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甲状腺疾病分结节性、弥漫性及混合性,中医讲肝气郁结是基本病因

 呵呵8909 2023-10-29 发布于云南

近年来随着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日益上升,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甲状腺疾病的受害者。成人中约4%可发生甲状腺结节,微小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可高达17%。

甲状腺疾病不仅给患者的身体带来极大的危害,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现代医学治疗甲状腺疾病大多采用手术治疗”,目前仍存在误诊或治疗不当的现象,手术治疗容易并发甲状腺功能减退,且费用昂贵。

现将治疗甲状腺疾病的经验总结如下。

肝气郁结是基本病因病机

甲状腺疾病分为结节性、弥漫性及混合性,其发生发展与接触放射线、遗传、自身免疫、碘摄人量等多种因素有关,甲状腺结节有良性与恶性之分。

良性主要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等;恶性则以甲状腺癌为主。

甲状腺疾病属中医学“瘿瘤'范畴。

《诸病源候论》日:“瘿者,由忧恚气结所生,亦曰饮沙水,沙随气入于脉,搏颈下而成之。初作与瘿核相似,而当颈下也,皮宽不急,垂捶捶然是也。恚气结成瘿者,但垂核捶捶,无脉也;饮沙水成瘿者,有核无根,浮动在皮中。瘤者,皮肉中忽肿起,初如梅李大,渐长大,不痛不痒,又不结强。言留结不散,谓之为瘤。

甲状腺疾病多因肝气郁结,肝郁火伏,以致激动肝火,或情志内伤,肝气郁结而引发。

其发病机理与机体生理功能失调及体质因素等有一定关系,体内阴阳乘戾,气滞痰凝,整结颈前为基本病变,若迁延日久,引起血脉瘀阻则由气、痰、瘀三者合而交结为患。

甲状腺疾病总体来说,分为虚实两类,本病初期多实,病久则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

虚证以肝肾阴虚为主,久则阴虚火旺,实证以气郁、痰郁、血瘀证为主,与肝脾关系密切,临床可见虚实夹杂证。

疏肝解郁是基本治法

在临证中,治疗甲状腺疾病主要从养肝、柔肝、散结为主,结合患者自身病情,辨病论治和辨证论治相结合。

养肝

肝五行属木,为阴中之阳,主疏泄,主藏血。肝与四时之春相应。《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肝失疏泄,气机郁结,则情志抑郁;久郁不解,失其柔顺舒畅之性,故急躁易怒。气郁生痰,痰随气升,搏结于咽,积聚于颈项则为瘿瘤,气病及血,气聚血结。

治疗上重用白芍,白芍性凉,味苦酸,微寒,具有补血柔肝、平肝止痛等功效。《别录》日:“白芍能通顺血脉,缓中。

现代医学研究芍药苷是主要有效成分,有抗菌解热、抗炎、增加冠状动脉流量、改善心肌营养血流扩张血管、对抗急性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镇静、镇痛、解痉、抗溃疡、调节血糖的作用。利用白芍养血柔肝,使肝血充足,肝气柔和,从而气机疏泄正

疏肝

肝主疏泄, 肝气具有疏通、条达、生发、畅泄等综合生理功能。

肝主疏泄的功能主要表现在调节精神情志,促进消化吸收,以及维持气血、津液的运行等方面,还有疏利三焦、通调水道的作用。

柴胡性微寒、味苦、辛、归肝经、胆经,具疏肝利胆、疏气解郁、散火之功效。《神农本草经》注:“气味苦、平,无毒。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

现代医学发现柴胡其成分主要含柴胡皂苷,具有抗炎、退热促进免疫损伤、抗肝损伤、抗辐射损伤等。

治疗甲状腺疾病非柴胡不能奏奇效,通过疏泄肝气来调整周身之气机,从而使气血调和,百病不生。

散结

治疗甲状腺疾病 ,散结是重中之重,《说文解字》注日:“瘿、颈瘤也。”《济生方》一言以概之,曰:“夫瘿瘤者,大抵人之气血,循环、身,常欲无滞留之患,调摄失宜,气凝血滞,

所以需要大量的理气化痰散结之剂,比如蜈蚣、白僵蚕、蝉蜕、夜明砂、穿山甲、全蝎,功能为行气化痰、软坚散结。

蜈蚣性温,味辛,有毒,归肝经,具有熄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能。

白僵蚕性辛咸、平,归肝、肺、胃经,具有祛风解痉,化痰散结之功能。蝉蜕性甘,寒。归肺、肝经,具有散风除热、利咽、透疹、退翳、解痉的作用。夜明砂味微苦而辛,具有清肝热,明目,散瘀血,消疳积的作用。

穿山甲味咸;性微寒,肝;胃经活血散结;通经下乳,消壅溃坚的作用。全蝎性辛,平;有毒,归肝经,具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的作用。全方辛温为主,寒温并用。

中医药数千年历史,不少临床行之有效方药至今仍具有价值。对甲状腺疾病的治疗临床验证,疗效显著,通过养肝疏肝加强对肝的调养,以达到化痰散结的目的,临床疗效显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