者讽刺嘲笑,往往会忘记自己的目标和动因,其实大可不必,我最开始写作的时候也收到了不少的非议。我把外界的肯定或者批评当作反馈,好的坚持,坏的改正。自媒体时代,有太多的写作平台,例如公众号、微博和美篇等等,以供读者(受众)反馈,写日记也是一种练习方法,但没有反馈,起不到修正和坚持的效果。写作,对于业余选手来说,没必要篇篇都是精品,就算状态不好的时候,也要坚持去写,等写作成为习惯后,就会越写越好。

        相对于写作,写作前的选题、构思和布局实际上要花更多的时间,也就是脑力,或者说思考。其实我们每个人每天都有大量的碎片时间,例如在拥挤的地铁上,再紧张的工作之余,在跑步运动的时候,都可以用来思索。我的文章,很多的时候是在读书,在闲谈,或者在不经意的一睹是来了灵感,就选定了一个标题,这个时候用笔或者手机记下来,再用碎片的时间去构思和布局,等构思差不多的时候,有了时间就写,写作的时候再把缺失(没有想到的)补足,有些细节问题,就随他去,或者修改时再完善。

        大多数人不愿意主动提笔,最主要的是缺乏写作的冲动。这个冲动也有一个阈值,也就是要读书读到500本左右,但太多的人一生都达不到这个数量。经典是智慧的结晶,文章是普通人经验的结晶,经验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经验,一种是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就是我们的所见、所闻、所做和所感,但一生太过短暂,很难积累出写作的动。间接经验,就是靠听和读,但主要是读,读书不但能把别人的经验拿来所用,而且可以提升观察力和思考力,进而提升直接经验的获取量,总之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大量深入的阅读和思考,就算热爱写作,也很难写出打动人,有内容的作品,烧开水是煲不出美味的羹汤。至于读书,明天再谈。

        学会好好说话,学会写作非常重要。写作不属于某特定人群的专属能力,你也可以,但最起码你好读起来,写起来。

2023年10月26日于武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