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什么阻碍了你自己?

 圣龙领主 2023-10-28 发布于重庆

去年年底,因为失业,因为很难找到工作,那段时间,我非常焦虑,连入睡都很困难,好不容易睡着,很容易醒来。这种焦虑,一直到现在还有,还没完全消退。

我总会担心,万一现在这家公司把我输送到社会上做人才了怎么办?我还能找到能解决我温饱问题的工作吗?

所以这近一年以来,我一直在反思,复盘,总结,看看我到底哪里做错了,以至于落得如此艰难窘迫的地步?

表面上看,我是因为频繁跳槽,导致我在任何一个细分领域,都没有任何积累,没能成为技术大牛,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但深层原因是什么呢?是什么导致我频繁跳槽?剥开层层迷雾,我找到了本质问题。

至少,在目前,以我的认知水平,我认为是找到了本质问题。以后会不会有新的发现,这不好说。但如果我还能持续成长,肯定会挖掘出更本质的问题。

那我是发现了什么问题呢?那就是我从小到大所接受的教育。

有人可能会说,不对啊,大家不都是接受一样的教育吗?很多人不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事业有成吗?有人当了老板,有人到了高管,有人成了教授,有人当了官。

确实不可否认,接受一样的教育,等毕业后,有不少人,过得很好,很体面。那是他们已经跳出传统教育的桎梏,没有传统教育的束缚,挣脱枷锁,获得自由,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而我依然陷入在传统教育的思维里,而不自知,还很受用。这种传统教育就是普鲁士教育。

所谓的普鲁士教育,发源于欧洲,最初就是为了培养服从性的学生,而不是独立思考的学生。在工业革命时代,培养了大量的产业流水线工人。中国将其发扬光大。

俗话说的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

这就是你和我从小到大在课堂上的那种教育模式,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然后就是围绕课本的各种考试。

你可能会说,不对啊,应试教育可以理解,但素质教育怎么也是传统教育?你只是看到表象。你只看到素质教育增加了几个评判标准,比如舞蹈了,表演了,演讲了,乐器了,书法了,什么什么了。但它的底层与应试教育并无区别。

它们都是围绕知识点讲解+知识点刷题来的。你想想是不是这样呢?不管你是艺考生特长生还是普通考生,都是这样的模式。

那些中考题,那些高考题,不都是给定一个明确的问题,给你几个充足的条件,让你得出标准答案嘛。

你理解问题后,把给出的几个条件充分进行组合,也就得出了答案。而且,这几个条件,比如ABCD,4个条件,你每个条件,都得用上,一个都不能少,刚刚好,才能得到正确答案。

高考题,无非就是出题老师,提出一个问题,给你4个条件,让你组合在一起,得出答案。学霸是练得得心应手炉火纯青。

竞赛题,无非就是出题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只给你3个条件,你得根据这3个条件,组合出第4个条件,再与前3个条件组合在一起,得出答案。普通人一看,三缺一,怎么打,赶紧下桌。竞赛霸呵呵一笑,三缺一也能打。

那些学霸,那些竞赛霸,掌握了这个解题技巧。做题的时候,就会多思考一下,这4个条件或3个条件,我有没有全都用上,如果没有用上,那说明解题方向不对。经过这样的不断训练,他们就可以提高解题的速度,增加考试分数,于是也就成为了学霸。

也就是说,学霸已经看出出题老师的设计思路,跳出了思维陷阱,把探索的圈子范围减小,从而取得高分。这就是在中国,接受普鲁士教育的学霸之所以成为学霸的底层原因。 ​​​

你说我是怎么知道的。没养过猪,还没吃过猪肉啊。

我有不少的学霸同学,虽然没有清华北大的,但是有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和厦门大学这些985的同学,也有中国政法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这样顶尖211的同学。

更何况,在高三刚开学时,我的学习成绩与这些学霸同学都是差不多的,甚至比某几位更好一点,我也算是潜在的学霸,只是后来落后了,输在了心态上。我以全班第2进入高三,以全班第19结束高三,只能去排名靠后的211。

同窗读书,我与这些学霸同学近距离接触,沟通交流,观察,再加上这么多年自学领悟,也就知道了学霸之所以成为学霸的原因。

现在,如果,你让我复读一年,我依然可以考上211,让我复读两年,我可以考上985。我有这个自信。

但是,像美国常春藤学霸,接受的教育,形成的解题思路与我们国内还是不太一样。那些老师,教授们,会给你一个问题,然后给你1000个条件,让你得出答案。

你可能会说,给了那么多条件,不就很快解答出来了嘛。这不对,1000个条件,只有4个是有用的,你要从中排除掉996个条件。那996个条件是无效信息,是用来干扰你的。这个难度要比国内的考题,至少多了一个数量级。

这就有点像国内读硕士研究生了。导师会给一个题目或一个方向,让你自己在那么多给定的条件中,去寻找有效的条件,但答案是可预期的,没有超出导师的可控范围。

如果到了博士阶段,这就比较接近真实世界了,它是要创造新知识的。导师,可能都不会给你方向,不会给你题目,不会给你限定条件,答案也是不明晰的,你要自己探索。甚至你读了五年博士,课题都没选好,提不出什么创造性的问题,走进死胡同,什么成果也没有,最后是延期毕业,或者只能退学。

美国的教授们,是尽可能模仿真实世界的问题,让学生尽早适应社会。可这就够了吗?完全不够,常春藤名校的教育,与真实世界还差几百万个光年的距离呢。

它本质上还是普鲁士教育,是培养工具人,培养拧螺丝钉的,一个萝卜一个坑。

真实的世界是怎样的?它没有明确的问题,没有指定的条件,也没有标准答案。

你要不断去试错,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摸爬滚打,不断复盘总结,用血的经验教训,在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在无穷多的条件中,找到适合的条件,去得出你意想不到的结果。

而我一直还是做题思维,在工作中,需要老板给个明确的问题,给到充足的条件,才能去做,去得出答案。这也导致我始终只能做最底层的工作。

如果是做那种做重复性服从性的工作,这种做题思维,是很好的。就比如去富士康流水线上,那真是严丝合缝,没有一点违和感。

可是,企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你只会做题思维,就只能做那种可有可无,程序化的工作。而这种工作没有任何竞争力,很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

论加班,论忠诚,论服从,论重复,人怎么能比得过AI。

如果我还是做题思维,人类的竞争者都比不过,那无比强大的AI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要跳出思维陷阱,回到最基本的问题,那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

老子说过,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你做学问学知识,是越学越多的。但是道,也就是本质,规律,智慧,是一天比一天少,以至于无。无为而无不为,无可而无不可。

回到世界的本真,回到人的初始,归于无。向内求,本自具足。

回到春秋时期的思辨教育,百家争鸣的时代。

让人走人道,AI走AI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