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价值交换。

 王赞不赞 2023-10-29 发布于上海
这是一个卖东西的世界,无论是人与人的交往还是货与货的交换,本质上都是价值互换。

一个商业模式想要获得成功,那么他必须要提供相应的价值,只有双方都获得了彼此需要的价值,商业才能发生。

需要记住一点,一定是彼此都获得超过彼此商品本身对自己的价值,交易才能发生。

比如我现在有商品A,它的成本是60元,那么只要超过60元,那么我就可以把它交易出去,比如80元。

现在你需要这件商品,但是当你从其他地方购买的时候,你发现需要100元才能买到,于是你花了80元从我这里购买。

上面就是一个简单的交易过程,彼此都赚了20元,没有谁亏钱,因为彼此都赚了,所以你们的下一次交易才会继续。

最直接的金钱交易,亦或是复杂的人情往来,都需要彼此提供超过自己提供的价值,后面的故事才会发生。

我们换个场景,A和B是好朋友,你觉得为什么他们的友谊能够继续呢?

对A来说,简单的陪伴聊天一起玩耍,A需要付出的成本仅仅是40,但是在这个过程中A本身获得的愉悦度以及B给他传递的愉悦度远超20,所以友谊会继续下去,B也同理。

人本质是贪婪的,我们都希望不劳而获,不用付出就能有所收获,但是这在群体和个体的发展是不利的,所以即使你有这样的想法,你也很难去实施。

但是我们自己不可能获得所有自己需要的东西,于是商业模式就应运而生,我们通过出售对自己低价值的货物,获得对自己高价值的货物。

可能有的人疑问,我们获得的商品一定是比自己交易出去的商品价值高的吗?必然!

还是上面的60元的商品,我突然决定40元就卖出去了,你觉得会有几种情况呢?

要么是商品贬值了,如果我不卖出去,后面只能以更低的价格卖出去,和60元的进价相比,确实是亏了,但是从后面商品贬值的角度来看,我依旧获得了超过商品本身的价值。

还有可能就是我想卖你个人情,我觉得我卖的这个人情潜在的价值超过商品本身的价值,所以我愿意低价卖出去。

无论是显性价值,还是隐形价值,只有价值超过了商品本身或者是未来可能超过,我才会考虑交易的可能。

当然还有其他的情况,也必然是有其他的情况的,但是那些都不是好的商业模式,我们也就没必要去分析了。

关于价值交换,我们也可以换个稍微极端一点的例子,比如我们和父母。

为什么你什么都不做你的父母就愿意无私地为你付出呢?因为你的存在本身对他们就有着极大的价值。

为什么有的父母不愿为自己的孩子付出分毫?没有价值,无论是情绪价值还是利益价值,父母都不能从你这里得到,自然也就无所谓付出。

从人类社会的角度来看,前面自然是母慈子孝,而后面为人所不耻,但是其实两者都是极其好的模式。

发自内心的价值交换才是最好的商业模式,后者可能会因为舆论压力而对孩子有所付出,但是长远来看,不是发自内心的付出必会招来反噬。

那自然还有一个问题,价值交换中的价值该如何度量?

你想要卖出去就必然要考虑对对方的价值,让彼此的商品都以一个高于自己提供的价值低于对方预期需要付出的价值交换出去。

上面的商品A的交换就是此理。我们也可以从人类的情感来分析这件事。

你每天给女神发消息送礼物,他觉得只要自己努力,就能得到女神的青睐;

但是实际情况是,他的可能在他自己看来价值100,在女神那也许一文不值甚至是负值,你的付出对女神而言不是提供价值而是消耗她的价值。

你会发现,你付出的价值和女神从你的这些付出中收到的价值并没有交集,换句话说,这并不是一个彼此受益的商业模式,无法彼此都受益,那么这种模式也就不会持久。

当然,上面只是从女神的角度分析了你提供的价值,对她来说,它是不会和你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的。

但是对你而言,或许仅仅是收到你的消息、收下你的礼物这件小事,对你的情绪价值也高达200,你能够从付出中的有所收获,这种价值交换模式自然是可以继续下去的

不过问题是你和女神的商业模式、价值交换体系并不相同,不相同也就没有下一次交易的可能,所以后来的情况是你继续舔,女神依旧对你爱答不理。

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彼此都形成了自己的逻辑闭环,从外人的角度来看,自然是癞皮狗一号,但是从你的角度来看,自我感动又何尝不是一种极好的价值交换体系。

所以说到底,人与人、货与货,本质上都是交换价值,彼此都能获益,这就是商业本来的面貌。

为什么有的人看起来毫不费力就得到了你想要的,可能在你看来毫无价值,在对方的眼里就是无价之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