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莫高轶事┃ 话说我的父母亲

 阳关残雪 2023-10-27 发布于甘肃


编 者 按


常嘉皋先生关于父母的文字总像磁铁一般,吸引着我的心,零零散散中总是读得人思绪万千。在过去的文章和今天的文章中,总能体会到常书鸿、李承仙二位老人浪漫、豁达、乐观、严谨等一系列光鲜的人格魅力。或许,就是这样的人格,才让他们一路走来,虽经坎坷而一路向前,虽蒙羞辱而相濡以沫,虽受摧残而坚韧不拔。以古论今,想当然耳,常老夫妇大有东坡居士笔下“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之旷古豪情。面对生死恍若,依然能泰然自若、宠辱不惊,让人不禁感叹二老其人格典范。观此文,满篇零散语,净是真挚言。时光已荏苒,嘉皋孝感白祁连。都云二老赛神仙,哪知当年泪心酸。明知岁月苦,坦然坦然再坦然。一生荣辱宕河岸,魂守戈壁莫高山,夜阑卧听风铃声,莫高精神永流传。

——本期编辑:马良宝

话说我的父母亲

文/常嘉皋

      1979年,日本NHK电视台和中国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了大型电视系列纪录片《丝绸之路》,这是NHK与CCTV联合制作,中国电视历史上第一部中外合作的大型纪录片,一经播放即引起全球轰动,令不少当时的海外华人对祖国的美丽产生直观的感情。《丝绸之路》的价值体现在对中国及古代文明与人文的发掘和留恋,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日本这种留恋之情,至今仍然经久不衰!
      但当我观看了根据2003年3月15日凤凰卫视《鲁豫有约—— 李承仙》的特别节目,而制作的 2003年11月28日在 ' 纪念李承仙追思会 ' 上放映的,带有日文版字幕《 采访李承仙》 约40分钟的视频中,我认为有关这一段历史,有必要从另一个角度公布于众,下面是我首次特意剪辑的有关4分26秒的视频:
视频:
      下面是我根据剪辑出来的4分26秒的视频整理的文字:
      解 说:在各方面努力下,常书鸿恢复研究所所长职务兼任甘肃省文化局副局长,并于第二年携妻回到敦煌。
夫妇俩尽心竭力整顿工作分配人员,使已瘫痪的研究业务重新开展起来,但是,灾难并未因此结束,一九七九年九月,李承仙和常书鸿配合日本NHK和中央电视台拍摄丝绸之路节目,由此埋下祸根。
      李承仙:后来拍完了,拍完以后,我们就回北京了。我们回北京就出国了,我们就到日本去了。我们出国的时候,我们前脚刚走,后脚他们就给常书鸿列了十大罪状。这十大罪状就报到甘肃省文物局了,甘肃省文物局里有我的好朋友,就把那个报告复印给了我。
      我在北京,我就要求,我说这十条罪状,我和常书鸿要被砍脑壳了。我说,明天我马上要出国了,这次出国是我、常沙娜,我们三个人出国,我说我们三个人如果出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万一我们出去失事了,我说我跳到黄河也洗不清。我这十条罪状我承受不了…他说我们理解你,你写一个材料。
      魯 豫:是什么样的罪状?
李承仙:很厉害的事情,我现在记不清了,反正是说我们卖国了。是给NHK开放拍了多少片子了,是我们给谁谁又是看了多少洞窟了……

      解 说:这十条罪状,把李承仙和常书鸿为媒体开放洞窟,以供拍摄的做法,认定是彻头彻尾的卖国行为,并重新排列了他们在“文革”中的种种错误。李承仙怒不可遏,连夜写了十个回答。

      李承仙:我就连夜写啊,我第二天要上飞机了,我通宵写了十个回答,写完以后我就交给科学院。因为我们跟科学院很近,我们当时住在国务院二招,科学院的那个同志也在国务院二招,我就给他说,我们要是回不来的话呢,你一定要给我们申冤。
      解 说:李承仙没有想到,这十个回答并没有奏效,访日结束后,夫妇俩人马不停蹄赶赴德国参观考察。
      一九八零年三月这十个回答在科技报的内参上发表。四月,他们回到北京时,却被告知暂缓回敦煌。

      直到一九八一年中,邓小平去莫高窟参观,问起常书鸿二人才被调回朝。

1981年常书鸿陪同邓小平,王任重参观敦煌莫高窟。摘自『九十春秋——敦煌五十年』书中插图     

此后,在邓小平的特别关照下,夫妇两人正式迁居北京,但来京后不久,常书鸿便病倒了。
      李承仙照顾丈夫,操持家务,十年来一如既往,直到常书鸿去世,

      魯 豫:常老师在哪一年去世的?

      李承仙:他是一九九四年。

      魯 豫:那在常老去世前,他等于留下了最后的心愿,或者说他想做的事情是什么?还有忘不了的事情是什么?

李承仙:是一个是敦煌壁画的编号,就是敦煌壁画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编号没有。曾经我那时候写过报告,我们给文化部写了报告,文化部就劝我你已经七十多岁了,人生一多半精力不够,一些事情交给孩子,就把我压下来。
我觉得这个壁画非常重要。应该把敦煌四万五千平方米的壁画,应该提出哪些是一级啊?你不能四万五千平方米的壁画都是同样的对待,可他们没有提出,我觉得很遗憾,也是常老要做的事情。
魯 豫:听了回忆,您跟常老在一起工作,我总觉得你们在一起,就是同事、战友。
      李承仙:对!
      魯   豫:朋友,但是我听不到那种,就是普通的那种夫妻之间那种柴米油盐的生活,好像你们就没有那些生活,我觉得。
      李承仙:我呀,我就给常书鸿说:首先我是他的学生,然后我说我是他的下级,我是他的同事,我是他的保姆,我是他的护士,我什么都在做,我当时我要治他的病,打针什么都是我……
      皇天不负有心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可持续发展论坛》于2023年9月7日在甘肃省敦煌市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论坛上为敦煌研究院、常书鸿、段文杰和樊锦诗颁发了杰出贡献奖。
      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可持续发展论坛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是第六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活动之一。
在论坛会场,右起;我外甥崔冬暉代表常书鸿领奖, 段文杰儿子段兼善代表他父亲领奖, 樊锦诗也来到会场领奖。
   授予:常书鸿杰出贡献奖     
为表彰您作为敦煌研究院院长在保护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莫高窟所作出的终身贡献
值此联合国科教、组织纪念1972年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通过五十周年之际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主任兼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驻中国、朝鲜、日本、蒙古国和韩国代表

                                    夏泽翰

                                 2022.9.6.

      兰州晚报在一版刊登 2023.9.8

      李承仙1947年嫁给了常书鸿,一直到1994年常书鸿离世,他们相亲相爱共同相守了47年。是一对难舍难分的敦煌痴人。我有幸成为他们的小儿子,但肩负的责任,也促使我要更好地维护自己的父母亲的声誉。在慈祥的母亲诞辰99周年之际,谨以此文献给我的父母亲。
(完)

      自从2017年我有幸结识了《当代敦煌》微刊,六年来还是第一次于10月16日亲临敦煌莫高工匠村参观学习。
这是我将日本丝网印刷制作的《敦煌飞天》赠送给了杜永卫老师和张慧绮老师。
 这是我和刘渊签名后送给杜永卫老师和张慧绮老师的丝网印刷《敦煌双飞天》
                           

                                          常嘉皋

                            2023年10月27日写于兰州

作者简介

常嘉皋  1953年生于甘肃省兰州市,是常书鸿先生和夫人李承仙的小儿子。自小跟随父母在敦煌莫高窟度过了童年时代。出国前曾在甘肃省科技局、甘肃省科协、甘肃科技报社从事摄影工作。从小耳濡目染让常嘉皋先生对艺术有了自己想法与见解,1986年自费赴日本留学,进入日本语专门学校学习,1988年考入日本东京设计美术学院,1990年毕业。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常嘉皋先生选择就职于日本熊泽丝网印刷工艺株式会社,并将常年积累的丝网印刷工艺融入到敦煌壁画题材艺术品的创作中。退休后正全力以赴,将父母亲遗留下的珍贵资料整理发表,继续完成父母亲未尽的事业和未实现的夙愿。

封面设计: 一   田
本期编辑: 渥水驹         
文字校对: 苏   䶮   芝    兰 
小文章纵谈中外当代事
老笔杆洞彻古今敦煌学
杜永卫撰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