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翟禹丨蒙元时期的草原丝绸之路

 孤凤 2023-10-26 发布于内蒙古
蒙元时期,蒙古骑兵在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率领下横扫欧亚大陆,建立了地域辽阔的庞大帝国。忽必烈时期又将中原汉地纳入大一统帝国之内,传统的几条丝绸之路全部被纳入整个帝国的管理体系,使得东西文化交流非常活跃,丝绸之路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
蒙古统治者从多年的征战中认识到,要想使这个横跨欧亚的庞大帝国保持正常运转,交通运输的便捷和信息传递的快速畅通是必不可少的。成吉思汗时期,“乃为地方行旅谋安,转诸大道中置卫士”,以保护往来商贾贸易畅通和财物的安全。公元 1203 年,有阿三等穆斯林商人,自汪古部处携有羯羊一千、白驼一个,来额尔古纳河蒙古部易貂鼠、青鼠(皮)。公元 1217 年,来自中亚花剌子模城“有摩诃末臣民三人,皆穆斯林,运载绢布入蒙古境”,贸易后,待其将返回时“成吉思汗令其诸王、诸那颜、诸将等各出私货,遣信仆一两辈,随以往,购易花剌子模珍产”。他组织的商队“有约四百五十人,皆穆斯林也”,前往中亚地区为其进行交易。
蒙元帝国在欧亚草原上设立了大量的驿站,“北方立站,帖里干、木林、纳怜等一百一十九站”,其目的是“盖以通达边情,布宣号令”,但在客观上却对古已有之的草原丝绸之路起到加强联系、促进沟通的重要作用。四通八达的驿站极大地促进了东西陆路交通的发展,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有元一代,各路驿站始终处于政府的有效管辖之下,政府对驿站和驿道时时维护,并提供充足的财力、人力保障,使往来的行人安全得到保证。正如《元史·兵志》“站赤”条所说:“于是往来之使,止则有馆舍,顿则有供帐,饥则有饮食。”从中亚、欧洲来到中国的漫长路途上,使者和商人日夜通行都能够保证安全,这在许多中外游记文献中均有记述。
蒙元时代草原丝绸之路路线主要有如下几条:以大都(今北京市)为起点,向北至上都(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从上都分出三条道路,一条向东北至辽阳行省各地;一条向西经过丰州、东胜州,沿黄河河套折向南至甘肃河西走廊;一条从上都或经亦集乃路折向北进入漠北戈壁,或自丰州地区向北过汪古部地界进入漠北戈壁,这两条路均直达岭北行省哈剌和林城,从哈剌和林城继续向西经过天山以北,通往中亚、西亚和欧洲。
蒙元帝国的上都和大都,成为各国使者、商队往来会聚之地,极为繁华。公元 1245 年,罗马教皇英诺森四世(Innocent Ⅳ)派遣以方济各会修士约翰·普兰诺·加宾尼(John of Plano Carpini)为首的使团,出使蒙古汗廷。加宾尼一行人于 1246 年进入钦察草原,首先来到了钦察汗国拔都的营帐,之后穿过钦察草原,从里海、咸海北面的也的里河(今伏尔加河)、押亦河(乌拉尔河)流域通过中亚,穿过锡尔河北部、巴尔喀什湖南部、察合台汗国辖地,向东翻越阿尔泰山,到达大蒙古国当时的都城哈剌和林。此外,1253 年自东罗马帝国出发的方济各会士卢布鲁克和不久之后欲到东方觐见蒙古大汗的小亚美尼亚国王海屯均沿着草原丝绸之路的北线来到了蒙古草原中心的哈剌和林城。
蒙元时期的草原丝绸之路交通路线可以通过当时著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的来华路线得到很好的证明。公元 1271 年,马可·波罗及其父亲、叔父一行三人从意大利威尼斯出发,进入中亚以后,转经丝绸之路的南道进入河西走廊,考察了亦集乃路(今内蒙古额济纳旗黑城遗址),又折回,转经河套进入天德(今呼和浩特)并继续向东行进,于1275 年到达上都觐见了元世祖忽必烈。公元 1295 年,马可·波罗返回威尼斯,后著《马可·波罗行纪》,此书详细记载了马可·波罗入华的情况,尤其是对草原丝绸之路沿线的风土人情、历史地理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记述。
公元 1318 年,意大利圣方济各会修士鄂多立克离开欧洲向东行,花费了十余年游历了东方诸国,回去以后将自己的经历与见闻口述,由一位叫作威廉的教士笔录下来,书名为《鄂多立克东游录》。他首先从威尼斯乘船过黑海海峡游历西亚、南亚诸国,辗转于1328 年来到中国南海广州登陆,然后他一路北上到达大都,三年后启程归国。其归国行程从大都出发,向西北经过上都地区进入东胜州,沿着黄河一线折向西南,从中兴府(今银川)进入河西走廊,经新疆、青藏高原地区,最后通过中亚、波斯回到意大利,可见其回程部分路线走的是草原丝绸之路。
当时不仅有从欧洲来华的外国旅行家,中国这边也有不少西行之人,较为著名并留下文字记载的主要有耶律楚材、丘处机、乌古孙仲端、常德、列班·扫马等。
耶律楚材是蒙元时代非常著名的契丹族政治家、文士。公元1218 年,成吉思汗将其请至漠北行宫,处之左右以备顾问。公元1219 年,成吉思汗西征,耶律楚材奉命跟从,后又随之东归。此次西行,耶律楚材在中亚留居长达六年,行程六万里。自 1218 年 3 月始,耶律楚材的行程路线大致如下:自永安出发,过居庸关,经武川,出云中(今大同),向北行进到达天山北面的成吉思汗营地。第二年(1219 年)随军西进越过阿尔泰山,过瀚海,经轮台、和州(即古高昌),更西行经阿里马、虎思斡耳朵、塔剌思、讹答剌、撒马尔罕,到达花剌子模国首府今布哈拉。耶律楚材返回中原后写成《西游录》,记录了西行沿途的路线、地理风物等情况。
金元之际道教的丘处机曾受成吉思汗的邀请,自中原远赴西域,为成吉思汗讲经说法。《长春真人西游记》上卷写丘处机一行西行至撒马尔罕,再上兴都库什山西北坡之成吉思汗行宫觐见,然后又回至撒马尔罕,等候正式讲道。下卷则记丘处机一行东归的行程,并对沿途居民生活习俗多有记述。丘处机一行的往返路线,基本是沿着草原丝绸之路。其西行路线如下:从今山东蓬莱出发,至北京,出居庸关,北上至克鲁伦河畔折向西行,至今蒙古国的哈拉乌斯及哈拉湖南岸,再向西南过阿尔泰山,越过准噶尔盆地,至赛里木湖东岸,再南下经过中亚,到达兴都库什山西北坡之八鲁湾。东归时,经新疆霍城县,向东至昌吉,经吉木萨尔北上,过乌伦古河,至镇海城。此后,再向东至阴山丰州城,过大同,到达河北宣化。《长春真人西游记》翔实地记录了从山东登州直至阿富汗兴都库什山的沿途见闻,对于途经的山川道里记载很是详细。
成吉思汗西征时,木华黎率军继续进攻金朝。金兴定四年(1220 年),金宣宗派安延珍与乌古孙仲端出使蒙古求和。二人来到木华黎处,安延珍留驻,乌古孙仲端继续西行至中亚谒见成吉思汗,结果求和未成,乌古孙仲端于第二年(1221 年)返回中原汴京。乌古孙仲端回来以后,将远赴中亚的见闻口述给太学生刘祁,撰成《北使记》。
常德,字仁卿,生平无详载。他曾于 1259 年奉蒙哥汗之命从漠北哈剌和林城出发,远赴西亚觐见旭烈兀。次年(1260 年)冬返回哈剌和林城复命,往返共花费 14 个月。他此次西行的沿途见闻由河北真定人刘郁记录成书,即《西使记》。常德所走路线大致是从哈剌和林城向西越过杭爱山、阿尔泰山,再经新疆境内进入中亚地区,然后再至西亚,同样是沿着草原丝绸之路而行。
大都人列班·扫马是景教徒(聂思脱里教)在大都附近山中隐居时,有一位东胜州(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同为景教徒的马忽思前来找他,邀约一同赴耶路撒冷朝圣。公元 1278 年,两人从大都出发,沿大都至上都的主干驿道西行至东胜州,沿黄河河套一带折向西南经过中兴府(今银川)进入河西走廊,再向西进入西域、中亚地区,辗转伊利汗国最后来到耶路撒冷。
蒙元时期通过草原丝绸之路开展的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实物证据非常丰富,例如:在亦集乃路故址额济纳旗黑城南墙外侧,保存有元代礼拜寺遗址;在包头明水墓地中,出土有纳石失辫线锦袍和绣有狮身人面像的刺绣图案;在赤峰地区发现元代伊斯兰教墓顶石和景教徒瓷质墓碑;在包头燕家梁遗址、赤峰翁牛特旗等地发现的元代青花瓷器,所使用的青花颜料为西方产品。蒙古时代的四大汗国中的钦察汗国、伊利汗国均位于中西亚和东欧,在那里进行的考古发掘也能够证明当时存在着非常频繁的物质文化交流。例如,从俄罗斯考古学家在钦察汗国境内的考古发掘来看,在新、老萨莱城曾有大量中国商品,如绸缎服装、经过装饰加工的青铜器、古钱币、青花瓷器、磁州窑系褐瓷器等。
……
(文章选自《元代社会日常生活》,翟禹著,中国工人出版社2023年版)

图片

内容简介

《元代社会日常生活》包括元代的皇家生活、士人生活、平民生活、经济社会生活、文化艺术生活等几章内容,每章又分若干专题进行条分缕析的论述。作者通过对元代的政治、皇室家族、经济行为、社会生产生活、文化现象等多方位的考察论述,力图还原元代社会的真实面貌,是读者了解、认识和体味元代社会历史文化一个较好的读本。

在研究方法上,《元代社会日常生活》综合运用了与元代社会日常生活有关系的元代正史、典章政书、士人文集、笔记小说、方志地志、戏曲宗教等历史材料,书中有大量美术作品、文物遗迹、建筑遗址、出土文书、金石碑刻等丰富的图像资料,图文结合,试图立体还原元代社会的大概样貌,丰富读者对元代历史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作者简介

翟禹,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历史学博士。先后毕业于内蒙古大学历史系、南京大学元史研究室。从事元史、蒙古史研究。

主要著作:《话说元朝》《少年简读中国史·宋元卷》等,参与合著《中国蒙古族服饰》《内蒙古自治区长城资源调查报告·明长城卷》《内蒙古自治区长城资源调查报告·赵北长城卷》《话说长城·内蒙古篇》《简明内蒙古地方史》等著作,发表各类文章百余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