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Joy2023 2023-10-29 发布于浙江
手背部界清结节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是一种发生于皮肤的结节状肿瘤,由形态一致、纤细的短梭形细胞组成,呈特征性的席纹状排列,并常浸润至皮下脂肪组织,具有较高的局部复发率。
【临床表现】
★多发生于中青年,偶发生于儿童。

★男性略多见。

★好发于躯干(包括胸壁、腹壁和背部)、四肢近端和头颈部(特别是头皮),但极少发生于四肢远端。

★病程常达数年,最初表现为皮肤小结节,呈缓慢持续性生长,此后生长加速,可自皮肤向表面隆起,形成隆起的不规则性结节,部分病例可呈相互融合的多结节状。
【肉眼改变】
位于真皮或皮下,原发性肿瘤多为单结节状肿块,复发性病变可为多结节状。质地坚实,灰白色,直径在0.5~17cm,平均5cm,部分病例因发生黏液样变性而呈胶冻样或透明状,色素性隆突性皮纤维肉瘤切面呈黑色。
【镜下改变】
由弥漫漫润性生长的短梭形细胞组成,常呈特征性的席纹状或车辐状排列,瘤细胞核的异型性并不明显,核分裂象在各病例之间多少不等(0~10/10HPF),肿瘤常浸润至皮下脂肪组织。
除上述的经典型外,还包括以下几种相对常见的亚型:

①色素性,也称Bednar瘤,以肿瘤内含有散在性分布、多少不等的树突状色素细胞为特征;

②纤维肉瘤型,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增多,并常星长条束状或鱼骨样排列,类似纤维肉瘤;

③黏液样型,间质呈黏液样变性,当黏液样区域比较广泛时易被误诊;

④杂合瘤,少数原发性或复发性肿瘤内含有巨细胞纤维母细胞瘤样区域。其他一些形态学亚型均十分罕见。
【免疫组化】
表达CD34、vimentin,EMA可灶性弱阳性,伴肌分化可表达SMA。约50%的纤维肉瘤样型DFSP不表达CD34,同时TP53高表达;Desmin、S-100和CK阴性。有特异性的COLIA1-PDGFB融合基因。

注:软组织诊断思路及注意问题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参考:诊断病理学

    闫晓初讲课课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