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竟然是瓷器?!

 江户男 2023-10-26 发布于江西
提到瓷器,也许你会联想起汝窑的古朴深沉,定窑的润泽如玉,钧窑的自然写意。
 

 

 

左:北宋 汝窑盘 上海博物馆藏 中:北宋 定窑白釉刻花蟠螭纹直颈盘口瓶 故宫博物院藏
右:元 钧窑双耳瓷炉 南京博物院藏
你的脑海里会浮现一个又一个经典的作品。
 

 

 

 

从左到右依次为:
元 青花牡丹纹梅瓶 景德镇陶瓷馆藏
明 洪武釉里红三友带盖瓷梅瓶 南京博物院藏
清 景德镇窑粉彩蝠桃纹瓶 上海博物馆藏
清 各色釉彩大瓶 故宫博物院藏
而国家博物馆的“中国白——德化白瓷展”却向我们呈现出了瓷器的另一幅面貌。
 

这件来自当代艺术家的作品突破了我们对于材质惯有的想象,用瓷去模拟薄透的衣服,将衣物的纹理与褶皱表现得难寻破绽,对于头发丝的刻画更是无比精细,令人震撼。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细节
 

 

 

 

 

当代 连德里作 神话 微博@动脉影 摄
做成纸的样子,甚至连纸张的毛边都模仿了八九分相似。即便放大好几倍去看,也很难看出这其实是一件瓷器。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古代的能人巧匠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出了一些相当不符合我们对瓷器刻板印象的瓷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最不像瓷器的瓷器吧。
石or瓷
清乾隆时期,流行以瓷来模仿各种不同材质,其成品技艺精湛,巧夺天工。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写:“骤视绝不类瓷,细辨始知皆釉汁变化神奇之至也”,意思是打眼一看不会觉得是瓷器,需要仔细辨认才觉出其中奥妙。 仿石釉用与石质色泽相似的彩釉,勾画出石纹,有仿大理石釉、花斑石釉、虎皮石釉、卵石釉、松石釉等。 这件像生瓷山子模仿山峰形状,高低错落,颜色接近天然山色,是先烧成白胎后,再施釉彩经低温焙烧而成,将山石那种粗糙的质感模拟得天衣无缝,以假乱真。
 

清 像生瓷山子 故宫博物院藏
这件来自北京艺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造型独特,整体为两个方形套碟而成,用黄红灰褐几色灰之处花斑石的图案,惟妙惟肖。笔筒四面开光,并且分别用墨彩书写楷、行、隶、篆四体乾隆御制诗文。
 

 

清 乾隆御制诗文仿石釉双联笔筒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这件笔筒里外均施仿石釉,将玉石质感体现得很出色。
 

清 仿石纹釉笔筒 故宫博物院藏
此瓶通体施仿石釉,颈肩部堆贴一螭龙,龙刻采用写实手法,概括凝练,自然逼真。
 

清 仿石釉堆贴螭龙纹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铜or瓷
古铜彩是乾隆时期的一种创新,既从器形、色彩到装饰,都有意模仿古铜器。有的,在与古铜色相近的茶叶末釉底之上凸印铜器常见花纹,有的,加上红、蓝、绿彩锈花斑,让效果更逼真。 古铜彩烧制方式复杂。首先,要在高温下烧成茶叶末色釉,再加绘金彩和绿锈斑色,然后入窑低温二次烧制,如此,才能做出古旧斑驳的效果。 正如这件花觚,釉色古朴,纹路清晰,底部的锈花斑自然逼真,令人赞叹。
 

清 古铜彩蕉叶纹出戟花觚 故宫博物院藏
此炉造型、釉色、纹饰仿铜器,平沿短颈双耳,通体用茶叶末釉作底,绘有卷草纹、回纹、如意云头纹、夔龙纹,工艺相当精巧,是乾隆官窑的炫技之作。
 

清 古铜彩双耳炉 故宫博物院藏
此尊侈口、收颈、鼓腹,肩部对称贴塑牺耳,以沉着无光的色釉为底,在暗绿底色中闪烁着黄色斑点,加之以铁锈色斑和青铜器特色纹饰,显得古朴而典雅。
 

清 古铜彩牺耳尊 故宫博物院藏
此尊撇口、鼓腹、圈足外撇,器身四面出戟,内外皆以青铜色为底,辅以绿松石釉、金银彩,间饰青铜锈色。
 

清 仿古铜彩出戟尊 故宫博物院藏
木or瓷
仿木器,顾名思义,就是模拟木材质的瓷器,主要用红、黑两种不同的釉彩绘制成木纹,出现于清雍正时期,盛于乾隆时期,乾隆时制作更为广泛,釉面相较于雍正时期更富有变化。
雍正本人极力提倡水墨及青绿山水,在这种审美指引之下,亦产生了许多仿木瓷器之中的精品。
来自故宫博物院的仿木纹釉水墨图笔筒,沿外部及足部以赭褐色彩描出木材自然纹理,形象逼真,贵气大方。中间的绘画部分,山、石、树几乎全部用墨绿彩渲染,极具水墨意趣。
 

清 仿木纹釉墨彩山水图笔筒 故宫博物院藏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仿木纹釉粉彩人物图笔筒,外沿、足边和器内施仿木纹釉,外壁中部白釉地绘粉彩通景绘山水人物纹,锦衣文人坐于树下,旁边有书童相随。
 

清 仿木纹釉粉彩人物图笔筒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乾隆朝的仿木釉碗常见的有两种形式,一种为内施白釉,外绘木纹,另一种则是内外皆绘木纹。
此碗便是内外皆绘木纹的形制,仿木纹纹理清晰,釉面质感以假乱真。
 

清 仿木纹釉碗 故宫博物院藏
多穆壶是满蒙少数民族盛放乳汁的一种器皿,流行于元代。
这件仿木瓷整器的木纹若隐若现,犹如瘿木的纹理,显得肃静典雅。龙身为把,凤首为流,金狮为钮,制作工艺非常讲究。
 

清 乾隆款仿木纹釉多穆壶 故宫博物院藏
漆or瓷
乾隆时的仿漆器,乃是象生瓷中的一绝,有仿雕漆、仿朱漆、仿黑漆描金、嵌螺钿漆器等多种类型,所见以盘、碗居多。 相传雕漆始于唐代而兴盛于宋,其制法是先将调好的漆料涂在铜胎或木胎上,通常涂八九十层,多的可达百数十层,上漆后趁未干透时立刻进行浮雕,然后再烘干、磨光。而乾隆时的仿漆瓷则用瓷土为胎,在胎土未干之时,用刻有花纹的小印章紧密齐整地钤于胎上,形成类似雕漆器的繁密纹饰。 这个仿雕器碗里满饰金彩,外壁施红釉,仿雕漆工艺,口沿剔刻一周回纹,腹部刻排列有序的锦纹,近足处刻莲瓣纹,与真正的漆器似乎并没有什么区别,展现出了乾隆时高超的制瓷技术。

 

清 仿雕漆釉碗 故宫博物院藏
此盘外底为仿黑漆地,署金彩楷体“大清乾隆仿古”六字三行款。 这是乾隆皇帝的心头之爱,乾隆帝对此盘大为欣赏,觉得仿品的质量甚至超越了真品,还特别为其题诗:“吴下髹工巧莫比,仿为或以旧还过。脱胎那用木和锡,成器奚劳琢与磨。博士品用谢青喻,仙人颜侣晕朱酡。事宜师古宁斯谓,拟欲摛吟愧即多。”
 

 

清 乾隆款仿朱漆菊瓣式盘 故宫博物院藏
这个盖碗与上面的盘很相似,也呈菊瓣式,碗内外通施仿朱漆釉,色质逼真。 盖内亦有乾隆诗一首:“制是菊花式,把比菊花轻。啜茗合陶句, 浥露掇其英。”
 

清 乾隆款仿朱漆菊瓣式盖碗 故宫博物院藏
此盘仿的则是漆器中的黑漆描金工艺,盘内里及外底施白釉,外壁在漆黑莹亮的釉面上以金彩绘桃纹,在桃花和桃实处适宜地点缀红彩,色彩华贵雍容。
 

清 仿黑漆描金缠枝花果纹盘 故宫博物院藏
在瓷器的世界里,既有“典型”瓷器,也有本文中所介绍的“非典型”瓷器,它们代表着我国古代制瓷工艺技术的极致,同样也是中国瓷器史上不可忽视的部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