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于智能教育的高校实验实践基地建设 — 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为例

 又逢桂落 2023-10-30 发布于河北

  摘要:智能教育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智能推动教育变革进入新阶段。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面临实验实践环节薄弱、平台智能化不足、大数据教育治理能力亟待提升等问题。面向智能教育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验实践基地建设,致力于通过校企合作共同推进智能教育的创新发展,联合建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面向智能教育的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开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验实践教学资源和实习实训体系,提升智能教育时代信息实践教学水平。

  关键词:智能教育;公共事业管理;实验实践基地

  人工智能已然成为未来发展风口。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强调,要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构建包含智能学习、交互式学习的新型教育体系。开发立体综合教学场、基于大数据的智能的在线学习教育平台。开发智能教育助理,建立智能、快速、全面的教育分析系统。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环境,提供精准推送的教育服务,实现日常教育和终身教育定制化[1]。可见,智能教育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人工智能可推动教育改革进入新发展阶段。《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要通过“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实施计划,正式启动教育信息化转型升级,旨在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变革教育模式,重建教育生态[2]。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面临实验实践环节薄弱、平台智能化不足、大数据教育治理能力亟待提升等问题。要想破解这些难题,需要高校紧紧围绕社会发展挖掘专业发展潜力,提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水平。为此,开展面向智能教育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验实践基地建设,致力于通过与第三方合作,推进智能教育的创新发展,由第三方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引入智能教育的平台、技术、软硬件等方面的资源,研发有关智能教育的关键实验实践教育教学方法技术,引入开放情景模拟评价、专业数据平台、技能实训和智能案例研判等软硬件智能设备,联合建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智能教育的实验室和实践基地,拓展智能化技术手段,建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验实践教学资源和习训体系,形成智能教育下联合实验室建设方案、实践基地建设方案和学生实习实训相关制度,提升智能教育时代信息实践教学水平,打造智能教育应用生态体系,形成具有复制性并能够推广的实践基地建设经验和方法。

  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验实践基地建设内容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面对大数据范式、面向智能化的数字化转型建设过程中,建设实验实践基地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实验实践平台建设正是围绕理论教学与公共实践应用进行多方合作,实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提升和学科水平进步。

  (一)制定智能教育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联合实验室建设方案

  从当下一些高校教学实验室实际情况来看,尚缺少智能教育时代必备的实验教学软件系统,尤其缺少以大数据、云平台为依托的智能化软件分析系统、情景模拟系统和案例分析系统。为此,通过制定智能教育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联合实验室建设方案,进一步提升实验室智能化水平,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联合实验室建设内容包括面向智能教育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的软件工程和硬件保障两部分。就软件工程而言,引入大数据平台、开放情景模拟评价、实训技能培训和案例智能分析等软件,运用新兴教学方法和技术,联合建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面向智能教育的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就硬件保障而言,需要引入少量必需的硬件设施,为实验实践教学环节提供保障,确保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实验室建设和各教学环节顺利进行。实施过程涵盖项目论证和相关软件的测试工作,在软件使用过程中,结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和方法,开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验实践教学资源和实习实训体系,提升智能教育时代信息实践教学水平,打造智能教育应用生态体系。

  (二)建设智能教育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基地    www.   

  面向智能教育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有助于提升该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实现实践基地的多元化建设,探索传统教学与智能教学相结合的实践基地建设。实践基地建设内容包括智能化平台设计与应用、实践基地选择、实践基地教学模式与实训模式研究等内容。

  实施路径包括健全实践基地建设的相关制度体系,促进实践基地类型多元化,加强智能化平台建设,将智能化平台模拟训练同具体教学实践基地实训结合起来,培养实训教师队伍,拓展实训基地,将其与就业基地、科研基地有效衔接,改进优化校外实践基地教学模式。

  (三)制定智能教育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实训方案

  高校应根据平台企业的人才需求,结合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实训需要,为学生提供实践实习岗位。校企可联合制定有关管理制度,探索和制定涵盖学生实习实训过程、学习内容、学习体系管理相关内容的实训方案,不断提高实习实训效果和质量。高校可通过实践基地建设,形成具有复制性并能够推广的实践基地建设经验和方法。

  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验实践基地建设路径与保障

  (一)建设路径

  随着智能教育时代的到来,传统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存在诸多不适应当前发展形势的难题。因此,可基于智能教育的全新理念,分析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找出自身优势,并结合现代科技探索实验实践基地建设改革创新策略。高校可借鉴国内外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优秀实验实践基地建设的经验,确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面向智能教育的实验实践基地建设目标、策略和模式,基于云平台、大数据平台、信息化实验软件制定面向智能教育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验实践基地建设方案。以软件建设为核心加强实验室建设,以校企合作为依托开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验实践体系,制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实训制度。高校应在面向智能教育创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和实践基地建设的基础上,找出进一步改革创新的路径,以云课堂、智慧实践平台等智能平台应用为内容进行核心课程实验实践设计优化,提出改革路径、方法和步骤,为相关领域建设提供蓝图。

  (二)建设保障

  高校可以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原有实验室和实践基地的基础上,通过对该专业信息化教学实践过程进行总结,借鉴先进地区高校该专业面向智能教育的实验实践基地建设的经验,构建有关方案并提出实施保障。一是应用既有基础设施,开展相关学科应用调查研究、实证分析。以问卷调查、头脑风暴、访谈等方式,探讨并确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面向智能教育的实验室建设、实践基地建设和学生实习实训方案。二是进行比较研究,以集体讨论、文献研究和数据分析等方式,结合新版培养方案,建立并实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面向智能教育的校企合作实验室方案和实践基地建设方案,并整合相关方法、步骤和路径,不断完善实验实践基地建设。

  综上所述,基于智能教育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验实践基地建设就是通过制定智能教育联合实验方案,形成公共事业管理智能教育实习实训方案,实现从实验软件到平台设计的整体智能化教学实训的转型,实现集云课堂、智慧实践平台实验设计优化、信息化教学案例总结于一体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实践改革。

  参考文献:

  [1]黄蔚,刘邦奇,刘俊生.回顾与展望:2018智能教育在前行[N].中国教育报,2019-01-12(3).

  [2]成素梅.人工智能与人类文明的未来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1-08(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