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顿悟了,“心隐”才是一个人最需要的修行

 懿非宇 2023-10-29 发布于湖北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焦虑就像个影子一样,如影随形地跟着每一个人,让人沉溺其中,却又不能自拔。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焦虑的情绪。
在这个普遍焦虑的时代,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自由,才是我们最需要,也是我们所欠缺的。
就像庄子认为的“心隐”那样,一个人在哪里隐居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始终保持心灵和精神的高度自由。

从古人的隐居来看,大多都是寻一处乡野山林之地,与天地花鸟为邻,与清风明月相伴,与琴棋书画为友,留下的诗篇也成了经久不衰的传说。
在世人的眼里,这样的生活充满了诗意,也是对美好的一种向往。
后来的人便以这种生活方式为模板,找一个乡村小院,或是寻一处深山老林,从“上班族”变成一个“隐居者”。
我自己多少也受到了这种观念的影响,认为隐居就是寻一处清净之地,让自己的灵魂得到栖息。
但是,即便是隐居了,自己还是会有起伏不定的情绪。
尤其是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对抗焦虑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就是说,今天治好了焦虑,不代表明天或者以后就不再会有焦虑的情绪。
我在隐居的生活中,也一直在反复修炼自己的情绪。
其实,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我们可能欠缺的更是一种“隐士精神”。

以前,我很佩服那些选择隐居的人。他们能够做出取舍,回归自己的本心,去选择了自己认同的生活方式。
但是,从隐居的动机来看,大多数人的隐居是出于对城市生活的厌倦,想选择另一种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这多少说明了自己会有一些逃避的思想。
就如同我自己是一个高敏感的人,让我处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我会产生很多的内耗;让我身处喧闹的环境中,我也很难做到专注做好自己的事情的。
因此,我更需要一个安静的生活环境,也很适合隐居这样的生活方式。逃避也好,向往也好,我都不会后悔自己选择了隐居的生活方式。
然而,或多或少,我都是依赖了隐居这样的生活环境来让自己保持情绪稳定。
实际上,我真正佩服的是那些“心隐”的人。
他们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仍然可以泰然自若;处在喧闹的环境中,依然可以淡然处之。
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能让别人看不出任何的情绪。
他们不需要通过隐居这样的方式,也能做到情绪稳定。
所谓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正是如此。
小隐,不过是选择了隐居这样的生活方式。但是,这样的隐是依赖于自己生活的田园山居环境,来求得自己内心的隐。所以,被视为小隐。
而大隐,是即使自己身处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也始终能保持内核的稳定,专注于自身的节奏,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
身处尘世,心如止水;面对繁杂,波澜不惊。这就是大隐的境界。

在这个利益至上的时代,内心的平静和自由已经成了人们最稀缺的宝藏。
但是,无论自己选择了哪种方式的隐居,都不过是选择了一种更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只要坚守自己最初的本心,小隐也好,大隐也罢,都能让自己获得真正的自由。而这自由,既是情绪的自由,也是精神的自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