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出香”:北宋汝官窑的器形

 自华居 2023-10-29 发布于广东

    “出香”是宋代香炉的一种形制。“形制”是指古代对器物造型样式的表述,也称“器形”。它是指根据生活的各种需求,利用不同的工艺材料,采用不同的工艺技术、设计和制作出具有物质和精神双重功能的器物样式。本文中所说“出香”的形制特指古代陶瓷工艺制作香炉的一种。
什么是“出香”?现代人对古人文献中的“出香”一词不甚明白,不知具体指什么。
    我们可以从北宋的一篇文献中找到汝窑“出香”的形制。大宋外交官徐兢1123年随给事中路允迪出使高丽,归国后著有《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一书。这是一部专门记载高丽王朝的历史地理著作。其中记载了所见之高丽青瓷:“狻猊出香亦翡色也,上有蹲兽,下有仰莲以承之。诸器唯此物最精绝。其余则越州古秘色汝州新窑器大概相类。”这里指的是徐兢奉使高丽时见到高丽青瓷中的“出香”,与“汝州新窑器”即汝官窑“相类”,赞叹“此物最精绝”。许兢在徽宗朝见过“汝州新窑器”的“出香”实物,所以把同形制的高丽青瓷写进书中称为“出香”。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原书中是配有画的,所以取名为“图经”。“狻猊出香”应该也配有图画,但靖康之难时,正本和副本一同丢失,现在传世的版本没有了图画。

图片

图1.《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记载高丽青瓷的“狻猊出香”。

    许兢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书所记载的“狻猊出香”在现在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还能见到古代的实物。
    下图为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收藏的“狻猊出香”,现在标明为“青瓷狮子盖香炉”,这就是宋人称为“出香”的器物,此件“出香”上有蹲兽,为香盖;下为香座:直筒、宽沿、三兽足。

图片

图2.十二世纪高丽青瓷狻猊出香。

    这件高丽青瓷下面“出香”座不是“下有仰莲以承之”,这点与许兢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描述不同,但是在十二世纪高丽瓷中是有“仰莲”器形的香座。

图片
图3.十二世纪高丽青瓷仰莲覆莲形香座,图片来自《汝窑》一书。

    这也证实了十二世纪的高丽青瓷有些器物直接模仿于清凉寺汝窑,像这种“香座”完全仿制汝窑的造型。可以确认的是高丽青瓷一定是源于北宋的陶瓷文化,前期是仿制越窑,中期仿制汝窑,晚期仿制龙泉窑。“出香”类的器形是模仿清凉寺汝窑青瓷的形制。
    再从现在见到的文献看,汝窑“出香”一词在南宋末至元初周密的《武林旧事》中有对汝瓷的一段记载:“绍兴二十年十月,高宗幸清河郡王第,张俊进奉汝窑酒瓶一对,洗一、香炉一、香合一、香球一、盏四只、盂子二、出香一对、大奁一、小奁一。”绍兴十一年即公元1151年,离靖康之难后清凉寺汝官窑停烧有24年了。是年10月,南宋开国皇帝赵构到清河郡王家巡幸,张俊向南宋高宗赵构进献了一批汝瓷,共计16件,这是文献上记载汝窑数量最多的一次。
    在确认“出香”的形制后,可知宋代香炉大致可分为两种,即封闭式和开敞式。封闭式是由炉盖与炉座组成,又叫分体式。这种香炉功能上的不同,大致又分为“出香”炉和“薰香”炉两类,实用功能不同,造型结构差异也大。
    在北宋清凉寺汝窑传世品中未见有香炉这种器形,更不见有“出香”了。但在北宋清凉寺汝窑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不少的“香炉”的残器、残片,其中“出香”炉和“熏香”炉都有。在宝丰汝窑博物馆也展出有修复好的“出香”炉。这为我们认识北宋清凉寺汝窑拓展了宽度和深度。

图片

图4.宝丰汝窑博物馆收藏的汝窑青瓷莲荷鸳鸯形“出香”修复器。

图片

图5.民间收藏的汝窑莲荷狻猊形“出香”修复件:“上有蹲兽,下有仰莲以承之”。图片来自故宫博物院出版《汝瓷雅集》一书。
    在清凉寺汝窑考古出土的“出香”炉的残件很多,形制样式各异。两宋时(包括金代)当时南北各窑口烧制很多的香炉,如耀州窑、越窑、龙泉窑和景德镇窑都烧有香炉,其中“出香”也多见。宋人好香事,宋·吴自牧《梦粱录》记载:“俗谚云:'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此四事“烧香”位之于首。“出香”要贡御皇室,市场也有需求,各大窑口按市场需求要烧制更多的产品。

图片

图6.北宋吉州窑绿釉狻猊“出香”,安徽博物馆藏。

图片

图7.宋耀州窑仰莲纹“出香”座。

图片

图8.清凉寺北宋汝窑遗址考古出土仰莲卷荷形足“出香”座。

图片

图9.汝窑仰莲纹“出香”座。

图片

图10. 汝窑仰莲纹“出香”座。

图片

图11.上面三图为裕阶书房收藏清凉寺汝窑莲荷形“出香”座修复件。

图片

图12.清凉寺汝窑遗址考古出土数件“出香”修复件。

图片

图13.清凉寺汝窑考古出土“出香”素烧器残片。

    为什么叫“出香”?这与当时焚香的使用方法有关。如当动词讲,“出香”就是“香出”的意思,很形象,很有画面感;如当名词讲,“出香”就是香炉的一种。
    “出香”的使用方法在文献中也有描述。与周密同时代的《陈氏香谱》上记载:“焚香,必于深房曲室,矮桌置炉,与人膝平,火上设银叶或云母,制如盘形,以之衬香,香不及火,自然舒曼,无烟燥气。”利用炭火的炙烤激发出香料的香味,又避免了香料的烟气。而用来炙烤香丸的香炉,宋人称其为“出香”。

图片
图14.焚香时“出香”的状态图,香烟徐缓散发出来,自然舒曼。古人曰:悠然凌空去,缥缈随风还。(图片来自网络)

    “出香”的使用与宋人调香、焚香的方法有关。宋人焚香用的是人工调制的香,叫“合香”。宋人追求“深远悠长”的香味,因而,宋代皇家与达官贵人、富商巨贾是用“沉檀龙麝”来制香,根据“君臣左使”配伍香药。宋人的“焚香”其实大多数并不直接用火“烧”而是用炭“炙”。

    “出香”用法的具体描述。炉中预置特为焚香而精制的香灰,香炭一饼,烧透入炉,轻拨香灰,浅埋香炭,约及其半。香炭上面置隔火,隔火可以是云母片,也可以是银片。宋人多喜欢用银,习称银叶。之后,方在隔火上面置香。这样的方法焚香,得到从“出香”中徐缓散发出“香之发散舒缓,少烟,多气,香味持久,香韵悠长。”的效果。李商隐《烧香曲》有“兽焰微红隔云母”之句,“云母”者,隔火也,即把它放在香与炭之间,以使香料受火不至于太猛,而可得徐徐熏燃之效。

图片

图15.唐敦煌壁画中莲荷座造型的器物(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

图16.宋代文人生活中的 “仰莲纹卷荷形足”金属器煮茶炉(图片来自网络)。
    汝窑青瓷“出香”的形制种类很多,大多为动物仿生造型。从清凉寺汝窑考古出土器物看,汝窑的“出香”造型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面为“盖”,下面为“座”。“出香”盖仿生多为蹲兽:如狻猊、腾龙;也有鸭形、鸳鸯、鹦鹉、孔雀开屏等。

图片

图17.北宋清凉寺汝窑鸳鸯形“出香”盖残件,高17.2厘米,长21.5厘米,故宫博物院收藏,2001年收购。

图片
​图18.汝窑孔雀开屏形“出香”座残修器,器高25厘米。
图片

图19.裕阶书房收藏,北宋清凉寺汝窑天青釉孔雀开屏形“出香”座残修器。
    “狻猊出香”在汝窑中是一种很特别的香炉,其由香座与香盖两部分组成。上面是香盖,为蹲兽狻猊造型,“出香”座较为多见的造型是莲荷纹,上为仰莲纹,下为覆莲纹或下为卷荷形圈足,中间一圆柱有三个凸出的“龙首”。这种造型在唐、宋是皇室专用的经典器物,在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金银其中就有莲荷纹造型的器物。用莲荷纹造型的器物大多与佛教文化关系密切,尤其是宋代佛教的“世俗化”与流行的“香文化”的交融,赋予了这种“出香”器形宗教的神秘色彩。

图片

图20. 清凉寺汝窑考古出土汝窑莲荷形“出香”座。上为仰莲纹,下为覆莲纹。宝丰汝窑博物馆藏。

图片

图21.清凉寺考古出土汝窑“出香”座卷荷形圈足残件,宝丰汝窑博物馆藏。

图片

图22.清凉寺汝窑遗址考古出土龙形“出香”盖残器,宝丰汝窑博物馆藏。

图片

图23.清凉寺汝窑遗址考古出土龙形“出香”盖残片。宝丰汝窑博物馆藏。

图片

图24.清凉寺汝窑遗址考古出土“出香”残件。宝丰汝窑博物馆藏。

图片

图25.清凉寺汝窑遗址考古出土“出香”残件。宝丰汝窑博物馆藏。

图片

图26.清凉寺汝窑遗址考古出土蹲兽“出香”残件。宝丰汝窑博物馆藏。
    汝窑这种“狻猊”造型的“出香”器形较大,高度在20厘米以下的算小件,20到30厘米之间的算中等大件,大者或更高可高达四十厘米。笔者见过民间收藏有汝窑莲荷形的“出香”座素烧器残件,直径达20厘米,如果香盖是蹲兽,如狻猊、腾龙等,座和盖的高度可达50厘米以上。周密《癸辛杂识·续集下》中记载:韩侂胄嫁女,“奁具中有白玉出香狮子,高二尺五寸,精妙无比”。宋朝一尺约31厘米,这“白玉出香狮子”就约有77厘米高,这么大尺寸的放在现在也是大件了。南宋周麟之《破虏凯歌二十四首》有记,其使金所见,其一云“七宝为床坐殿衙,金猊双立喷飞霞”句,下自注“其御榻以七宝为饰,夹坐有金狻猊二,高丈余,飞香纷郁”。“高丈余”真是奇大无比!
    这种汝窑“狻猊出香”,香座的内堂大而深,堂底宽而平,有的是底部凿有进气孔,孔直通内堂底,一般是单孔,孔较大;有的是圆柱外部凿有进气孔,一般是多孔,孔较小,多见为四孔;也有底部和圆柱外部同时凿孔的。

图片

图27.民间收藏清凉寺汝窑莲荷纹腾龙形“出香”残器修复件。(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

图28.汝窑仰莲纹卷荷形足“出香”座。

图片
图29. 汝窑仰莲纹卷荷形足“出香”座。
图片

图30.上面三张图为裕阶书房收藏的北宋清凉寺汝窑仰莲纹卷荷形足“出香”座残修件。

    从“出香”的使用功能来说,堂大而深便于置放火炭,炭上置放银叶,银叶上放香丸,谓曰“香不及火”,烟气通由狻猊口徐徐吐出。这种焚香法,时间一长火炭容易使炉体温度升高,因此会在“出香”的下面置放一香盘,里面注满水,使炉体降温。如宋徽宗的《听琴图》右边黑色高香几上的“出香”下面就配有“香盘”。

    北宋画家李公麟的维摩诘演教图中有一狻猊出香,是“上有蹲兽,下有仰莲承之”生动而具体地描绘,尤其显眼。

图片

图31.北宋画家李公麟的维摩诘演教图中的“狻猊出香”。
    图中的蹲兽狻猊“出香”分为上下两部分,这在当时应是一种经典造型。这种经典造型不仅仅是在北宋李公麟的绘画中体现出来,而在清凉寺汝窑考古发掘中出现较多见莲荷纹“出香”的残器、残片,其中经过考古专家们修复了不少的“出香”在汝窑博物馆展出;同时也发现散落于民间藏家手中的此类残片、残器和修复件。

图片

图32.汝窑狻猊卷荷形足“出香”。

图片

图33. 汝窑狻猊卷荷形足“出香”。

图片

图34.以上三张图为裕阶书房收藏清凉寺汝窑狻猊“出香”仰莲纹卷荷形足香座,蹲兽狻猊香盖,残器修复件,通高约40厘米。
  

    还有一种“出香”,下面“香座”为深直筒、宽折沿、平内底,下有三足,上面“香盖”多为鸳鸯造型,器形与莲荷纹造型的“出香”同大的,还有一种较小的。三足造型这种“出香”在清凉寺汝窑考古出土中较少见,但现在十二世纪的高丽青瓷还能见到。

图片

图.35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收藏高丽青瓷麒麟三兽面足“出香”。

图片

图.36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收藏高丽青瓷鸳鸯三足“出香”。
    十二世纪的高丽青瓷“出香”完全来自于北宋清凉寺汝窑青瓷“出香”的造型,釉色也尽量模仿汝窑天青釉,但釉色与汝窑天青釉差异很大。

图片

图.37 裕阶书房收藏北宋清凉寺汝窑天青釉鸳鸯三足“出香”残修器。
    上面这件清凉寺汝窑天青釉鸳鸯三足“出香”修复器,推测应该就是十二世纪高丽青瓷鸳鸯三足“出香”的母本。香座为三足、直筒、折沿,香盖为鸳鸯造型,喙微张,为出香口,整个造型灵动有趣。这种“出香”器形不大,整器通高为20厘米,香座直径为16.5厘米,与高丽青瓷鸳鸯三足“出香”的尺寸大致相同。这件鸳鸯三足“出香”虽残,但原座原盖都在,实为难得。

图片

图.38汝窑天青釉鸳鸯三足“出香”残修器。

图片

图.39汝窑天青釉鸳鸯三足“出香”残修器。

图片

图40. 裕阶书房收藏北宋清凉寺汝窑天青釉鸳鸯三足“出香”残修器。
    下面这件是北宋清凉寺汝窑青瓷三蹄足“出香”的香座修复件。釉色天青,器形较大,直径为19厘米,高约10.3厘米,其上应有香盖,如果加上香盖,应该约在25厘米之上。但现在还无从知道其配的“香盖”为何样,整个器形为深直筒、宽折沿,下有三只蹄形足,除一蹄足折断丢失外,整个修复器较为完整,实为难得。

图片

图.41裕阶书房收藏清凉寺汝窑三蹄足“出香”座。
    这件蹄形足“出香”座,炉堂深而宽,可置放火炭,炭火上放银盘,银盘上再置香料,谓“香不及火”,由炭火炙热香料,散发出“悠远深长”的香气通由香盖上徐徐吐出。 这在近百件传世的汝窑中未见此器形,考古发掘也未见有披露此类的资料。

图片

图42. 清凉寺汝窑三蹄足“出香”座。

图片

图.43清凉寺汝窑三蹄足“出香”座。

图片

图.44上面三图为裕阶书房收藏清凉寺汝窑“出香”三蹄足香座残修器。
    在元代山西永乐宫壁画《朝元图》中的“玉女图”出现了疑似“汝窑”青色的器物,玉女单手所托一“三蹄足器物”,与本文所介绍的北宋清凉寺汝窑青瓷“三蹄足香座”器形完全一样,甚至两件器物的颜色都是青色。

图片

图.45元永乐宫道教壁画《朝元图》中玉女托青色三足“灵芝宝盆”。

图片

图.46《朝元图》中玉女托三足“灵芝宝盆”的线图。
    而“玉女图”中所托之“三蹄足供器”是置放在一只“黄金”的托盘上,“三蹄足供器”中插满了许多灵芝,被称为“宝盆”。从图像证史来说,元代永乐宫壁画《朝元图》中的“宝盆”与北宋清凉寺汝窑青瓷的三蹄足“出香”座形制完全相同,可以推测是北宋皇帝御赐给道观的贵重器物。在历史上佛寺、道观小心珍藏皇家御赐器物而被后人发现的例子时常有报道。如现存于茅山道院九霄万福宫内的四宝:“玉印、玉圭、玉符、哈砚”,是宋徽宗先后赐于茅山道教的“镇山八宝”,其中遗失四宝至今还有四宝;在西藏萨迦寺发现两件宣德青花五彩碗等报道。

    清凉寺汝窑遗址考古中还出土了一种“杯形出香”,但只见香座。这种香座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呈“杯形”,中间有一圆柱链接,圆柱上饰有凸出的龙首,下部分为三兽面纹足。这种“杯形出香”仔细观察一件口沿未满施釉,另一件是满施釉。

    “杯形出香”的器形是否可以在宋画中找到吗?答案是肯定的。

图片

图.47清凉寺北宋汝窑遗址出杯形土“出香”座残器,“杯口”未施釉。宝丰汝窑博物馆藏。

图片

图.48清凉寺北宋汝窑遗址出土杯形“出香”座残器,“杯口”施釉。宝丰汝窑博物馆藏。

图片

图.49清凉寺北宋汝窑遗址出土杯形“出香”座线图。
    清凉寺考古出土北宋汝窑杯形“出香”从复原线图看,是源于青铜器“甗”的造型。尤其是上部分“杯”的造型,除去双“耳”,下部是一个三层圆形平台,由三兽面足支撑整个器物。“三足”在古代有礼天的寓意。

图片

图.50宋徽宗《听琴图》局部,徽宗右边为一黑色高香几,上面置放一“出香”。

图片

图.51宋徽宗《听琴图》中的杯形三足“出香”放大图。
    《听琴图》中的杯形三足“出香”与清凉寺汝窑遗址考古出土的杯形三足“出香”相似度很高。这两种杯形三足“出香”都是在同一时期出现,推测《听琴图》中的“出香”为汝窑有其合理性。
    从图中看,杯形三足“出香”置放在黑色的一高香几上,并有一香盘把香几与“出香”隔开。其原因是“出香”焚香的方法是要置放“火炭”,时间一长,“出香”炉体温度就会过高,因此香几与“出香”间隔一香盘,盘中注水可以降低“出香”炉体的温度。
    在香炉上置放香盘,在唐代的石雕上也能见到。

图片
图.52唐代大雁塔石门楣刻石捧持香炉菩萨像。
    石刻上这尊香炉形状十分奇特,下部是一香盘,喇叭型的高足上托着一朵盛开的莲花,花心是圆形的香炉。
    宋时崇尚古器物,尚古、复古之风盛行,尤其是在徽宗朝,赵佶竭力推动复古文化运动,甚至提出:“循古之意而勿泥于古,适今之宜而勿牵于今”的美学原则。北宋时有一本金石学著作《宣和博古图》,是由宋徽宗敕撰,王黼编纂著作。此书于大观初年(公元1107年)开始编纂,成书于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该书著录了宋代皇室在宣和殿收藏的自商代至唐代的青铜器839 件。两宋各大窑口多烧制仿青铜器的瓷器,大多是源于《宣和博古图》一书,汝窑是为宋皇室烧制礼制性器物,许多形制的器物可在该书中找到“祖本”。
图片
图.53《宣和博古图》“商父乙甗”。
    “甗”是古代的一种青铜器。原为烹饪用的厨具,后作为礼器流行于商至汉代。“甗”上部为“甑”其形似带双耳的“杯”,与下部三高足连接。“甗”的形制较为固定,但器物上有各种不同的纹饰。
    宋徽宗《听琴图》中这件杯形三足“出香”是否为汝窑,还须专题研究,但清凉寺汝窑考古出土有杯形“出香”类似的器物,这两者间相互印证,说明清凉寺汝窑烧制过杯形三足“出香”,并贡御大宋皇室使用。
    其实民间已见有收藏清凉寺汝窑杯形“出香”的实物修复器。
图片图.54裕阶书房收藏北宋清凉寺汝窑天青釉杯形三蹄足“出香”残修器。
图片
图.55香座为残修,破损处为与匣钵粘连而破碎。
图片
图.56整个器物为模制。
    这只杯形三蹄足“香出”为残修器。器座满釉支烧,上为杯形,来自于青铜器“甗”的造型,去掉了两只“耳”;中间由一圆柱连接,圆柱上有凸出的三只龙首;下为一圆台,分为三层,上面一层有三个“十字”孔;圆台由三支蹄足支撑。这种蹄足清凉寺汝窑见有出土的残件如图。
图片
图.57清凉寺汝窑“蹄足”残件,来自叶喆民著《汝窑聚珍》一书。
    器盖为垫烧,盖面为模制祥云纹饰,中间立有一圆钮,盖面利用祥云组合的空间,镂空为烟的出孔。构思巧妙,制作精美。
图片
图.58“出香”盖为模制祥云,完整器。
    在宋代“出香”各大窑口都有烧制,在各大博物馆也能见到,民间收藏此类器形也不鲜见。由于汝窑烧制时间短,而汝官窑主要为大宋皇室烧制礼制器物,贡御皇室,尤其受到徽宗的喜爱。而贡御皇室的“出香”多用于郊庙祭祀、皇家的典礼仪式中,也用于宴飨聚会,这些活动大多在皇宫举行,在徽宗朝皇室使用汝窑“出香”是理所当然的事。
    如徽宗的《文会图》中的场景,可能使用汝窑“出香”。该画作描绘的是文人学者以文会友饮酒赋诗的场景,呈现出文人学士饮酒赋诗畅谈之景。大桌上摆满了佳肴美酒香茶,有研究认为这种宴飨聚会是在大宋皇宫举办的,这种聚会一定少不了“出香”,形容所谓“金猊双立喷飞霞”、“飞香纷郁”,在这种大型宴飨聚会最为恰当。
    徽宗《听琴图》中置放汝窑“出香”应该是肯定的。汝窑因赵佶兴盛,也因他而衰亡。图中座抚琴者有研究认为是徽宗赵佶本人,这种雅静、恬然的场景一定也安排在大宋皇宫中的。高香几上置放“出香”,中间隔一香盘,盘中注水,是要把长时间焚香的炉体温度降下来,这场景也说明徽宗抚琴时间是很长的。
    “出香”大多设置在厅堂。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曰“故都紫霞殿有二金狻猊,盖香兽也” 。
     北宋画家李公麟《维摩演教图》中有一“狻猊出香”,有研究认为维摩演教场所是在大相国寺寺内的“维摩院”,是在北宋时期朝廷的大力资助修建的“剧院”,也即《东京梦华录》等史籍所津津乐道的“乐棚”。
    
    燕居焚香是宋代文人喜欢的生活方式,如文人小聚,或赏画、吃茶、饮酒、书法……这时“出香”一般会置放在深房曲室,矮桌上置炉,与人膝平,相谈甚欢。
在研究中发现“出香”使用的历史可推及到更远,即可追溯到战国时期,考古也有实物出现,曾侯乙墓出土一件铜炉使用方法上与“出香”相似,但“出香”这个词出现比较晚,文献中见于宋代,宋之后“出香”一词很难再见到。
    “出香”的使用在宋代很流行,因此我们也看到“近尤难得”的汝窑却烧制了种类繁多的“出香”器。宋人喜欢焚香并非都是用于祭祀先祖或去佛堂、道观烧香,而是文人化了的一种生活方式。上至皇室如宋徽宗本人具有很深的文人士大夫情结,也极力推崇典雅精致的生活方式。上行下效,官员与文人士大夫、富商巨贾都喜欢使用焚香来装点自己的生活,如《武林旧事》记载,南宋高宗巡幸清河郡王第,张俊献出汝窑16件,其中“出香”一对。“为贡御捡退方可出卖”的汝窑也并非普通人家买得起的,大多还是进了王公大臣、高官显贵之手。
    而宋人生活中的焚香的主要方式是使用“出香”。当“出香”的使用与典雅的文化氛围相结合后,慢慢就会演变成为一种宋人特有的生活习惯和方式。尤其是宋代文人的生活中,宴飨聚会、典礼庆贺、写诗赏画、宴客访友、深房曲室等,都离不了使用“出香”。
    我想这也是解开为什么汝窑烧制了很多“香出”器的谜底吧。

参考资料:
《汝瓷雅集》“故宫出版社”·故宫博物院编著
    燕居焚香是宋代文人喜欢的生活方式,如文人小聚,或赏画、吃茶、饮酒、书法……这时“出香”一般会置放在深房曲室,矮桌上置炉,与人膝平,相谈甚欢。
在研究中发现“出香”使用的历史可推及到更远,即可追溯到战国时期,考古也有实物出现,曾侯乙墓出土一件铜炉使用方法上与“出香”相似,但“出香”这个词出现比较晚,文献中见于宋代,宋之后“出香”一词很难再见到。
    “出香”的使用在宋代很流行,因此我们也看到“近尤难得”的汝窑却烧制了种类繁多的“出香”器。宋人喜欢焚香并非都是用于祭祀先祖或去佛堂、道观烧香,而是文人化了的一种生活方式。上至皇室如宋徽宗本人具有很深的文人士大夫情结,也极力推崇典雅精致的生活方式。上行下效,官员与文人士大夫、富商巨贾都喜欢使用焚香来装点自己的生活,如《武林旧事》记载,南宋高宗巡幸清河郡王第,张俊献出汝窑16件,其中“出香”一对。“为贡御捡退方可出卖”的汝窑也并非普通人家买得起的,大多还是进了王公大臣、高官显贵之手。
    而宋人生活中的焚香的主要方式是使用“出香”。当“出香”的使用与典雅的文化氛围相结合后,慢慢就会演变成为一种宋人特有的生活习惯和方式。尤其是宋代文人的生活中,宴飨聚会、典礼庆贺、写诗赏画、宴客访友、深房曲室等,都离不了使用“出香”。
    我想这也是解开为什么汝窑烧制了很多“香出”器的谜底吧。

参考资料:
《汝瓷雅集》“故宫出版社”·故宫博物院编著
《汝窑聚珍》“北京出版社”·作者:叶喆民
《汝窑》“江西美术出版社”·作者:孙新民、郭木森
《香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作者:杨之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