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豆瓣9.2,比《活着》更有温情,这是我今年读过最有温度的小说!(强烈推荐)

 阿浩读书 2023-10-28 发布于湖北
每天一篇文章,我们一起成长,遇见更好的自己~

一口气读完了余华老师的《活着》后,又读完了《许三观卖血记》。

这本书相比《活着》,多了一份温情,少了一份冷酷。

01.

许三观的悲伤

在阅读的过程中,会去对比《活着》的剧情,以为一乐病了可能会去世,二乐病了会去世,许三观会因卖血过多而去世,但结局是:大家都好好的,到最后才松了一口气。

这口气是漫长的,直到许三观“渐渐”老去。

是的,许三观老了,他的血“没用了”,想到这里,他伤心了,难过了,独自一人一个人默默的流下伤心的眼泪。他在想,不能卖血了,如果这个家庭在有意外,该怎么办?

他希望,他依旧是这个家庭的依靠,但岁月催人老,而卖血是一个加速变老的过程,他终究没能如愿,他老了, 他的血只有油漆匠才会要。

董宇辉说:《许三观卖血记》其实它本质上不是一个卖血,它是一种人面临困境时候,囚徒一般自救的过程,只要生活的困难不会消失,那种尝试通过卖血来克服困难的这种困境就不会消失。

许三观的血,就是用人的力气。如果有一天没力气了,就不能像老黄牛一样,给他爱的家庭带来支持,他的人生也会崩溃。

正如故事的结尾那样,他的悲伤,他的三个儿子不懂。

当得知他在哭泣时,他的三个儿子说:

一乐说:“爹,你别在这里哭了,你想吃炒猪肝,你想喝黄酒,我给你钱,你就是别在这里哭了,你在这里哭,别人还以为我们欺负你了……”

二乐说:“爹,你闹了半天,就是为了吃什么炒猪肝,你把我们的脸都丢尽了……”

三乐说:“爹,你别哭啦,你要哭,就到家里去哭,你别在这里丢人现眼……”

看到这里,会发现,父爱是无私的,但孩子显然不懂,因为他们并没有经历这些,不能深刻的不明白,一路走来,这个家,全靠许三观卖血支撑。

这是人性真实的写照,但许三观并不在意,因为他在意的是他的家人,只要他的家人过得好,他就心满意足。

02.

12次卖血,

是年少到白头

小说横跨了40年,讲述了许三观12次卖血的故事。

为什么要去卖血呢?

因为他的四叔说:

在我们这个地方,如果你没卖过血,是娶不上老婆的。

卖血可以证明他的身体是好的,是强壮的。

也正是第一次卖血的“甜头”,让他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第一次卖血是为了娶老婆。

第二次卖血是因为大儿子一乐帮两个弟弟打架,打破了方铁匠儿子的头,赔偿医疗费。

第三次卖血是为了以前的老乡好。

第四次卖血是饥荒,为了让家人吃上一顿好吃的。

第五次卖血是因为一乐身体不好,给他钱买点吃的。

第六次卖血是为了请二乐的队长吃饭。

第七次到十一次卖血是因为大儿子一乐得了肝炎,为了凑钱,不得不去卖血。

第十二次卖血是为了自己,想要吃一碗猪肝喝二两黄酒,只是这一次,医院的血头没有要他的血,并“侮辱”了他,也是如此,他一个人在街上哭了很久很久。

十二次卖血,让他从少年到了白头,从20岁出头,到了60岁。

03.

可怜的一乐

这本书,让我感触最深刻的一个人,就数一乐了。

这个角色很尴尬,因为他不是许三观的儿子,是许玉兰和前任何小勇生的孩子。

但偏偏这个孩子又是许三观最喜欢的,但那个时候,人们还在意脸面,这就导致一乐被许三观知道不是自己儿子后,有一段很阴暗的时刻,好在,后来,亲情大于一切,才避免了悲剧。

起初许三观并不知道,但是村子里的流言蜚语,很快传到了他的耳朵里,得知真相后的他,开始区别对待。

第一次是:一乐为了二乐和三乐打破了方铁匠儿子的头,方铁匠来索要医疗费。这个时候,许三观不乐意了,他说——

要是二乐、三乐闯了祸,我心甘情愿给他们擦屁股,但是一乐不是我的儿子,我已经白养了他九年了,我要再出了这钱,我就是花钱买乌龟当了。

这里可以看出,一乐是有大哥风范的,只是他不是亲身的,所以,许三观不想背锅。

这时候,许三观让一乐去找自己的亲爹,结果是,被亲爹打骂,他很无助,但又无可奈何。

第二次是三年灾害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没得吃,许三观家也是如此,已经连续吃了57天的玉米糊,三个孩子每天都吃不饱,又是长身体的时候。

许三观觉得这样下去不行,于是又去卖了一次血。

这个时候,许三观对一乐说:“要是平时,二乐、三乐吃什么,你也吃什么,但是这次不同了,因为我卖了血,我不能把卖血的钱让你也跟二乐、三乐一样去吃好的。”

结果就是他带着一家人去吃面,只给了一乐五毛钱,让他自己去买红薯吃。

一乐觉得很委屈,就去找他的亲爹何小勇,希望何小勇能带他去吃上一碗热腾腾的面,但何小勇的回答是:你下次再来的话,我就砍了你。

一乐这时候的委屈已经到了最高点,他觉得自己是一个没人要的孩子,许三观的家在东边,他就往西边走,一个人走。

到了天黑,许三观才出门去找一乐,原来一乐并没有走远,而是在附近一个人哭泣。

这时候,许三观和一乐的关系才正式缓和,许三观对一乐说:你爬到我背上来。

然后背着一乐去吃面条了。

看这两个故事,会发现,一乐很无辜,也很可怜,因为上一代发生的事,却要他一个小孩子来承担,他也渴望和二乐三乐一样,拥有父爱,但无奈的是,封建思想,让许三观差点放弃了这个他最爱的儿子。

好在,十年的亲情,并没有那么脆弱,最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相比《活着》,看到这里,更能体会到一份温暖,一乐身处黑暗时,许三观能像一道光,照进他的心窝,这份亲情,来的有点晚,却是无比的温暖。

04.

最好的结局,

莫过于此

故事的结局,相比《活着》的残忍,更多的是温馨。

许三观,60多白了头,这一次,他想在为自己卖一次血,只是,这一次,医院的血头,出言中伤了他。

血头说:

“你快走吧,我不会让你卖血的,你都老成这样了,你身上死血比活血多,没人会要你的血,只有油漆匠会要你的血……”

“明白吗?你的血只配往家具上刷,所以你出了医院往西走,不用走太远,就是在五星桥下面,有一个姓王的油漆匠,很有名的,你把血去卖给他吧,他会要你的血。”

这是他的血第一次卖不出去,四十年间,每次家里遇到了灾祸,都是靠卖血度过去的,以后他的血没人要,家里再有祸了该怎么办?

想到这里,他开始哭了。

沿着两侧的脸颊刷刷地流,流到了脖子里,流到了胸口上。他抬起手去擦了擦,眼泪又流到了他的手上,在他的手掌上流,也在他的手背上流。他的脚在往前走,他的眼泪在往下流。

他的头抬着,他的胸也挺着,他的腿迈出去时坚强有力,他的胳膊甩动时也是毫不迟疑,可是他脸上充满了悲伤。

他的泪水在他脸上纵横交错地流,就像雨水打在窗玻璃上,就像裂缝爬上快要破碎的碗,就像蓬勃生长出去的树枝,就像渠水流进了田地,就像街道布满了城镇,泪水在他脸上织成了一张网。

他真的老了,似乎没用了。

但真的是这样吗?

不,不是这样,因为他还有家人,只要他在,家人便有避风港,只要他在,家人才会安心。

他的儿子们也长大了,可以独当一面了。

他的妻儿们找到了他, 带他到胜利饭馆,点下了他最想吃的猪肝和黄酒。

他笑着说:“我这辈子就是今天吃得最好”。

故事到了这里也就结束了。

相比活着,这部小说的构成更温暖,到最后,结局也是温暖的。

这部小说,通过层层铺垫、步步升华的方式,来写亲情,构成很感人,阅读的过程中会被感染:质朴的亲情是超越血缘的。

写在最后:

这本小说的基调不是冷酷的,而是充满温暖的,通过一次次的卖血,来体现亲情的温暖。

许三观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人间自有温情在。

感谢余华老师,让我看了这本温暖的小说!

如果你也喜欢这本小说,欢迎购买一起阅读:

祝:处处充满温情!

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点赞、关注、赞赏,感谢您的关注、点赞和赞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