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仕强:学会放下的人才是最后的赢家,很多坚持多是内卷

 谢耳朵馆长 2023-10-27 发布于四川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一篇佛家小文,说的是梵志拿着两个花瓶,想送给佛祖。佛祖却说说:“放下。"于是梵志放下手里的花瓶。佛祖却又说:"放下。"梵志便觉得很奇怪,于是问:"我已经放下了。"

佛祖说:”我让你放下不是你手中的东西,而是让你放下你的六根、六尘和六识。换句话说,就是当你把内在的意识放空,不去在意时,你就会获得宁静幸福的生活了。"

在奥地利,有一位名叫阿德勒的心理学家。这位心理学家很喜欢钓鱼,有一次他在钓鱼的过程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通常鱼儿咬钩后,就会因为鱼钩勾住他而产生的刺痛疯狂挣扎,结果越挣扎鱼钩就钩越紧,就越难以挣脱。于是这位心理学家提出了一个相似的心理学概念,“吞钩现象”。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存在着各种让我们措手不及的意外或者痛苦,这些意外和痛苦其实和我们钓鱼时候的鱼钩一样,一旦我们不小心咬上,它们就会像鱼钩伤害鱼儿那样伤害我们。

有的人在受到伤害后,或能通过一些有效的途径摆脱掉,但是仍然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不知道该如何摆脱,或者是不愿意摆脱。

那么我们为何在受到伤害后依旧不愿意摆脱“鱼钩”呢?我们与鱼儿不一样,鱼儿或许有没有办法挣脱。

但是我们是有机会选择放弃的,但是由于我们无止境欲望,导致我们放不下手中的“美味”,所以在鱼钩上挣扎,无法自拔,蓦然回首,发现自己已经深陷其中

我们这种所谓的“坚持”,其实多半是内卷。“内卷”这个词在近几年开始流行起来,原指一类文化模式达到了一定的形态后,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由于无法跨越阶层,只能选择通过继续改变内部来进化,但实际上却毫无用途。

“内卷”原本是学术界用来讨论社会制度、单位文化现象的一个概括性词汇,后流传于大学生群体之中,进而扩散到上班族群,用于描述当前社会竞争压力过大而无望的现状;“内卷”已经悄无声息地席卷了我们的生活,给大众带来了精神上的焦虑。

适当的内卷其实是有助于社会的发展,但是很明显当前社会的内卷是不健康的,不合理的,大家疯狂内卷,考研考公,用尽全力拼搏才能在自己城市站稳脚跟,实则并无多大意义,对社会也做不出足够的效益。

相反,大家内卷的越厉害,不仅对社会无意义,还对我们自身的心理和生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所以“躺平文化”也逐渐兴起,所谓的“躺平”并不是不作为,而是指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世间万物,不过度内耗,保持自身能量。

学会放下,是一场人生的修行,总要放下一些东西,轻装前行,才能走得更远。柏拉图说:“如果不幸福、不快乐,那就放手吧。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却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

有的人不愿意放下,是因为付出了太多。心理学上有个效应沉没成本效应,指的是一个人在一件事上付出的东西越多,她越不愿意放下。

付出与成本不对等的时候,人们会为了避免损失带来的负面情绪而选择继续投入。

最终的结果就是付出的东西越来越多,但是依然没有得到价值对等的东西。这样的思维其实是错误的,有的事情,无论你付出再多也是得不到相应的报酬是,及时止损才是聪明的做法。

有些事,放过它,也是放过自己。总想如愿以偿,却有那么多大失所望;总想全心投入,而得到的却是有所保留。

放下是门学问,但是却是当前人们最为缺少的,大家在焦虑中痛苦前行,只跟随大众的步伐疯狂内卷,忽略自己的内心需求,这是极为可怕又悲哀的。

内卷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助你一臂之力,但是长久而深刻的内卷,与自己,与社会都是不利的。

放下并非摆烂,而是在这个繁杂的世界中寻求自己的真实需求,不盲目内卷。希望大家都能学会放下,成为人生赢家。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生煎包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