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的奥秘》精华版

 新用户3369WSQV 2023-10-30 发布于广东
设为星标留言请发消息
图片

9月15日以一篇《易经》是什么样的学问?开启了解读易经之旅,今天是10月15日,用了近一个月时间,可以说窥见了易经的大概思想与轮廓。

我深知仅凭这么几篇文章,是不能把《易经》这部广大精微的经典解读完毕的,也不是寥寥几句话就能够说明白的,易经是需要我们时常研究,好好参悟的。

写这些文章是希望大家对《易经》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而不是说一提到易经,那就是占卜算命啥的,那只是小用。更多的是希望我们能知晓易理,对自己进行合理调整,遵循大道而行。

通过阅读和思考《易经》我的感悟是颇深的:不单是丰富了自己的思维方式,而且看待事情的角度也更加趋于完善。

其实在大概五六年前,那时候遭遇事业的挫折,内心很不平静,然后就在网上系统的看了曾老关于《易经》《道德经》等讲座的视频(注:是系统的看,不是两三分钟的那种短视频)。

那时候就深深吸引了我:富有哲理且有深度,也很有趣。虽然很多地方是看不懂的,但是我知道其是“宝藏”,这些是智慧的源泉,有助于自己内心的丰富,精神的富足,也有利于身心健康。

这几年时常会系统的看相关的书籍,说实话也不能完全弄懂其中的奥秘,但是这不妨碍自己吸收其精华,内化成自己的东西。通过阅读相关内容使精神更丰富对于人生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且更加夯实了良好的心态。

良好心态,我很多文章都讲到过这个词语。

什么叫良好心态呢?就是开心顺遂的时候,大家一般心态都没问题的,但是遇见不可控,未知的遭遇,亦能保持心态良好,这才是良好心态的应有之义。就好比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黄河决于口而心不惊慌。

就比如被人所欺,或者受人所气,很多人这时候就不淡定了,小则生闷气,感觉自己遭受了不公对待;大则暴跳如雷,破口大骂,这些情绪不稳定的时候,肯定不属于良好心态的范畴。

同样是面对以上情况,先冷静下来,跳出来,隔离开其人其事,(离卦,无论是救火,还是稳定情绪,都适用),然后再想解决之道。

就如上善若水一样,

大家都感觉这句话很好。

什么是上善若水呢?很多人理解为最善良的人如水的品德。按照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维来看:水善利万物,洪水泛滥也是水的本性,它是一视同仁的。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有人说“老天并不仁慈,只把万物当作没有生命的贡品。”这样解释太肤浅了,其实老子想表达天地公平的观点。就是说:天地看待万物是一样的,不对谁特别好,也不对谁特别坏,一切顺其自然发展。

换句话说,不管万物变成什么样子,那是万物自己的行为(包括运气),与天地无关;天地顺其自然,一切随风入夜,润物无声

其实上善若水跟其内涵应该是类似的就是一视同仁:水善利万物,不会区别对待,发起“脾气”来,也淹没万物,也不会区别对待。

再者说上面两句话,都是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有人说过《易经》的表象就是孔子的儒家思想,内在就是老子的《道德经》,道家思想。(孔子韦编三绝,作易传;道家图腾就是“太极八卦图”)

所以老子讲:“道法自然。”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句话,告诉我们判断是非时要知道,凡是合乎自然的一定是对的,就算在眼下看起来不对,但终究是对的

图片

宇宙中的一切都是大自然内在的规律。一切事物的好与坏、对与错,都要用是否符合自然这一标准来检验。要把自然当作最高的判断准则,合乎自然的,你就放心去做。

《易经》里面所讲的吉凶,完全是以是否顺乎自然为标准,吉就是顺乎自然,凶就是不顺乎自然。

《易经》是“天人合一”的学问,真正有助于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从自然天道(天),寻觅人类行为(人)的合理途径,即为天人合一。

天人在我们的内心合一,人发自内心敬天、顺天,自然天人合一。天下万事万物,实际上都脱离不了自然规律的支配。

人类向自然学习,找出正确的生活法则,这是一条合理有效的途径。因为人是天地自然所生,效法天地自然是必然的。

《易经》本身没有思虑,也没有作为。它寂静不动,却能够透过阴阳交感而通晓天下万事万物。

万事万物,若是分成六大阶段,
分别是:动、入、深、显、静、代。

配合每一段的实际状况,采取合理的必要措施,自然能顺利发展。
很多时候同样一件事情,只要立场不一样,看法就不一定相同。

我们的行为,最好凭良心,合乎自然、道德的要求。凡是应该做的,不论结果怎样,都应当去做。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才是正当的态度。

自然现象本身并没有吉凶的分别,站在人类的立场,才有吉和凶,因而产生悔或吝的反应。一切吉凶,都伴随我们的七情六欲而产生,只要我们的情绪起了爱好或憎恶的变化,吉凶便随之出现。

“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说实在话,老天不会保佑任何人。这句话是说“你自己努力,老天就会帮助你”凡是顺应天道的人,上天必然加以佑助。

但是天助己助者,一切仍然要靠自己的努力。只有修己以诚,自律自主,上天才会加以佑助,所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老天只帮助应该帮助的人,不会帮助不应该帮助的人,这叫自然规律。你好好做,我就按照自然的道理帮助你。人顺着自然的道理去走,就能吉无不利,这是必然的。

《易经》的主张非常清楚:每一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起全部的责任。(自作自受,中性词)

致中和,行中道,凡事求合理,
用理智指引感情,自然趋吉避凶。

图片

所以我们只有适时持经达变,

才能依据原则做出合理的变通。

站在不变的立场来变,才不会乱变。

有变必有常,因为它们是相对的,变如果是阳,常就是阴,两者是分不开的。要知道,变只是现象而已,变的背后一定有不变的东西。

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

才叫作阳中有阴,阴中有阳

所以太极就是有所变有所不变。

生活的方式可以变,而生活的法则不能变。我们应该学会持经达变:就是说坚持原则,却能够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通权达变,寻找出合理的平衡点。

人类最高的智慧就是以不变应万变。不变的是原则,万变的是现象,我们要用不变的原则,来应对万变的现象,这才是智慧之道。

把这些变化的道理,应用在日常生活上,而且知晓“易理”的人,本身就会具有美好的德行。

《系辞》上传“一阴一阳之谓道”,紧接着便指出“继之者善也”——一阴一阳的相互对待和作用,是万物的根本,我们把它称为“道”;而继承道的开创万物,便是“善”。

一阳一阴就叫仁,就叫中,就叫太极。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果仁,埋进土里以后,它会发芽,会长出一棵茂盛的树来,就靠那个“仁”而已。仁是最核心的东西,天地万物都有仁。

所以“一阴一阳之谓道”,道就是一阴一阳。中国人是全世界唯一同时讲两句话的人,我们讲话经常是阴阳同时讲。

嘴上说的这句话叫作阳,因为听得见;心里说的那句话叫作阴,是听不见的。有阳就有阴,有虚就有实,有看得见的就有看不见的,有摸得着的就有摸不着的。

既然进入了《易经》的大门,从现在开始,我们看任何事情都要用这样三句话来综合考虑问题:

用阴阳的观点,

以自然为标准,

做合理的判断。

系辞下传说:“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便是告诉我们,千变万化的背后,有一个不变的道理。换句话说,有看得见的现象,就有看不见的势力。

系辞下传说:“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告诉我们《易经》的基本道理,在于事物穷极了就发生变化,变化了自然就会通达,通达了就能够持久。

图片

孔子提倡“不占而已矣!”诚心诚意才可以引发自己的第六感,鼓励大家发扬易理,遵循大道而行。

宇宙是一个大太极,我们只是一个个小太极。我们思虑任何问题,都应该站在宇宙整体的立场,必须发展出整体思维,才能够兼顾并重,面面俱到。

人人都是一个太极,

有物质的需求,也有精神的觉醒。

我们所能做的,不过是发挥仁心,以感应天地与他人。在物质方面,我们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人;然而精神方面,却是可以推己及人,既久且远。

上天是公正的,人人随时都能够“求道”、“修道”、“明道”、“悟道”,以致我们常常互相询问“知不知道”。

研修易学,真正的功能,是改变自己的命运。方法十分简便,就是以自己的心,来改变自己的行为态度。起心动念,想正确的事,表现出合理的行为态度,事情就会顺利。

我们所能做的,应该是知所自处。也就是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以求趋吉避凶。

我们现在常说要存好心,要说好话,但什么叫存好心、说好话?心里头只有两个字:合理,嘴巴里只有两个字:妥当。合理地判断,然后妥当地表达,就是存好心,说好话。

《易经》广大精微,无所不包。“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易》是群经之首。研究《易经》,一定要有比较宽广的包容性。

易学所重视的“时”和“位”,便是提醒我们,随着身份、场合、时机、情势的变迁,合理的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元,始也;亨,通也;

利,和也;贞,正也。


元:慎始,谋定而后动;

亨:通达,互通有无;

利:义之和,利益要公平的分享;

贞:公正,保持固正的操守。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易经》一部古老的传世经典,高度浓缩的人类智慧,学习研究易经可以让我们思维更通透,如把真正的易经智慧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和工作当中去,那么我们可以更加幸福。

精神内守,心态平和。

通过研读《易经》我的思维方式,

看待事物的角度更加客观也趋于完善。

希望大家也能有所收获:

知晓易经的奥秘,

为我们的人生增添力量与智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