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民的名义》体制内普通人天花板的季昌明,到底有何过人之处?

 言之意 2023-10-26 发布于广东



01
季昌明,汉东省检察院检察长,副部级,还有一年即将退休的他,在汉东这场反腐风暴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因为他,沙瑞金的反腐利剑侯亮平得到了保护,使沙瑞金的反腐大计得以顺利进行,到最后完满结束。
该倒的倒了,该进去的进去了,该留着的留下了。
同样是副部级的高育良,从一个教书匠升至高位,成为汉东省委副书兼政法委书记,当然不乏政治能力。但不得不承认,他高升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一开始有梁群峰,后有赵立春。
在《人民的名义》这部剧中,汉东林立两大山头,一是高育良的汉大帮,二是李达康的秘书帮。
大多数人都选择了站队然后仕途开挂,如祁同伟;不站队的如一直上不去,也不想上的老区委书记易学习,苦熬近20年,才等来了沙瑞金;或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最后选择了懒政的光明区区长孙连城。
但同样是没有站队的季昌明,却一路做到了省检察院的检察长,副部级。在沙瑞金来汉东之后,他在退休倒计时里,带着一干下属,给沙瑞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反腐答卷。
关于官场境界,可以借《北平无战事》中的一段描述来说一说:
入了官场这座八卦炉,必炼几层功夫。
第一层是不露声色,这是基本功,又称必修课,为的是使对方看不出你的态度,也摸不清你的底细。
第二层是该露则露,这是坐到相当位子的人才能具有的本事,因打交道的对方往往已是高层或高手,该有的态度得有,该露的底细得露,讲究的是分寸拿捏,随时忖度。
到了第三层便是随心所欲不逾矩了,能做到这一层的有两种人:一种是从最基层便开始摸爬滚打一直干到现在,举动皆成职业,言行无不中矩,大浪淘沙,走了多少人,却少他不得;
还有一种,本是社会名流,又系党国元老,腹有诗书,因当权者倚重而用,时常犯一些“从道不从君”的书生气,上边也奈何他不得。
也有些人,虽也在官场干过十多年,手段火候都够了,然则唯上胜过干事,私念重于职业,便总到不了第三层境界。
上面这段话其实是描述中统的,不过,把“中统”替换成了“官场”二字,其实也没有一点违和感。
而季昌明,无疑是到了第三种境界的高人。
与之相比,侯亮平、陈海和祁同伟这“汉东三杰”,无疑差了太多,还需要在这座八卦炉里再修炼个十年八年。
就算是官拜省委副书记又是政法系教授出身的高育良,也难以与之匹敌。
剧中明确季昌明没有站队,他也只是出身普通家庭,这一点从钟小艾在电话里对他说话的口气,可以看得出来季昌明最大的靠山就是他自己。
那么,一没靠山,二不站队,季昌明到底靠着什么过人之处,走到了普通人的天花板。
摘两个重要的事件,就可以窥探出一二。
电视剧一开场,就点明了开篇:抓捕丁义珍。
在抓捕丁义珍时,作为老同学和出于对侯亮平的高度信任,陈海在听了侯亮平的电话后,决定在“无手续、无证据”的情况下,先对丁义珍实施抓捕。
而季昌明却及时拦下了,命他先找领导汇报之后,再行动。
陈海心里恼火,但还是跟着老领导去见高育良作汇报。
季昌明坚持“信任代替不了程序”,办案人员就得按程序办事这是铁律。但季昌明并非老古板,他有一套自己的灵活性,且控制在风险系数极低的情况下。
在高育良和李达康他们面前汇报时,他面不改色谎称“手续已经传过来了”,实际上当时检察院并没有收到最高检书面上的正式手续。
在丁义珍的事件上,季昌明的态度和立场一直很鲜明:先汇报再抓捕,要抓捕而不是双规。
结果很显然,丁义珍出逃后证明汉东的水太深。
同一件事,陈海和季昌明的做法两相比较,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02
但同样是抓捕身份特殊的人物,在面对欧阳菁的抓捕问题上,季昌明的却态度截然不同。
侯亮平在高速路口把欧阳菁当着李达康的面,从他的车上给带走了。李达康当场什么话也没说,只给了侯亮平一记犀利的眼神杀。
但车一调头,他就给拔通了季昌明办公室的电话。
昌明同志啊,我向你了解个情况啊,据说有人举报欧阳菁,你们检察院反贪局是不是立案了?
我打这个电话,没有任何的意思,不是给欧阳菁说情,毕竟身边的人出了问题,我自己应该心中有数啊。
季昌明:(微笑接电话)达康书记啊,怎么了,是不是听说什么了?
这是两人隔空交手的第一回合。
李达康字字句句其实暗藏机锋和陷阱,从他的角度来说,既然检察院的人已经当着他的面抓走了欧阳菁,定是有了铁证。这个时候打电话问的“是不是立案”了,合情合理合法又不乏深意了。
那李达康的深意是什么呢?
首先,既然已经行动抓捕欧阳菁了,那么你们检察院一定早就开始了对欧阳菁的调查,那么,作为欧阳菁老公的我是不是被你们调查了?
那么,你们检察院茶或者说你季昌明,是不是准备在政治斗争中要跟我唱反调了?
其次,李达康重在阐明,欧阳菁虽然是我老婆,但众所周知,我与她已经分居八年,她的贪腐情况,我是不知情的,希望你们把握好这个度。
但站在季昌明的角度来看,突然被省委常委且工作作风强硬的李达康一上来就一通逼问,是猝不及防的。
尤其季昌明当时并不知道侯亮平有此行动。李达康这样问可能是出于疑心,更可能是一种政治警告。
退一步讲,即便不考虑政治因素,李达康扔过来的这个问题,季昌明也是无法正面回答,不论他回答“是”或“否”,都有泄密的嫌疑。
尤其涉案人员欧阳菁与李达康关系特殊,尤其是前脚签了离婚协议,后脚就被抓捕,这时间差也太短了。
所以季昌明很聪明地反问李达康是不是听说什么了,其实就是不想正回应,这样既避开了李达康的机锋陷阱,也是避免了泄密和政治站队。
听到季昌明耍滑头,李达康火大起来,声音也提高了:
什么叫听到什么了?你的人把欧阳菁从我的车上抓走了,警车一直追到高速路上,在高速路口设法拦截,就像美国大片!
侯亮平对欧阳菁的抓捕行动,确实没有事先向季昌明请示,所以,李达康的话一出,季昌明也觉得骇然,一下子站了起来。
他确实不曾料到这个从北京来的猴崽子居然胆大包天,敢从一个省委常委的车里抓走人家的老婆。
李书记,我负责任地对你讲,您说的这件事情我不知道。至于说,举报欧阳菁的证据确凿不确凿,他们也没有向我汇报。对于这起突发事件的性质,我无法作出判断。
当然,您刚才说,他们追到了机场路对吧,那么这样就带来一个问题,我想问您,欧阳菁是不是今天要离境出国呀,如果要真是这样的话,换成我,我也会阻拦的。
这段对话,是两人交锋的第二个回合。
李达康是一个喜欢正面交锋的人,当他听到季昌明近似推诿和装糊涂的话时,表现得怒不可遏,火冒三丈。
他在跟季昌明的对话中,虽然语气充满了气愤,但他的心思却冷静,用词用字拿捏精准。
他话中“你的人”、“我的车”、“一直追”、“美国大片”,都在划着双方的界线,明确两方立场,充满了政治定性的意味,一点也没有再给季昌明打太极的余地。
所以,季昌明立刻表示自己不知情,事实上他确实是不知道。
但此时,他必然已经清楚侯亮平对自己隐瞒不报且擅自行动,令人对季昌明刮目相看的正是这一点。他并没有因为下属的私自行为愤怒后要推卸责任,仍然坚持不作政治表态,而把在高速路口抓捕欧阳菁,称作是一个“突发事件”。
季昌明的圆滑和谨慎,在这里体现得非常充分。
而对李达康反问的那句“欧阳菁是否要离境出国”,若是一个没有敏锐思维,心理素质相当稳定的人,在当时的情形下可问不出来。
面对李达康的步步进攻,季昌明用了一句话就反守为攻,更通过侧面去点醒李达康,不但消除了他对检察院政治立场的疑心,还令李达康看到了在欧阳菁事件上,自己要表示出什么样的态度和立场。
即使欧阳菁有问题,也要顾及政治影响吧?昌明啊,你是老人啦,我和欧阳菁的关系,你也许能听说过,不过我今天郑重告诉你,我和欧阳菁已经协议离婚了,离婚之后,她要求我送送她,我能不送她吗? 
季昌明:(微笑)不能回绝,人之常情嘛,我完全理解。可是李书记,如果要是欧阳菁带着问题离境出国,那么她是不是想利用您和您的专车呢?
李达康:这个问题我倒没想,噢,那么说政治影响是我造成的了?(电话那头的季昌明微笑叹息)。
那好了好了咱俩不说了!我警告你一句,依法办事,不要受到某个人某个小团体的影响,给我前妻欧阳菁一个公道吧! 
季昌明:(依然微笑)李书记,您说的意思我听明白了,你是不是不放心侯亮平同志啊?
我可以向您做个解释啊,侯亮平确实是高育良书记的学生,但是侯亮平这一次调到汉东来不是高书记调的,所以啊,您放心,他不会对欧阳菁有偏见。
李达康说:昌明啊,幸好你不是汉大政法系,我相信你!
季昌明:谢谢你对我的信任。李书记,你也应该相信我们反贪局,相信侯亮平同志,我们谁都不能徇私枉法!对今天发生的事,我会让侯亮平和反贪局向你做出交代!
李达康:不必了,昌明同志,该说的我都和你说了!
这是交锋的第三回合,也是两人在抓捕欧阳菁事件的最后一次隔空交手。
李达康最后这段话,与其说他是在向老季发泄自己的怨气愤怒,倒不如说是他在变相向季昌明作解释,表明自己的立场。
听到李达康的话锋已然发生转变,季昌明这时开始松下了紧崩着的心,开始更进一步提醒李达康要从欧阳菁前夫的身份中拎出来,并为侯亮平作出解释。
作为观众的我们站在上帝视角,对侯亮平抓捕欧阳菁的全过程自然看得清楚。但在李达康和新书记沙瑞金的角度看,季昌明的这番话,可以说是担着政治风险,来替侯亮平的政治前途背书的。
侯亮平来汉东后工作的能力有目共睹,而且他是新书记沙瑞金这个汉东一把手调过来的人,但季昌明对侯亮平的”护短“,不仅因为以上两点,也是他作为一个领导对下属政治前途的关心爱护。
在和李达康的交锋中,季昌明的态度始终是坚定有力又不冷硬的,遇突发事件,他冷静而心思缜密,言语委婉而不失立场。
不管是对李达康的点醒,还是对侯亮平的“护犊子”,都是点到为止,尺度拿捏到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