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雪梅冷逸”与“寒林萧索”(下)

 梅苑67968851 2023-10-27 发布于安徽

图片

关于冬日最喜欢的诗歌还有白乐天的“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语句从容亲切,精神放松自如,远不是青涩时候“长安居大不易”的窘迫,更加贴近自然天成的境界。人们因畏寒而厌弃冬天,实则是留恋自己的欲望。于天地自然来说,冬天岂可或缺?我们缺少的是一双可以发现美的眼睛而已。

宋代李成,山东人,被后人称为“画圣”,却一直以文人儒者自称,很不喜欢将画画作为职业。他擅长画寒林,于冷然萧索中展现清逸自如的情怀,笔精墨润,超凡脱俗。李成的孙子入仕后,出钱收购李成留存在世的大多数作品,无论真赝皆付之一炬。作为孙子,他遵守的是孝道,不愿意爷爷以画师之名声闻于千载之后;作为文人,他却有愧于道统,擅自销毁属于文化传承的精品,可谓文化罪人。究其原因,还是其未有“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的智慧,或者是宋人的身在福中不知福,不知李成绘画之贵在何处,更不知古人唾余在今天也显得尤为珍贵。

图片
曹知白《寒林图》

图片
李迪《雪中归牧图》

所谓寒林,也是大自然留在冬日里的一点笔墨,会者从中可以体会真如,不会者且视之为萧索亦可。李成《晴峦萧寺图》藏于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国宝外流,真是太遗憾了。此图中主峰突兀破空、秀润挺拔,颇有一峰独秀的感觉,看过桂林独秀峰的人当有同感。桂林山水之妙不在奇而在秀,云雾缭绕之际环看四周,山峰错落,通透融合,飘然洒脱,宛如仙境。画面透亮才显得笔墨干净利索,画家心境超脱非有数十年读书体悟之功,妙不可得。山丘错落,寒林叠嶂,山寺建筑随着山势仰伏。山寺主塔耸立突出,与主峰成呼应之势,自然令人有仰望之意。山脚处涓涓溪水上接远山瀑布,一木桥架于溪面之上,游人来来往往,辗转于红尘和山寺之间,宛若贯通过去与未来。此图的笔墨、构图,乃至令人深思之境,皆为上上品。

李成另外一幅精品《读碑窠石图》依然藏于海外。寒林萧索,木叶脱尽,满地苍茫,石碑耸立,冷寂漠然,游人驻足品读,究竟是读碑,还是有所感慨呢?文人传承,从来都是寂寞中事,愿意与否,其中滋味皆不可为外人道也。不是不想说,而是想说却不知道该怎么说、如何说、说什么,只能于寒林中读碑。瑟瑟寒枝,漠漠碑石,平野辽阔,荒草茫茫,人且无言,风自萧索,与“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一》)的意境恰恰相反,却一样动人心弦,令人感怀不已。从技法上看,此图寒林树枝以细线勾勒,再用墨染,枝干皆作蟹爪状,纵横交错,最为正统,当是此种画法之滥觞。所画山石,不重皴擦、勾勒之变化,全在线条的松动自如,用墨轻、笔势灵,自然厚重之余有灵动之态,后人“卷云皴”当是有鉴于此。后有解读者曰“寒林”即“翰林”,故曰画家爱画翰林,当是贵人求之也。思前想后,人世间真正如大雪封山,无甚可乐之处。寒林之图,所谓的寂寞萧索之意不过是文人的自娱自乐,一如冬日里的小火炉令我等游子多少有些暖意而已。曹雪芹有诗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读真正的文人画经典,则令人能想象古之君子的生活不易,不免与曹先生有同感。

图片

文徵明《寒林晴雪图》


不过,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一个曹雪芹养活了何止几千几万人?思来想去,他应该含笑九泉了。若没有这样的情怀,当不会成为曹雪芹。我们读中国传统文人画里的冬天景致,也是此理。所不同者,我们读画更注重见贤思齐。比如文徵明亦有《寒林晴雪图》,藏于上海博物馆,此作虽然画的是高山积雪,却无寒意,只见山崖滋润、树木舒挺,宛若温馨宁静的小火炉旁的一杯清茶,这非常符合文人的雅致情怀,虽跟李成之作的语境不同,表达的却是同样自爱自重的情怀。

后人多推崇王蒙画雪中泰山的典故。传说王蒙在泰安担任公职时,面泰山作画,一画三年。同为画家的陈汝言来访,恰遇大雪,大概有“雪夜访戴”的雅兴,于是想将此图转作雪景。王蒙思之不得,反倒是陈汝言用小弓挟粉笔弹在画上,将图改作雪景,王蒙叫绝,以为神奇,遂题画“岱宗密雪图”。后人以之为王蒙雪景绝笔,实则只是一种借助工具的技法而已。后有人卧其画榻之下,三日始满足而去,不过也是无脑“粉丝”,后人之后人唯怪异奇特为尚,特以此炫目而已,不值得我们去学习。正如许多人赏雪、踏雪也只是应个景,当真不对,不当真也不对,真是令人左右为难啊!

图片

项圣谟《雪影渔人图》


中国传统文人画中的冬天景致大致如此,相比其他三季,冬景为主题的画作确实可选择的比较少。客观原因有天寒地冻、呵气成冰、墨凝笔硬、不适合作画等,主观原因则还是因为能真正欣赏和体会冬景神韵的人实在太少了。世俗喜欢热闹,画家也就大多从俗,古人没有如今这么好的条件,今人有了暖气、羽绒服等,滑雪、赏雪则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那么冬天景致的画作或许会多起来吧!加上特殊的材料和技法,雪景的绘画作品越来越逼真,有人甚至以此为生,宛如红学家们寄生于《红楼梦》,号冰雪派云云。唯一遗憾的是,画的雪景越逼真,艺术的品位反而越低下,乃至最终俗不可耐、令人厌恶。何故?中国传统绘画是一门讲究人文修养的艺术,它根植于传统文化的人文价值观、审美观,舍此皆虚妄也。总之,红学家们再怎么努力,也写不出第二部《红楼梦》来,执着于外相的艺术家们再勤奋努力,也画不过心有灵犀的“会心一笑”。

其中滋味,如雪天里品一盏红茶,且自体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