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有人死后会把骨灰撒在海里?他们大多“绝情又狠心”

 谢耳朵馆长 2023-10-27 发布于四川

死亡永远都伴随着悲伤,伴随着恐惧,伴随着无边无际的黑暗,死亡既是禁忌的话题,又是永恒的话题。

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生存法则,是人力无法抗衡的事情。人生除死无大事,人们在一声声啼哭当中出来,又从亲朋好友的哭泣当中离开。

生与死代表着永恒和更迭,让人类社会得以持续地发展,让生命能够经久不衰。人们无法左右自己如何来到这个世界上,但是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来决定自己如何离开这个世界。

在不同国家、地域和文化的背景下,都存在着不同的丧葬文化,在我国,讲究落叶归根,入土为安。

在很长一段历史当中,我国的丧葬制度都以土葬为主,将死者的遗体埋葬在土地当中,既是对死者家人的慰藉,也是对死者的尊重。

现如今还有一些地区沿用着土葬制度,尤其是在比较偏远的山区。

然而随着时代和社会的不断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土葬制度逐渐被淘汰,火葬制度取而代之,也成为了如今最主流的丧葬制度。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特殊的丧葬制度,那就是海葬,即将遗体火化后的骨灰撒入大海当中,让骨灰随大海去往远方。为什么有人会选择以这种方式告别世界和亲朋好友呢?

心理学家总是对死亡有更加通透和豁达,精神分析流派的领军人物弗洛伊德,终其一生都要思考与死亡相关的问题,弗洛伊德认为死亡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死亡是肉体的消失而不是精神的消亡,但是,家人的痛苦和悲伤却又令他难以接受。

我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庄子,对于死亡的态度更加豁达,他并不认为死亡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相反,他认为死亡是生命的新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也正因如此,庄子在自己的妻子离世时,敲锣打鼓为妻子送行。直到如今,我国也有喜丧的丧葬习俗。

现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讲,个体的行为举止通常与心理过程密切相关,换句话讲,在外的行为是个体心理状态的外在表现和投射。

选择将自己的骨灰撒进大海当中,意味着这个人在生前就极度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但是现实当中却难以实现,同时他们想要抹除自己曾经留下的痕迹,包括亲朋好友对自己的想念。

站在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讲,人类拥有最为复杂多变的感情,即使对于已经离开的人依旧会保留着对其情感。

而情感需要通过某些事物投射在现实生活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个体的内心需求。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而言,感情需要一定得成载物,成载物存在感情才得以体现,能够给人们抒发情感的渠道,

而从古至今,无论是过世之人所留下来的坟墓,还是如今的骨灰存放,都是在世之人宣泄思念和情感的承载物。

虽然全世界各地的丧葬文化都有所不同,但相同的事都有坟墓的存在,坟墓作为一种具象化的事物,是在世之人唯一能够与死去的亲人依旧建立起联系的途径

若是失去了这个感情的承载物,那么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会逐渐消失,失去了宣泄情感的渠道,意味着与亲人再无交集。

选择将自己的骨灰洒进大海,不留下任何一件与自己相关的事物,世界上将不再有任何一件东西与它们之间存在联系,他们的确足够狠心,既不需要也不愿意为任何人留有念想。

而这种做法恰恰也能够反映出这些人对于人生的态度,生死本来就是一种轮回,无论是出生还是死亡都不需要太过于隆重。

这类人通常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但却又被许多现实因素束缚住了手脚,但是他们内心当中追求自由的渴望却没有改变,

因此会选择在去世以后以更加自由的方式离开这个曾经帮助他们的世界。他们穷极一生都在向往自由,但却只有在死亡之后,才能够真正的自由。

每个人都没有决定自己出生的能力和权利,但却有选择死亡的权利,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归宿,无论是落叶归根入土为安,还是选择自由自在的大海,

其他人都不应该过度干预。毕竟这或许是他们人生当中,唯一一次能够真正为自己做选择的事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