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易卦序的思想——话说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

 三泰书斋 2023-10-30 发布于甘肃

图片

主讲人:郭顺红,主持人:朱欣。

各位前辈,各位老师,各位学友,大家好!感谢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这个平台,感谢朱欣老师的邀请,我今天讲的题目是《周易卦序的思想——话说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今天主要就五个议题来讲,1、对易经的基本认识,2、从哪里入手研究卦序,3、揭秘通行本周易卦序排序规律,4、卦序蕴含的核心思想,5、卦序中蕴含的人文社会秩序内涵。  

中华文明辉煌灿烂,中华历史源远流长,中国文化生生不息,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唯一不曾文化断裂的文明。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古巴比伦(今伊拉克)、古埃及(今埃及)、古印度(今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和中国。

这个四个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在公元前16世纪的时候就已经彻底从世界上消失了;而古埃及在被罗马人与希腊人征服之后,建金字塔的埃及人与文化就不知道哪里去了;古印度在公元540年被灭亡,之后再次统一则是突厥化的蒙古人统一的印度,近代印度又被英国殖民,英语又成为印度的官方语言。

唯有中华文化绵延流长,我们今天能读懂数千年前的甲骨文,能看到三千年前的《易经》,能读到《尚书》、《诗经》这些古籍。大家知道为什么中国文明能经久不衰吗?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国有易经文化,她崇尚太极思维,崇尚生生不息,崇尚和合,不走极端,奉行“天行健,自强不息;地势坤,厚德载物”。

中国文化也是世界上少有的不以神创学说立论的文化文明。这些都源于伏羲画卦以及后世对易文化研究与传承。因为易经中讲天人合一,讲阴阳和谐,而在其它信奉神创世界的文化中,神与人是两相隔离的,是物我分离的,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两元两分哲学观。天人合一带来的是多文明、多文化的互容、互存,不同文化的良性成长,不会发生有我没他、非此即彼的宗教战争。

易经来源于易卦,传说伏羲画卦开创了中华文明的先河,从此有了礼仪秩序,也产生了文字,建立了天地人伦秩序。

一、       对易经的基本认识

在讲卦序之前简单阐述一下对易经的基本认识。

易经诞生于远古时期,是中国人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

关于易的传说,有伏羲画卦,河出图,洛出书等。

传说古有三易,连山、归藏、周易,通常认为三易卦序不同,据记载《连山》以“艮”卦为起始,《归藏》以“坤”卦为起始,而《周易》以“乾、坤”二卦为起始,连山、归藏均已亡佚,只有周易传世。有人认为连山、归藏只是传说,近年来王家台秦简的出土,证明归藏是存在的。

“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所谓三古,是易经发展史上的三个重要阶段;三圣就是三个历史阶段中对易经的产生与发展起到关键作用,或集大成的人物。这三圣是伏羲氏(伏羲画卦,创立易道,开创文明)、周文王(文王演周易,将六十四卦按照一定的次序【卦序】排列,形成了周王朝的官方思想体系,周公将每一卦系上卦辞,并将重要占测案例记录下来,经过完善形成了《易经》文本)、孔子(春秋时期,皇权衰落,原本作为皇家意识形态的易,散落民间,孔子收集整理而成为《易传》,易学集大成)。

我认为周易卦序是文王推演,《周易》代表的是周代的皇家意识形态。

易学界几种存在的现象:

1、两派六宗

历来易学分为义理派、象数派,两派往往互不认账,常常相互攻驳。我的看法是象数与义理是统一的整体,象数之中含有义理,义理之中也必包含象数。抛弃象数,而从易中寻求义理,则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易学就剩下了考据、历史;反之,如果丢弃义理而单单研究象数,则易学就只成为了推演数字游戏的数学、故弄玄虚的玄学。有人认为现在易学象数派失传了,我认为没有失传,说失传的人应该是没有得到易学象数的真传。

2、史学派与哲理(义理)派

史学派(包括考据)研究的是易经创作的原意及其当时的背景资料,主张这一派的学者也不少。而哲理派研究的是易经中包含的普遍道理,能够为我们今天所用,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思想方法(方法论与世界观与实践方法)。这两派也是互不认账的,都认为对方讲的没有道理。

我自认为自己属于哲理派的(但不否定史学派与易学考据、考证以及易学思想史的研究),我一直坚持易学这棵古树发新芽,展新枝,结新果。在全球化的新社会、新时代提供中国方案,提供中国智慧。

前面说了对周易的基本认识,下面谈一谈周易卦序。

为什么要研究卦序呢?六十四卦次序单单就是一个目录吗?有人说通行本周易卦序没有规律,认为研究卦序不重要,是这样吗?

不是的,卦序很重要。

首先卦序就是古人对六十四卦总的纲领性的象数阐释,单独的某一卦揭示的是该卦的思想内含,但整个卦序的编排则是表达的是一种宇宙观、世界观框架体系,通过揭示这个编排规则我们能够领会古人的高深智慧,进而理解其思想内涵,再深入则以新的视角揭示易经深奥的内含以及在现代社会呈现的价值意义。

卦序的序,有秩序的含义,可以象征社会秩序,也可以象征政治秩序以及经济秩序等。儒家不是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吗?易序中有历史哲学,有政治哲学,还有辩证哲学的方法论。

我认为易学史上对卦序理解有两个人很厉害,一个是周文王,一个是陈抟。

周文王演绎出了周易卦序,陈抟推演出了伏羲先天卦序,这两个卦序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影响很大。文王演卦定序建立了一种天人秩序使得《周易》文本源远流长,国家治理非常成功,文王、周公依照易序之天道伦理建立了亲亲相尊的周代礼乐文明,奠定了周王朝连绵800年基业(孔子学说的核心就是讲克己复礼,复礼是要试图恢复周代的礼乐秩序,可见周文化在孔子心中是何等地位?尽管孔子有其心,但生不逢时,只能慨叹“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陈抟推演先天卦序发明了先天太极图,为宋明理学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并由此带来了易学图书学派的繁荣(图书派易学也成为宋明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易学图书学派繁荣的基础上宋代文化远播世界,宋明理学深刻地影响了欧洲哲学思想,包括莱布尼兹、黑格尔等思想家深受理学影响。由此可知,卦序研究带来的是思想体系的飞跃。

中国文化史上有河出图,洛出书的传说,河出图的含义是什么?洛出书又是什么含义?有人说“河出图,洛出书”是一种吉兆象示,有人说是一种特殊“物件”。实际上,好的思想才是最有价值的利器,“河出图”就是发现、找到认识事物的方法论(太极图、太极思维就是中国人认识世界的方法论),“洛出书”就是找到了治国、安邦、富民的大法(卦序中蕴含着政治哲学和社会管理内涵,经演化就可形成治国安邦富民的根本方略,如周代的建立的礼乐文明)。

中国目前就是一个特殊的时代,所以易学研究空前繁荣,我们现在是否处在一个“河出图,洛出书”的时代?。

二、       从哪里入手研究卦序?

周易卦序的排列顺序是千古之谜,这里所说的周易卦序,是特指通行本《周易》这本书的六十四卦经文顺序,历代都有易学的大学问家研究周易卦序。然而应该说都没有可信的最终解决方案,如唐孔颖达(提出著名的非覆即变),宋邵雍,朱熹,俞琰、来知德(提出上下经均分说)等,现代沈有鼎、李尚信、孙利等研究周易通行本卦序,民间研究卦序的更多,很多自称破解了周易卦序之谜。

2019年《周易研究》杂志第二期出版了孙利先生所著的《论<周易>古经卦序构造的数学原理——先天卦序到今本卦序的幻方推演》,孙利先生以八阶数字幻方推演周易卦序,《周易研究》编辑部的学者认为这种幻方推演方式解决了周易卦序排列的规律,甚至认为解决了一切卦序的排列问题(包括杂卦序、孟喜卦气序等)。

我认为孙利先生以八阶幻方迭代推演周易卦序是不成立,最多只能是一种数字游戏。因为经过我计算,能够生成的符合孙利先生推演卦序要求的八阶幻方多达一千八百万多种可能(1.8*107)而多次迭代意味着就会有多个这种一千八百万种可能性乘积(天文数字!)的可变性,比如5次迭代就会大约有1.8*1036种可能卦序生成。

周易卦序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千古之谜,下面开始讲述我的卦序研究解决方案。

易学中有象数之学,象数与数学是分不开的,要解读周易卦序必须要有正确的数学方法。

2003年开始我就研究卦序,曾经提出了卦序柱塔结构的错简(错位说),后来又在国学论坛上讨论、研究卦序问题,前后讨论研究约10年时间,直到2014年一月在互联网上看到了谢尔宾斯基的分形三角形,恍然有悟,就有了下面的研究成果。

我今天介绍的卦序的研究方法就是使用了现代数学的一个分支,即分形几何学。分形几何学应该说与易学的象数学是相通的,该方法非常简单,一看就明白,所谓大道至简。

分形理论是由数学家本华·曼德博(法语:Benoit B. Mandelbrot)首先提出的,1975年,他创立了分形几何学(Fractal Geometry)。分形理论的数学基础是分形几何学,由分形几何衍生出分形信息、分形设计等应用。

图片

谢尔宾斯基分形三角形

上图是著名的谢尔宾斯基分形三角形,每一部分都是整体的缩影,这个图的分化过程是否和先天八卦或六十四卦的分化过程有相似之处?

图片

这张照片是我在云南大理感通禅寺(2018年813日到云南旅游)拍摄的,可以看出新生叶片与老叶片的形状是相似的只是大小有区别(分形),新生的植株与老植株的形态也是相似的只是个头不一样(分形)。下面还有其它分形图例。

图片

图片

植物的分形图例

分形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生命现象之中,比如植物叶芽的生长,遗传基因的复制,细胞的分裂,动物的繁殖,连绵的山川、飘浮的云朵、曲折的海岸,树木的树冠,天体宇宙的构成,还有全息摄影等都是分形现象。

自相似和迭代生成是分形理论的重要原则,这一点与易经已经有了相通之处,易学中有象数学,象就有归类比拟、比类取象的意思。由易学原理诞生的全息理论可以说是分形理论的延伸与扩展。易学中有一物一太极,佛家讲一叶一菩提、一花一世界,也是这一原理的延伸。

《系辞》中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也是一种分形的原理。

伏羲六十四卦(八卦)次序图、伏羲六十四卦(八卦)方位图的演化就是典型的符合分形几何原理的易图。

图片

 六十四卦横图中每一层都是阴、阳的不同层次的“分形” 

图片

六十四卦方位图中每一圈都是阴、阳的不同层次的“分形”

    前面讲了那么多分形,那么分形怎么用于研究解决周易卦序问题?

为了研究周易卦序的规律,我发明了一种不同于谢尔宾斯基分形三角形的一种新的三角塔分形,见下图所示。

图片

这个三角塔分形图由三十六个黑色三角形构成,可用于放置六十四卦的三十六宫(错综卦),而每个三角形中有六个黑三角,可以代表六爻,继续分形。

图片

图片

塔形结构是一种神秘的结构现象,比如埃及金字塔。

三、       揭秘通行本卦序的排序规律

1、周易六十四卦的次序

01乾为天;

02坤为地;

03水雷屯;

04山水蒙;

05水天需;

06天水讼;

07地水师;

08水地比;

09风天小畜;

10天泽履;

11地天泰;

12天地否;

13天火同人;

14火天大有;

15地山谦;

16雷地豫;

17泽雷随;

18山风蛊;

19地泽临;

20风地观;

21火雷噬嗑;

22山火贲;

23山地剥;

24地雷复;

25天雷无妄;

26山天大畜;

27山雷颐;

28泽风大过;

29坎为水;

30离为火;

31泽山咸;

32雷风恒;

33天山遁;

34雷天大壮

35火地晋;

36地火明夷;

37风火家人;

38火泽睽;

39水山蹇;

40雷水解;

41山泽损;

42风雷益;

43泽天夬;

44天风姤;

45泽地萃;

46地风升;

47泽水困;

48水风井;

49泽火革;

50火风鼎;

51震为雷;

52艮为山;

53风山渐;

54雷泽归妹;

55雷火丰;

56火山旅;

57巽为风;

58兑为泽;

59风水涣;

60水泽节;

61风泽中孚;

62雷山小过;

63水火既济;

64火水未济。

朱熹有一首《卦序歌》方便记忆和传诵。

乾坤屯蒙需讼师, 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 蛊临观兮噬嗑贲,

剥复无妄大畜颐, 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遁兮及大壮, 晋与明夷家人睽,

蹇解损益夬姤萃, 升困井革鼎震继,

艮渐归妹丰旅巽, 兑涣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兼未济, 是为下经三十四。

2、《周易·序卦传》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有大而能谦,必豫,故受之以《豫》。豫必有随,故受之以《随》。以喜随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蛊》。《蛊》者,事也。有事而后可大,故受之以《临》。《临》者,大也。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可观而后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物不可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贲》。《贲》者,饰也。致饰然后亨则尽矣,故受之以《剥》。《剥》者,剥也。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复则不妄矣,故受之以《无妄》。有无妄然后可畜,故受之以《大畜》。物畜然后可养,故受之以《颐》。《颐》者,养也。不养则不可动,故受之以《大过》。物不可以终过,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陷必有所丽,故受之以《离》。《离》者,丽也。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遁》者,退也。物不可以终遁,故受之以《大壮》。物不可以终壮,故受之以《晋》。《晋》者,进也。晋必有所伤,故受之以《明夷》。夷者,伤也。伤于外者必反其家,故受之以《家人》。家道穷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乖必有难,故受之以《蹇》。《蹇》者,难也。物不可以终难,故受之以《解》。《解》者,缓也。缓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损》。损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益而不已必决,故受之以《夬》。《夬》者,决也。决必有所遇,故受之以《姤》。《姤》者,遇也。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谓之升,故受之以《升》。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动也。物不可以终动,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终止,故受之以《渐》。《渐》者,进也。进必有所归,故受之以《归妹》。得其所归者必大,故受之以《丰》。《丰》者,大也。穷大者必失其所居,故受之以《旅》。旅而无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入而后说之,故受之以《兑》。《兑》者,说也。说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涣》。《涣》者,离也。物不可以终离,故受之以《节》。节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有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过》。有过物者必济,故受之以《既济》。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

《序卦传》以卦义衔接的方式记录了六十四卦之间的前后次序,为何这样排列?易传中没有说出这个卦序有怎样的象数规则与规律,这可难倒了历代的易学专家。

唐代孔颖达指出通行本卦序符合“两两相偶,非反即覆”,明代来知德将反与覆称作错与综,并提出了三十六宫上下经均分说。下面我还沿用这个错综的讲法,并将卦与卦之间的错与综,扩展为卦组之间的错与错综。

3、卦与卦、卦组与卦组之间的四种关系

(1)、相错:两卦卦形相反(如,乾与坤,坎与离)。

图片                图片

(2)、相综:两卦上下爻颠倒(如,屯与蒙,需与讼)。

  图片                           图片

(3)、相错卦组:两组卦卦形变反(如,剥复卦组与夬姤卦组)    

图片                             图片

 (4)、相错综卦组:两组卦卦形变反后再上下颠倒(如,屯蒙卦组与革鼎卦组)。

图片                               图片    

六十四卦两两相偶非反即覆构成三十六宫卦组。邵雍诗曰:“乾遇巽时观月窟,地逢雷处见天根。 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就是指的这个三十六宫。

将三十六宫卦排于三角塔分型结构之中,其中卦对下面的数字是该卦对儿在通行本卦序中的序号,见下图所示。

图片

4、卦序三十六宫在三角塔图中的关系

    将上面的三十六宫卦组放到三角塔图中,为了便于观察,我们将倒着写的卦都正过来,并放到正着写的卦后面。

这样,我们就看到了一个神奇现象,在三角塔结构中,左右对称位置的卦对呈对称结构关系(卦对相错,或卦对相错综),见下图所示。

图片

图片

从上图可以看出三十六卦宫的序号左右完全是对称的,而形成结构除了有两处我下面需要特别说明外,左右两侧对应位置的卦组关系完全互补或对称。

 5、行本卦序在三角塔分形图中的规律

I、卦序三十六宫遵循三角塔分形排列,比如在下面的三角形中,最下面的两个角,都是阴爻或阳爻最多的卦。

II卦序是以错综关系为基础的有序排列,这个错综关系有卦对的错综,有卦对之间的错综,这些关系只是在孔颖达讲的“非覆即变”基础上的延申;还有卦对之间结构的错综(对称互补或交叉互补);

III、共有三层子三角塔,每一层的最底一层的卦对,左右都是相错关系;

IV、三层子三角塔的顶层卦对,左右也是相错关系(最上层三角塔就一组卦,自相错);

V、三角塔的每一层(彩色圆圈对应的)左右两侧对应位置的三角形同时异向旋转60度、120度、180度(或垂直翻转180度),不影响卦序走向及结构的对称性。

VI、特殊主卦均位于特殊位置,比如乾坤、坎离、咸恒损益、震艮巽兑、既济未济;四对自相错综卦泰否、随蛊、渐归妹、既济未济均位于垂直中线上;颐大过、中孚小过位于中轴线上的三角形的中层。

VII、三角塔结构能够很简单的解释为何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

因为三角塔共有三组三角形卦组,坎离这两组相错卦位于三角塔第三层的顶部,因此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通行本卦序在三角塔分形结构中是十分有规律的,也就是说通行本卦序符合三角塔分形结构。同样,伏羲先天卦序符合横向(或圆形)层级分形结构,京房卦序符合八宫分形结构。因此,分形原理是所见所有卦序的共同特征。

四、       通行本卦序蕴含的核心思想

总结周易卦序的排序规则。

1、三角塔是一种稳定的结构,两三角底为纯阳(乾卦)纯阴(坤卦),顶端为阴阳交错卦组(既济、未济),和谐思想的体现;

2、阴阳左右交错出现,平衡思想的体现;

3、符合分形结构,系统全息思想。

《系辞》说“一阴一阳谓之道”,两两相偶,非综即错符合对立统一思想,三角塔结构以纯阳、纯阴(阴阳分离)为左右两底而以阴阳交叉平衡的既济、未济为顶点,体现和谐致中和思想。黑格尔辩证法中有“正—反—合”三段式是很著名的,它诞生于19世纪,但卦序中就蕴含着正反合的道理,而周易卦序诞生在两三千年前。

我们的世界充满了矛盾,然而却永不停息的正常的发展之中,就是因为因对立而统一,互动而和谐。

易学的核心也就是对立统一、致中合和思想。

五、       通行本卦序中蕴含的人文社会秩序内涵

“序”有秩序、顺序、次序之意。“易与天地准”,《易》的核心思想就是“推天道,以明人事”,那么,易序反映到人伦社会就是借易卦顺次象征社会秩序、政治秩序,也就是说卦序是借天地自然数理秩序演绎人文秩序。即《周易》卦序的深层内涵就是假借天地阴阳之道表达中国农耕家族礼制社会的秩序特征,因此我们看到的通行本《周易》卦序,乾坤乃天地之象征,故上经以乾坤为首而说天道;咸恒乃夫妇之象征,夫妇是家族(家庭)的基础,故下经以咸恒为首而述人伦。周易卦序揭示的是农耕文明下的家天下的社会伦理关系特征。也就传统儒家社会的礼乐秩序。

我前面谈到了四大文明古国,中国是唯一不曾中断的文明,中华文明不断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求变创新,尽管这种求变创新往往是被动的。我们通常说中华5000年文明史,中国历史大约每经历1000年左右,中国的思想体系就会发生重大变化,政治体制也会随之有一次较大的变迁,这是我的独家解读。

第一次是夏禹时代(大约公元前2000年前后),初级国家管理体系建立(家天下秩序的建立,三代之前与之不同);文化传承的典范是《洛书九畴》,也是中国最早的政治哲学思想;

第二次是周初(大约公元前1000年前后,易学发展、建立礼乐文明);文化传承是《周易》、《周礼》等;

第三次是秦汉(大约公元前后,儒、法思想争夺,最后归于阳儒阴法,大一统、郡县制);儒法思想对于中国古代政治体制、行政制度以及人伦道德的建立影响巨大;

第四次是宋明理学的建立(大约公元1000年前后,宋明理学基于隋唐之后佛道学说应运而生(周敦颐的《太极图说》贡献卓著);宋明理学重于个人修为,弱于政治架构的创新与改善,终至宋后多次亡国。比如元朝、清朝都是外族统治中国,虽然是外族统治,但文化没有断,最终均是文化同化了外族。

第五次也就是当代,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经历国破家(儒家)亡的乱象,李鸿章讲是“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其实这第五次文化变局应该是五千年未有。1911年结束了历史记载的宗族世袭帝制,开启了民主国共和理想。世事变迁,百年沧桑,历史走到了今天,东西文化的碰撞以及我们先辈的孜孜追求,带给了我们什么?说到底就是取消家族世袭帝制,换来了贤人政治(或精英治理模式),带来了科学思维,带来了民主思想。

这次中国的文化变革还在进行中,面临的压力也很大,主要是近500年来西方文化崛起,中国文化要变革要崛起必然受到西方社会的压制,最近美国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遏制就体现了这种压力,当然这种压力已经处于最后阶段了,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

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说天不变,道也不变,这里的是指社会伦理与政治秩序,那么“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变了什么?家天下的帝制没有了,农耕文明不存在了,中国社会进入了工业文明,进入了信息化社会。

那么,我们重新看一看周易卦序,下经之首的咸恒(咸恒是夫妇的象征,也是家庭、家族的象征)就是家天下的标志。我认为应该放到上经成为一种天道因素(象征天下一家)。

下面简单展示这一种新卦序的构建。

图片

这个卦序调整也不是乱来的,第一,与《杂卦传》后八卦的错杂有一定关联度(可能《杂卦传》后八卦错杂是一种暗示吧,参见“周易卦序调整方案与《杂卦》后八卦关系图”),第二,卦义要衔接合理,参见我写的《新<序卦传>解说》(https://mp.weixin.qq.com/s/JgBxfL4ZBFIURt5-KrP1ag),第三,该卦序三十六宫不仅符合三角塔分型排列,也符合柱塔结构排列,而且符合一定的数学关系,参见“新卦序三十六宫关系图”与“新卦序三十六宫塔排关系图”。

图片

图片

图片

附图: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