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Meckel憩室

 忘仔忘仔 2023-10-27 发布于山西
图片
图片
图片
        术语
缩写
  • 美克尔憩室(MD)
定义
  • 由于脐肠系膜或卵黄管持续存在而导致的回肠外翻
        影像
一般特征
  • 最佳诊断线索
    • 回肠末端的肠系膜边缘盲端囊状突起或回肠外翻
  • 尺寸
    • 4~10cm长
  • 形态
    • 回肠管状外翻
  • 其他一般特征
    • 胃肠道最常见的先天异常
    • 真憩室(包含肠壁的所有层)
    • 来自远端回肠的系膜游离缘
    • 由卵黄管末端不完全闭塞的回肠形成
    • 通常位于回盲瓣50~60cm内
    • 50%含有异位胃黏膜
      • ±胰腺,十二指肠和结肠黏膜
    • 90%的出血病例含有胃黏膜
    • 纤维带(卵黄管可能消失的部分)连接憩室的顶端与脐
    • “2”规则
      • 约占人口的2%
      • 位于回盲瓣2英尺(61cm)内
      • 2英寸(5cm)的长度(平均)
      • 症状通常在2岁之前
      • 成人2种主要并发症:憩室炎(20%)和肠梗阻(40%)
平片表现
  • X线透视引导下灌肠
    • 由于管腔最大限度膨胀而突出
    • 回肠游离缘的囊样盲端伴有宽基部或狭颈
    • 宽基底憩室
      • 灌肠显示了起源点独特的三角形连接折叠方式
    • 狭颈憩室
      • 确诊依赖于憩室盲端及其系膜小肠游离部的起源
    • 最初显示较小,但随着管腔膨胀的增加而完全填充
    • 倒置的美克尔憩室
      • 在20%的案例中看到
      • 孤立的,细长的,边缘平滑的,通常是与远端回肠的长轴平行的球形腔内肿块;可能导致肠套叠
  • 双重对比钡灌肠
    • 偶尔展示MD通过回流进入回肠
  • 常规小肠造影动态观察
    • 很少显示憩室
CT表现
  • 在RLQ肠道密度的盲端袋
  • ±憩室管腔内钙化肠石
  • 与小肠存在互通
  • 美克尔憩室炎
    • 盲端袋和液体,空气或颗粒物质
    • 发炎:憩室和邻近SB肠壁增厚
      • 增强CT显示黏膜强化
    • 肠系膜脂肪浸润和液体±结节
    • ±部分或完全小肠梗阻
      • ±肠套叠
超声表现
  • 灰阶超声
    • 右下腹低回声肿块±结石回声(非特异性)
    • 倒置的美克尔憩室:中央区域回声增强的靶样肿物
核医学表现
  • 99mTc高锝酸盐(5~10分钟连续图像1小时)
    • 最广泛使用的诊断出血性MD的方法
    • 灵敏度>85%,特异度>95%,准确度8%~88%
    • 阳性扫描中在RLQ同位素的积累
    • 五肽胃泌素用于刺激MD胃黏膜摄取
      • 最初显像是模棱两可的或正常
    • 假阳性结果:胃异位,阑尾炎,炎性肠病
    • 假阴性结果:异位胃黏膜不存在或极少
成像推荐
  • 灌肠过程中透视加压
  • CT用于有症状的(疼痛、压痛)成人
  • 出血病例(儿童)99mTc显像
        鉴别诊断
阑尾炎
  • CT的最佳诊断线索
    • 膨胀的阑尾管腔内有阑尾粪石(通常钙化)
  • 阑尾壁增厚伴周围炎症(脂肪条索影)
  • ±右下象限(RLQ)淋巴结肿大
  • 穿孔的情况下
    • 液体积聚最常见于RLQ或真骨盆(后穹窿)
    • 脓肿、小肠梗阻
  • 临床和影像学可能会类似MD
  • 手术中发现不同
克罗恩病
  • 大多数情况下涉及远端回肠±跳跃性病变
  • 肠壁增厚,管腔变窄
  • 明显增强的黏膜和肠系膜充血
  • 克罗恩回肠炎穿孔可能类似穿孔性MD
肠系膜淋巴结炎和肠炎
  • RL疼痛的另一个常见原因
    • 主要在儿童和青少年中
  • 肠系膜淋巴结炎±远端回肠炎
  • 影像表现
    • 增大,成群的淋巴结在肠系膜和RLQ
    • 也可能有回肠壁增厚
  • 通常2天之内自行消退
盲肠憩室炎
  • 穿孔和局部的周围炎症
  • 影像表现
    • 盲肠壁增厚,脂肪条索影,游离液体和气体
    • 肠外翻充满空气、造影剂、粪便
    • 急性:增厚的结肠壁强化
  • 临床表现
    • RLQ疼痛、发热、压痛
    • 中老年人多见
  • 可以在临床和影像上类似复杂的MD
        病理
一般特征
  • 病因
    • 胎儿早期:原始中肠通过卵黄管与卵黄囊连通
      • 通常不能完全消退导致异常
      • 卵黄管消失失败→美克尔憩室
  • 胚胎学-解剖学
    • 永久性卵黄管或卵黄导管(通常在第5个胚胎周内消失)
直视病理特征
  • 孤立性憩室位于肠系膜对缘回盲瓣近侧50~60cm处
  • 可能含有肠石、胃石或体外异物
显微镜下特征
  • 由胃肠道各层组成(真性憩室)
  • 可能会出现异位胃或胰腺黏膜
        临床问题
临床表现
  • 最常见的体征/症状
    • 大多无症状
    • 在生命周期中出现症状的可能性为5%
      • 最常见的RLQ疼痛
    • 儿童:2岁前出现胃肠道出血
    • 成人:存在憩室炎或小肠梗阻
    • 肠梗阻的原因
      • 大憩室
      • 通过肠石或胃石产生肿块
      • 炎症导致相邻SB段的痉挛
人群分布特征
  • 年龄
    • 任何年龄组
  • 性别
    • 男:女=3:1
  • 流行病学
    • 患病率(0.3%~3%)
自然病史及预后
  • 并发症
    • 胃肠道出血
    • 憩室炎、穿孔、脓肿
    • 肠石和粪石可在MD聚集
    • 由于肠套叠或肠扭转出现梗阻
    • 憩室挤入腹股沟疝
    • 倒置的MD:息肉样肿块→肠套叠→肠梗阻
    • MD内癌发生罕见
  • 预后:手术后预后良好
治疗
  • 无症状:不需治疗
  • 症状:手术切除
        诊断要点
关注点
  • 排除RLQ的其他炎症状况
读片要点
  • 肠套叠:回肠肠系膜对缘处的宽基底或狭颈的盲端囊状突起
  • 美克尔憩室炎:CT显示黏膜增厚,肠系膜脂肪浸润,和液体±肠石
图片
本文摘自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