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粟裕全歼整编74师后,蒋介石就魔怔了:二十天内,五次痛斥张灵甫

 静者为王的江湖 2023-10-26 发布于河北

一、李天霞栽了

据粟裕回忆,在1947年4月29日时,他就盯上张灵甫的整编74师了,用上了四个纵队准备在临蒙公路上来个围歼。

奈何当时的张灵甫还受李天霞的指挥,也就是说属于李天霞的下级。而李天霞却相当狡猾,察觉情况不对后,就立刻命张灵甫率领整编74师,“从蒙阴城郊后撤40里”。粟裕的这次作战,最终仅“仅歼敌第八十三师一个半团,俘敌三千余人”。

粟裕当时还非常感慨,表示“敌人非常警觉”,潜台词就是张灵甫不简单——当然,那时的粟裕还不知道是李天霞起的作用。因为若依着张灵甫的性子,他才不会后撤呢。

但这次李天霞的当机立断,却给自己惹来了大麻烦。恰好当时徐州总部派飞机到蒙阴一带侦察,竟然看到了国军仓皇后撤,于是来了个追责。

而张灵甫早就看着李天霞不顺眼了,也开始落井下石,给蒋介石写信诉苦:李天霞是整我,怕七十四师在前面有了功……拿稳的胜利,给李天霞这一整,又给解放军跑走了!

这一下蒋介石可急眼了,在5月3日就亲临徐州,指着顾祝同就骂。而顾祝同则连忙甩锅:这都是李天霞私自撤退,打乱了部署。

蒋介石立马火冒三丈,当即“乃命墨三(顾祝同)拟稿重申赏罚,并将李天霞革职留任,以警其余将领玩忽者戒也”。(出自《事略稿本》,此书被称为蒋介石的起居注)

张灵甫得知李天霞被处罚后大喜过望,又扔出一块板砖,再次通过俞济时,给蒋介石上了“奏折”。

言称:以国军表现于战场者而言,勇者任其自进,怯者听其裹足。牺牲者牺牲而已,机巧者自为得志。赏难尽明,罚每欠当……

意思很简单,为啥全面占优的国军没能消灭共军?就是因如李天霞这种“机巧者自为得志”的人搞得。若都跟我张灵甫这样勇猛忠心,大业早成了。

蒋介石深以为然。只是可惜了李天霞,本是张灵甫的救命恩人,结果却落得如此结局,这真是“一曲肝肠断,天意何处觅知音”。

在李天霞被处罚后,黄百韬就接替了他,当上了张灵甫的上司。不过说实话,如今这状况,别说是杂牌大哥黄百韬了,就是把整编七十四的老军长,黄埔嫡系将领王耀武请回了,也都没法指挥张灵甫了。

二、张灵甫命丧孟良崮

再说张灵甫,搞掉了李天霞之后,自然就更要表现出自己的勇猛忠心了。于是率军侵入坦埠,气势汹汹就杀了来。哪怕此后很快发现,自己被共军包围了,却也不敢再言撤退了,为何?他之前太高调了,如今撤退不是自打脸吗。

无奈之下,张灵甫便高调言称,自己是以决死之勇气,要搞一个“中心开花”战术,所谓我在孟良崮上当诱饵,结果如何?就看诸位国军同仁的表现了!

这一下黄百韬可算坐蜡了,立马打电话命令张灵甫率军突围,向整编25师靠拢。不出意外被张灵甫否决了。至于理由则是:我的部队骡马车辆重武器多,打出去损失大了,你能负责吗?

黄百韬被气得上不去下不来,只得吼:“那就由你自己决定吧!”

黄百韬话可以这么说,但不关心整编74师是不可能的,一面汇报,一面增援,还要一面继续给张灵甫打电话。终于张灵甫发现除了自己外,其余国军都是渣渣,表现得一塌糊涂。

于是他向黄百韬发出了最后的灵魂拷问:“大势已去,干到最后为止,希望更方面的援军能提前到来,晚了就来不及了!”(出自《整第七十四师在孟良崮战役被歼情况》)。

就这样整编七十四被粟裕一口吃掉,张灵甫也被击毙了。

这就是在国军视角下,整编七十四师的覆灭孟良崮的过程,主打一个乱套!

有上下级之间的乱斗,有顾祝同的乱甩锅,更有蒋介石的乱插手,当然还有张灵甫的乱行动和乱主张。换句话说就是,整编七十四师与其说是被粟裕吃掉的,不如说是被自己给折腾垮的。

面对国军的这种乱象,蒋介石自然是要进行整顿了。但哪料他却上演了一幕,让人瞠目结舌的魔怔整顿——所谓,二十天内,五次痛斥张灵甫!

三、魔怔般的蒋介石

孟良崮战役结束在1947年的5月16日。仅三天后,也就是5月19日,蒋介石便在对“军官训练团第二期全体学员”的训话中,第一次痛斥张灵甫,部分内容如下。

该师(整编74师)不守山口只守山头,而山头又是石山,又没有饮水,因此敌人的炮火威力倍增,而我军的伤亡更大!以至整个失败。这是我军剿“匪”以来最可痛心,最可惋惜的一件事。

显然,蒋介石是懂历史的,因为看着是不是像说“马谡失街亭”?即,张灵甫跟马谡一样,犯了同一个错误。因此蒋介石一连用了两个“最”。潜台词就是:张灵甫不堪大任。

不过问题是,马谡失街亭后,诸葛亮可是主动承担责任自贬三级了。所以,若痛斥张灵甫是马谡,那么蒋介石是不是就该学诸葛亮了?因此很快,蒋介石就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在6月1日,第二次对此事训话,如下。

此次孟良崮第七十四师的失败,并且牺牲了忠实英勇的张灵甫师长等四五人之多,固然当时七十四师的部署,不能说没有缺点,而友军不能及时赴援,也是一个最大的原因!

就一个感受,蒋介石不是诸葛亮。因为蒋介石不会错,出错的是“友军不能及时赴援”,这才是“最大的原因”。蒋介石有了这个定调后,立马口气再次强硬起来了。故而在6月3日,蒋介石第三次训话了。

如果我们将领稍为负责,定计划,下命令,稍一考虑,则我们前方军事决不致弄到今天这个局面,张灵甫和戴之奇也不至于牺牲,也决不至有这许多官长被俘了……

反正都是你们的错,我蒋某人纵有通天本领,也带不动你们这些不负责的手下。

随后,在6月6日和6月7日,蒋介石继续提溜起张灵甫和其他国家将领说事,如下。

第七十四师此次为准备进攻坦埠,特从垛庄到唐家峪子修筑三十里公路,以便重武器通过,这真是莫大的错误……第七十四师此次还有一个错误,就是不侦察地形——这是第四次训话相关内容。

这次第七十四师的失败,即因为受了重武器和驮马的拖累……像一头笨牛一样来受敌人的呆打——这是第五次训话相关内容。

是不是感觉蒋介石如魔怔了一般,那么他为何会如此?就一个原因。

粟裕全歼整编七十四师,对国军打击太大了,蒋介石必须要拿一个态度,定一个调子,且还决不能承认是自己错了,自己要承担责任,故而才会显得如此魔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