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侯莉敏:爱所有的孩子

 盐心Jaffe 2023-10-27 发布于四川

从9月开始,广西师范大学就被桂花包围,香气弥漫在时时处处。伯康楼是观赏复羽叶栾树的最佳地点,国庆后因其蒴果慢慢成熟,便呈现红黄绿三色。再往后是银杏黄,枫叶红,一日日冷下去。可即使大雪时分,学校的格桑花田依旧繁茂,它的花语是幸福。待冬去春来,那就美好得一塌糊涂了。一树树紫荆,一重重蔷薇,一片片桃之夭夭,相思江边的垂柳亭亭如雾……

侯莉敏对学校如数家珍,这是母校,也是工作地。40年足够长,长久到可以将眼前的一切人、事、花草或者河流皆纳入胸怀,熔炼为深厚的可称之为幸福的情感。在刚刚过去的新生入学典礼上,她殷切寄语:“40 年前,我考入广西师范大学,同在座的同学们一样参加开学典礼,还记得老师谆谆教导:大学是一个学、思、行的地方。40 年过去,我已深刻理解'学、思、行’是为人之道的根本方式,唯一可行方式。学,带我们进入精神转变的世界;思,引我们上升至精神归属的世界;行,则是为我们创造精神超越的世界。”

学、思、行,是论语的第一句“学而时习之”;是《中庸》里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现代语境里的“人人都是学习者、思考者和行动者”;亦可说是侯莉敏近40年教育教学生涯的真实写照。作为教师代表,她对在场的学生寄予厚望,希望不仅获得良好文化修养和系统专业知识,还要获得应对现实问题的勇气、对社会命运的关怀、立足大格局的人生态度。

“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是毛泽东同志寄语丁玲,赞其以笔为戈。在侯莉敏所著《儿童的生活与教育》中,她的博导刘晓东老师也借此句为序为励,是为她教育和学术生涯的真实写照。应对现实问题的勇气、对社会命运的关怀、立足大格局的态度。从结果来看,这三点她都做到了。是文小姐,亦是武将军。

侯莉敏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生导师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

1

荣耀时刻

2014年的金秋十月,是北京一年当中最美的时刻,也是侯莉敏记忆中闪亮的日子。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联合主办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侯莉敏与6名广西优秀教师代表一起参加表彰大会 。与此同时,她主持申报的《融入民族文化的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创新与实践》获得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无论于个人还是学校,都是无上荣光。毕竟它的分量之重,毕竟得之不易,毕竟作为西部地区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更是难得。“广西有12个世居民族,多民族文化对儿童的发展会产生影响,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1987年,侯莉敏留校任教,自成为首任学前教育系主任开始,她便把目光投向这广阔的多民族多文化背景下的广西学前事业发展。

进入21世纪,随着《纲要》颁布,课程改革成为幼儿园发展的核心问题。如何从分科走向综合?如何形成以主题网络为构建载体、共同性活动与选择性活动相结合的构建模式?综合教育课程的推进效果如何?幼儿教师课程实施中面临的最大困惑是什么?综合教育课程有哪些需要完善的方面……此时的中国学前教育,集体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进行着不同的变革。

没有参照对象,没有拿来就用。诚如上海有上海的应对,广西自该有广西的做法。2003年2月,以侯莉敏为首的研究团队展开对广西幼儿园课程实施现状的调研。调研遍及全广西柳州、桂林、南宁、百色、玉林等各地市60所幼儿园,幼儿教师1200余名。调研发现:课程在内容建构中,与文化的关联不够,即特定的文化背景为儿童设计的内容是不够的;同时教师不能成为课程与资源的开发者,教育教学观念落后,课程资源贫乏等等。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整理,集结成广西幼儿园课程改革与发展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一是挖掘整理多元民族文化资源,调整幼儿园课程内容及其结构;二是让教师成为幼儿园课程开发的主体,改变教育教学观念与行为;三是搭建共享资源平台,创新幼儿园课程资源实践模式。

有很多问题,有很多现实问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一头扎进问题海海,“文小姐”迈开大步,足迹遍及广西民族地区的山水与村寨,开始长达十年的攻坚战。成事之道,从解决问题开始。

广西师范大学校园

2

十年磨一剑

攻坚战当然是打赢了,调研获得全国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到目前它也是广西学前的首次和唯一。这场战役分两个五年,课程创新与资源建设阶段(2003—2008),实践运用与辐射推广阶段(2008—2013)。简要总结大致三方面:

一是课程建构。挖掘和整理多民族文化的课程资源,开发出以主题活动为载体的课程内容,构建和创新适合不同区域幼儿园、不同幼儿发展需要、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通过游戏和其他多种富有广西民族元素的学习活动,帮助幼儿获取与多民族文化相关联的学习经验。

二是联动机制。建立集“开发—实验—示范”为一体的实践联动机制,设计不同层次教师的培养培训、课题研究方案,采取 “点—线—面”的辐射方式,从市县到乡镇,层层指导层层带动,贯通“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课程实践机制,实现幼儿园教学研究与指导的机制创新。

三是课程资源平台的多元化。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实施等教育行为提供了支持,也对教学成果在广西幼儿园的辐射推广提供便利。

寥寥数笔,十年讲完。爬上一座山峰,发现山外还有山,于是继续爬山。是真的爬山。已毕业6年的研究生黄志敏回忆道:“成为侯老师的学生才知道,老师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付出太多!她带我们走过广西很多乡镇,一行同学都开玩笑说这3年走过的山路比过去二十几年还多。在崎岖蜿蜒的小路和晃荡荡的面包车上,我们这些小年轻都很难受,更何况本就瘦弱的老师。但老师从未发过一句牢骚,也从不要求特殊对待。她总关心我们,总是对我们说,辛苦你们了。”

获得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后,侯莉敏没有放慢研究的脚步。她关注到西部地区学前教育规模虽得到明显扩大,但迫切须将促进规模与关注质量相结合。于是带领团队聚焦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提升,力图突破制约西部农村学前教育“覆盖先,提质难”的发展瓶颈,开启探索如何在公共优质教育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创新并构建多元化的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模式的道路。通过三方协作(政府—高校—非政府组织)工作机制构建,采取TOT(Training of Trainer培训者培训)模式,形成“省—县—乡镇”三级教研队伍,采取“调研诊断—行动支持—评估反馈”工作路径,用行动研究与层层陪伴的方式引领一批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研讨和解决影响农村幼儿园发展的“关键事件”,总结经典案例,搭建教研网络平台,进行教研活动资源整体优化与共享,带动一大批农村幼儿园及一线幼儿教师的进步与成长。

作为一所有着90余年历史的高校,“弘文励教,至臻至善”是广西师范大学推崇的 “独秀”精神,若要将耸立在桂林城中的独秀峰比喻成人,那便是一位以文化人、立德树人、追求卓越、培养时代新人的学者,师者,行者。无论是教学还是实践,可以说这场旷日持久的改革以及目前仍在进行的深化改革,正是一次个人以及集体的对独秀精神最贴切的诠释。

侯莉敏在与孩子们交流

3

自然而融合的文化境脉

百度搜索“侯莉敏”,会发现她荣誉等身: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三八红旗手……但于她而言,奖项是果,是表。更大的意义在于:经由近40年的耕耘,完成一名人师对自我的认同、建构与自我完善。北京师范大学吴国珍老师曾发问:那些唤醒人的内心能量、积极影响社会和教育现实改善的伟大心灵是如何产生的?有一种答案是,本体的喜悦和宁静,属于心灵深处的自然。

这答案几乎是给侯莉敏的量身定制。她就坐在你的面前,内在圆满具足,外在行云流水。然后她真是太爱自然了!她说,你看那花、那树,快看天上的云,今天太阳大肯定有晚霞!然后就看见油麻滩河里的鱼游起来是泛着一道道白光的,青山碧水间的风是凉丝丝轻快快的,就看见雨中的桂林山水是一种安静的美。然后她真是太爱生活了!咖啡要和青椰相撞,所有物件必归其位,露营的家伙什要常常拿出来在天地间遛遛。如果有那么一刻可以坐下来,那么必然是用来喝茶、写字或者打开唱片机,与当下温柔相拥。

她说,这些都是源于小时候。

6个月大时,父母带着襁褓中的她告别家乡上海的繁华,支持三线建设举家迁至贵阳。在一个瓦房林立叫“油榨街”的地方——贵阳市永恒精密电表厂——开启侯家的新征程,也开启小侯莉敏的童年。从上海来到贵阳能习惯吗?她说,很奇怪,毫无违和感。一群充满干劲的上海人,在一穷二白的地方建立起属于社会也属于自我的理想国。

在这个理想国里,一方面他们说上海话,固守着上海的精致、细腻;一方面又深受高原山区敦厚、爽直的精神影响,形成二者并存、更为广博的新文化。更重要的是,“我们家住在山脚下,每天一开窗就是漫山遍野的自然气息扑面而来。那么多那么多的植物们,一年四季总是不同,总是变化,总是直达你的生命深处”。将自然根植于心,它长在心底最敏感最柔软之处,这便是一个叫侯莉敏的人、老师或者教授独立独特于另一生命的核心所在。这也是她形成“工作与生活统一,教学与自我统一”的源泉。

15年后,支持三线建设的队伍转移到桂林。这一次,是天南海北的聚集。天津的煎饼果子,上海的小笼包,酸酸辣辣的桂林米粉,山东的大葱就饼……林林总总都收至肚皮将军的麾下。这也便造就小侯莉敏长大后,总是自带一种“大”气场,是“眼前路径须放开阔,才好容人来往”的格局。

环境造就人。是自然不刻意的、自由勃发的,是如同水一般流淌着的一天又一天,是在一个奋进的社会里,融合的文化境脉中,长成独一无二的她。

侯莉敏与青年教师交流

4

要爱所有的孩子

她是注定要当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的。1987年,考上广西师范大学刚刚恢复的教育系。一帮老先生都是一辈子的教书匠,情怀、学术和德行堪称当时的楷模,把一生所学和情感都倾注在学生身上。侯莉敏因此深受感染,立志将来也要做老师。这期间,她读很多书,当然更多受苏联教育家的影响。比如马卡连柯的《教育诗》、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等系列。

“读完这些书深受感动。我从心底里觉得老师就是太阳底下最美好的职业,他改变的不是一个孩子,是通过一个一个孩子的改变,改变整个社会。”侯莉敏想要做这样的好老师,并给自己立下誓言:“不仅仅爱一个孩子,要爱所有的孩子。”

人生第一次为人师,教授教育学和心理学。由于是公共课,面对全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如何让学生们热爱作为底层逻辑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她下足了功夫,还因此出炉从教后的第一篇论文——《教学法策略》。不过久而久之,这名公共课老师也迷茫起来,自己的发展在哪里,应该从事的研究方向是什么?

侯莉敏与老师们交流现场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1998年,机缘巧合之下,一心向学的她来到南京师范大学访学,跟随唐淑教授学习。唐淑是新中国学前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学前教育史的重要研究者与见证人,无论学术还是人格,都是侯莉敏的榜样。再加之,南师大向来的学风是理论必须联系实践,每周二都随老师雷打不动地入园。一年时间深入一线,让她对原本陌生的学前教育有了深切理解。深入学前实际开展研究,理论结合实际,这是全国幼教界公认的南师大学前研究优势,也是从陈鹤琴先生任教时期就形成的优良传统。这一切都深刻地影响着她,那些在多年后得到的每一个勋章,都源自此刻开始的酝酿。

2003年,侯莉敏考入南京师范大学,师从研究儿童哲学的刘晓东教授,三年博士生涯,在学贯中西的导师引领和感召下,她又恶补大量哲学书籍,开始对教育、社会、人的本源思考。

5

学科建设推动者

从实践层面,作为广西学前教育的带头人,侯莉敏可谓扎根西部农村攻坚克难的探路者。从教学层面,作为广西师大学前教育系首任系主任,她则是致力教学改革,学科建设的推动者。作为广西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学科带头人,她带领着学前教育专业团队从1992年两年制专科招生、1995年三年制专科招生,到2000年升格为四年制本科,成立学前教育系成为首任系主任,带领着学前教育专业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学前教研室,发展成为广西唯一拥有本科、硕士、博士一体化培养的专业。2014年进入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成为广西唯一入选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专业,2018年进入广西高等教育特色专业与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2019年通过国家二级专业认证试点,2020年成为广西一流本科专业,2021年跻身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为西部地区培养一批批卓越幼儿园教师,建立起学前教育专业在广西乃至全国的学术地位。

侯莉敏在讲座中

芝麻开花节节高。又是一个她与团队长达20年的呕心力作。

具体如何做?不断改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例如在“学前教育科研方法”课程中,注意关注学生兴趣和需求,创设“教师精讲—小组合作活动”的教学流程,在融洽的师生交往、生生交往中,帮助学生在合作中习得教育研究方法;在“学前课程论”的课程教学中,关注学生知识结构的问题解决模式,以问题为核心,通过“创设情境—分析问题、收集信息—寻找方法、设计解决—评价方法(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应用新知、产生迁移”模式,促进学生研究意识与能力的提高。同时,注重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在给本科生开设的每门课程时,都能结合课程内容与幼儿园教学实践联系在一起,采用“请进来”与“走出去”的方式,如在开设“学前课程论”这门课时,把幼儿园一线的骨干教师请到课堂里,与本科生一起围绕某一主题设计系列幼儿园活动方案,然后再把设计好的方案“走出去”带到幼儿园进行现场教学,然后与幼儿园教师一起讨论反思。

当然,作为学科建设的推动者,改革不仅于此。秉持“教学是面向每个学生的创新” 的理念,她创设Kids创客空间,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建立以“学”为中心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提供更大的空间与自由度,实现翻转课堂。

抽象的理论与鲜活的实践联系起来。辩以明思,坐而论道,起而行之,思想的自由和高蹈是需要的;行动的策略与方法是需要的;知与行合一,学有所思所成,正是大学的意义,教育的意义,人师的意义。E

END

2023年/第219期2023/10月刊


发现教育价值  记录教育改革

订阅《新教育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