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荷塘月色》与《故都的秋》比较教学(听评课)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23-10-26 发布于甘肃

图片

《荷塘月色》与《故都的秋》比较阅读教学 听课实录

老师,同学们,上课。

老师:同学们,大家还记得那一份父亲的背影吗?记得那一份春天的春意吗?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对散文有过详细的学习,今天让我们来一起欣赏两篇写景散文,品析其中的情感。首先,我们来看本节课学习目标。大家齐声朗读。

学生:1.有感情的朗读文章,读出韵味及情感 2.掌握写景散文的手法,体会两人写法上的不同 3.尝试自己创作一篇写景散文

老师:同学们,现在正是秋意渐浓的时节,学校青鸟文学社征求一篇写景散文。请大家以本节课学习为支点,完成本篇文章。

老师:请大家完成学案中学习活动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大家找到寻找《荷塘月色》与《故都的秋》中,有几副画面,画面有什么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此时作者有什么样的心情。

提示: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学案中对应的表格。

学生讨论5分钟,老师提醒组长回答问题。

学生1.我们组讨论的是《荷塘月色》,有两幅图景,分别是荷塘下的月色和月色下的荷塘,有清净,明朗,幽静的特点。此时作者心情是不宁静的。

老师:具体的文段是哪一部分呢?

学生:4-6段

老师:你能分析具体的语句吗?怎样体现出景物特点的。

学生:第四段中,弥望的田田的叶子这部分开始,有后面的几句。有视觉,听觉,比喻,通感的手法。荷塘很静谧,也很有美感。

老师:手法理解的很准确。此时朱自清先生心情呢?

学生:此时心情应该是比较愉悦的,比较赏析自己心中的美景。

老师:准确的来说是暂得宁静。另外小组呢

学生:我们小组谈论的是《故都的秋》,郁达夫写的是北平的秋景。此时他的心情是感到秋意悲凉。

老师:有哪些景色呢?画面呢?

学生:有秋院,秋天早晨,秋天槐树,秋天的雨,秋天的人,特点是清,静,悲凉。

老师:我们比较这两篇中的情感,两人的情感表达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学生:都是比较平淡的,喜欢安静的。

老师:景随情动,情是如此,景也是如此。两人都是传统的文人,你更喜欢两人的谁呢?

学生:我更喜欢朱自清,他更加美,很多内心的话。

学生:我更喜欢郁达夫,他观察的很仔细,说明他是很细心的人。

老师:文如其人,我们一直都有这样的说法,请问,他们这样的心境我们能够达到吗?

学生:比较困难,作家的心境都比较难猜。

学生:我们可以体会他们的心情

老师:是的,我们可以体味他们的心情。比如朱自清先生,他的不平静,我们每个人都有,我们也有自己的一份荷塘。比如,郁达夫先生,写身边的秋景,也很美。大家能把两者结合起来吗?带着自己心绪写身边的景色。

请大家完成学习活动 写一篇写景散文。

学生开始写作。

下课时间到,留为作业。

评课实录:

教研员:老师你好,请问你对新课标的理解是什么?

老师:教学目标及教学方式,教学活动内容的变化

教研员:你认为,你这节课中哪里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

老师:我课堂活动的设计及追问是比较深入的,有学生的思考在,学生自主活动也比较多。

教研员:那你觉得你这节课的特色和创新在哪里?

老师:我认为还是学生互动及师生互动的过程吧

教研员:好的,我简单评一下这个课。

    首先呢,你还比较年轻,有很大成长空间。也很有自己的想法,这很好。但是,年轻呢,也会带来经验不足的问题。

   第一个呢,我觉得你有被学生带着走的意思。这个课堂呢,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主导地位要体现,可是有前提。前提是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注意是深入解读。不要概念化,具体来说吧。举个例子,学生说,比喻手法那里,你没有追问,为什么呢?这里要追问的,追问才有形象才有画面感。还有一个呢,多深入研究新课改的要求,多读教材,教材中的学习提示和单元提示要仔细研读。也可以多研究一些名师的案例,以此为基础去多思考。

 教研员:

       我也认同某老师的观念,我补充一点,你的课程呢是比较阅读。我认为没有比较起来。我们是中学课堂,和大学课堂之间还有不同,文本研读的细一些还是第一位的。

老师:其实,我也在设计时候比较困惑,想多讲一些。

教研员:我觉得你这种多讲一些有绑架学生思维的问题,你应该多相信学生,相信现在学生的能力,追求生成课堂。

评课结束,有个别老师追问不再记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