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别再求爷爷,告奶奶了,你自己就可以解决;以神明解之

 a_123 2023-10-26 发布于河北

如果你喜欢下棋,你会发现你身边都是下棋的人,如果你喜欢钓鱼,你发现身边的朋友都是喜欢钓鱼的人,如果你喜欢喝酒,你发现你身边都是喜欢喝酒的人。所以你看到什么,你遇到什么。都是由你自己决定的。

遇到问题,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没有必要去求爷爷、告奶奶,只需要问问你自己就可以了。所以庄子说“道不可问”。

庄子《知北游》篇那个小聪明'知’,就去问道于无为谓。问了三个问题: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问了如何知道,如何安道,如何得道,这个问题。

这三个问题就是说:我如何思考,如何琢磨才能够明白达到呢?到什么地方要遵循什么才能够让我安心、安于道呢?我应该追随什么,应该选择什么才能够得道呢?

无为谓并没有回答他。

他又带着这三个问题去问道与狂屈,狂屈说:“我知道,我来告诉你”。可是狂屈想表达的时候,话到嘴边的时候,发现根本无法表达。

于是,小聪明'知’又带着这三个问题去问黄帝。

黄帝说:“无思无虑则知道;无处无服则安道;无从无道则得道”。无为谓没有回答一句话,黄帝却说他是真正明白大道的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个得道之人一定是让你回到自身的,因为当你有了困惑的时候,当你有了问题的时候,如果通过逻辑思辨的语言给你解除了这个困惑。那么这是一种'所知障’,所谓的'所知障’就是让你暂时明白了,可是你转念一想,又会糊涂了。

庄子说“以不惑解惑,复以不惑,是尚大不惑”。给你解惑的时候,叫'以不惑解惑’,然后你好像一下子明白了,这叫'复以不惑’,但是你再一去琢磨,你又会陷入这种困惑之中,陷入更大的困惑之中,这叫'尚大不惑’。

这就是黄帝为什么说无为谓才是明白道的人,他无法用具体的逻辑思辨的语言跟你讲清楚。

如果一个悟性高的人见到得道之人,他是什么呢?他会有见贤思齐的那种感觉,不需要为什么,哪怕见他一眼,就像良马见鞭,追风千里。

但是庄子《知北游》篇讲到小聪明'知’向这三个人问道的过程以后,最后一句说:“狂屈闻之,以黄帝为知言”。这个'知言’就是智慧之言,也是庄子在《寓言》篇说的'卮言日出’的那个'卮言’。

真正的智慧的语言好像是酒后是言,是没有诚心、成见、偏见的语言。

卮言的'卮’本身就就是一种卮杯,是一种酒杯的意思,(卮言)也是庄子说的'化声’,这种'化声’是可以感化他人的,是可以净化人的灵魂的。

因此,道,既可说,也不可说,既可思,也不可思。

当你认为它'无’的时候,一定会有一个'有’的概念。当你认为'有’的时候,一定会有一个'无’的概念。

庄子《德充符》篇,第一个出场的王骀说他是'行不教,坐不议’,他行不言之教,不去向别人(强行)灌输什么;坐不议,他也不会去讨论是是非非,他只是一种'化声’,只是一种'卮言’。

在这种状态下,每个人都会'虚而往,实而归’。去的时候会带着很多的问题,到了王骀面前,所有的问题都化解了,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都豁然开朗了。所有的心结也就打开了。

当你看到一个得道之人的时候,你会重新审视自己,甚至会重新评估生命的价值。这时候你才是'以神受之’。

所以说,所有的问题,所有的困惑,最终还是要回到我们自身,用我们的神明来运化它,感化它,这才是终极解决之道。

好,今天就给大家分享到这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