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需要哪些艺术修养(下)

 老王abcd 2023-10-28 发布于广东

六、辩论

(一)辩论赛常用模式

辩论赛常用模式是四对四的团体辩论赛,有的还有观众参与活动。双方各有四位辩手,分工明确:一辩一般担负着破题竖旗的任务;二辩一般在内容上承接一辩,继续正面阐述己方观点;三辩要转换论证角度,从新的视角深化己方观点;四辩要求驳立结合。

辩论赛一般由主持人主持,流程通常是宣布辩论赛开始→宣布比赛规则→介绍评委→宣布辩题→介绍参赛代表队及所持立场→介绍参赛队员→辩论比赛→评委打分→观众参与提问→评委点评→宣布比赛结果→颁奖。

具体赛程一般分陈词阶段——正反方一二三辩交替发言,各方累计时间一般在四五分钟左右;自由辩论阶段——正反双方互提问题给对方,或观众向正反方提问,各方累计时间一般在五六分钟左右;总结陈词阶段——由正反方四辩进行各自为时三四分钟左右的陈词。       

(二)辩论赛准备

1.审题。①定准基调。辨析辩题的三种类型——价值性命题、事实性命题和政策性命题;辨析辩题的倾向和色彩。

②探求辩论的焦点。明确辩题概念、分析辩题范围、逐步“聚焦”核心问题。

③选准角度。打开思路,尽可能把问题想周全。

2.立论。即确立自己一方的观点。立论可分为五个步骤:①界定概念;②解释辩题;③对论点进行分点阐述或分层推导;④例外说明;⑤价值提升。

除了准备本方一套立论方案外,还要尽力预设完善对方立论方案。

图片

3、材料收集。①辩论是材料的较量。事实材料——视听材料、例证统计数字等。理论材料——有关这个辩题的含义、影响、评价等。

②精心加工辩论材料。研究分析,选择分类;加工提炼,精益求精;制作论据卡片。

4、辩论稿的撰写。①要求:围绕论点安排层次,根据内容编写大纲,撰写辩词论证是关键。

 ②一辩稿的结构一般是说明辩题的背景→界定概念+解释辩题→各个分论点(通常为两三点,尽量不要有交集,且要注重全面性)→例外说明+价值。

(三)辩论技巧

1.攻击技巧。初次上场,每位辩手应准备问题20个左右。准备提问的问题应涵盖现象、理论、价值层面等。其中事实层面问题包括历史事件、现实事实、国别事实、数字事实等;理论层面的问题除了立场中的论据,也可以延伸到公理、哲学的层面。

①攻击的组织和发问。体现有序性和流变性,以争取场上的主动权。为此,场上应有“灵魂队员”,其任务是冷静把握自由辩论的局势、攻击务求有效、充当场上的指挥员、主动转移战场、化被动为主动并再次发起攻击。 

发问有设置两难问题、主动引申、以矛攻盾、归谬发问、熟事新提、逼入死角、多方追问、夹击发问、问题同异、异题同问、反复逼问、辐射发问、同义反复、布陷发问等类型。

②攻击的风格和节奏。有情绪型、理智型、稳健型三种。自由辩论的风格当以稳健为上,从比赛的实践看,稳健型风格的辩论队不仅易于取胜,且留给观众、评委的印象也比较深刻。节奏应以张驰有度、疾徐有致为佳。

2.防守技巧。有盯人、长项发挥、合围、夹击、指误、归谬、反问、幽默、短答、启导、揭弊、激怒、评价、闪避、反复、类比、陷阱、侧击、连环、名言、错接、引申等技巧。

七、表演

(一)课本剧

  1.编写剧本。①剧本内容及舞台说明。内容一般包括题目、人物、时间、地点、道具、背景、幕名、正文等。舞台说明一般包括对人物、时间、地点、布景的说明;对人物动作和表情的说明;对舞台美术、音乐和人物上下场的说明;对开幕和闭幕的说明等四个方面。

②研究课文,确定思路。是选择小说,还是选择剧本,是选择整篇课文,还是课文的一个片段,不仅要考虑到选材内容的故事情节是否具有激烈的矛盾冲突,还要考虑到剧组成员的兴趣和特长;是完全忠实于原文,还是对原文内容进行改编,是编成独幕剧,还是多幕剧,这些也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于初学者,应以编写精短的独幕剧为宜。

③构思情节,安排人物。当基本思路确定之后,需要设计哪些情节,安排哪些人物,小组成员要发挥集体智慧,展示想象,大胆构思。

④提炼台词,设计动作。剧本编写必须根据剧中人物的个性特点,认真提炼每个演员的个性化台词,设计每个演员的个性化动作。

⑤配置音乐,设计道具。编写剧本时,还要考虑每个情节需要配置什么样的音乐,演员需要什么样的头饰、服装和道具等。舞台布置及道具要从简,提倡制作有创意的、简单的道具。

图片

  2.表演。①排练。角色选择很重要,要力求各取所长、各尽所能;排练前,要组织剧组人员阅读剧本、了解剧情,口头复述角色台词,揣摩人物心理,再次审视修改剧本;排练时,要注意各个角色的协调配合,场景转换的流畅连贯,并请有关人员观看指导;排练后,要组织剧组成员进行讨论,相互交流看法,共同完善剧本。

 ②准备。表演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舞台的布置,道具的安排等。

③表演。表演时,观看的同学要做好记录,为评点做好准备。

3.评议。表演后,要组织学生开展评议活动:一是评编演,评论改编是否合理,表演是否到位,哪些是创新和成功之处,哪些是有待改进的地方;二是议课文,要结合课本剧的表演重新研读课文,深入挖掘文本的内涵。

(二)小品

1.小品创作。剧本创作的一般结构可分开端、发展、转折、高潮、再高潮结局等五个部分。写作的主要方法是起、承、转、合。起是开端,承是承载,转是悬念进入高潮时的扭转,合是结局。贴近生活,角度新颖,语言精练,感染力强,这是小品创作的基本要求。

写好小品要做到:①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找灵感;②题材宜小不宜大,要“大题小做”;③要有笑料和“包袱”;④主题鲜明,突出小品特点。

2.小品表演。表演是行动的艺术。行动的链条是感觉—判断—行动。我们接受信息是经过思考判断才去行动的。行动的三要素是做什么,怎么做和为什么做。这三个要素都受规定情境的制约。好的表演细腻,有大量精彩而又符合人物身份、性格特征个性化的细节,而这些都需要从规定情境中去开掘。只有规定的情境清楚、细致,演员才能表现出真实而又精彩的动作细节。

一个好的演员,需要信念、理解力、想象力和激情等四大素质。信念是最基础的素质,每一个初学表演者都要敢于当众大胆表演,完成人物的行动;敢于展现自己的激情。

图片

真实感是表演的根本。表演讲究真听、真看、真感觉。表演者要使自己的表演真实,符合生活逻辑。

表演小品需要注意的问题是:①克服紧张心理。在小品表演中减少自我批判、增强游戏感,集中注意力、摆脱杂念。方法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方法。

②组织行动。学习表演就是要学习如何组织行动。行动来自对规定情境的细致分析,来自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性格的分析。以角色的思维、逻辑对规定情境进行充分的感受去行动。要有意识的锻炼自己按照行动的链条去行动,真听真看真感觉,在头脑里进行思索判断后,由意志交给肌体去执行动作,可以适当的拉长行动的链条进行训练。

③注意力集中在对手身上。演戏经常是两个人或两个以上的人在搭戏,表演者不能一直想自己的调度和台词,要按对手的戏去行动。对手由于某些原因临时改戏是经常遇到的情况,要灵活的去应对,让观众看不出痕迹,甚至比以前效果更好,这才是合格的演员。

④多练习、多上台。表演是实践的艺术,好多没有上过专业艺术院校的人,也能成为优秀的演员,这里固然有一个天赋的问题,但与大量的实践是分不开的。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只有具备大量的切身体验,才能说真正学会了表演。

表演者要多参加正式的小品演出,在演出中,肌体与精神的紧张度和兴奋度会大大增强,往往一场正式演出得到的提高比十场排练还要大。(本文节选自我的教育专著《班级管理重难点解答》。全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