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南一豆腐小贩,竟用国宝文物当案板,康有为:它冠绝古今!

 三余字画 2023-10-30 发布于山东

我们常说“高手在民间”“大隐隐于市”,市井之中最容易发现奇人奇物,清咸丰二年(1852年),云南集市上就发生了一件奇事。有一天,云南曲靖知府邓尔恒让下人去买豆腐,午间时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准备享用。当邓知府用筷子夹起一片豆腐时,眼尖的他发现豆腐上竟然有字。

他大为惊异,因为这些字不是写上去的,而是大块豆腐放在案板上自然形成的压痕。另外,这些字也不是楷书,而是笔画非常奇怪的隶书。文人出身的邓尔恒对书法有所了解,他意识到这个小贩的豆腐板一定有问题。于是,他又差人去商贩家里,取来了这块压豆腐的案板。

于是,一件惊世骇俗的文物重现世人眼前,它就是《爨宝子碑》,人称“滇中第一石”。此碑被邓知府运到城内武侯祠中妥善保存,现藏于曲靖第一中学的“爨碑亭”内,如今它是国宝级文物。其实,《爨宝子碑》早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时就已经出土,但当时人并没重视,使得它流落民间,沦落到当豆腐板。

《爨宝子碑》是我们隶书向楷书过渡的关键性文物,与《爨龙颜碑》合称“二爨”,是南碑之瑰宝,清末大学问家康有为称赞它“端朴若古佛之容……已冠古今”。此碑全称《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墓碑》,镌刻于东晋义熙元年(405年)。

全碑高190厘米、宽71厘米、厚21厘米,刻有文字403个,碑名字径较大,约为5厘米,铭文正文字径约2.5厘米。《爨宝子碑》个性十足,用笔活泼灵动,笔画寓巧于拙,结体奇宕洒脱,章法欹正无度,看似平平无奇实则变化多端,影响了清末以来无数名家,如吴昌硕、沈曾植、康有为、齐白石、罗振玉等。

康有为认为,《爨宝子碑》最难得的正是它不受中土书法风格影响:“南碑今所见者,爨出于滇蛮,造像发于川蜀……启自远夷,来从外国,然其高美,已冠古今。”因此,魏晋名家风尚在这里继承的很少。此碑波磔继承隶书,但起笔时单刀切入,隶书圆润饱满的蚕头变成了棱角分明的方形,这就是楷书的起笔。

因此,《爨宝子碑》最具个性的就是它的横画,首尾上翘、中间平整。竖画、撇画起笔也是斜切,而捺画则或隶或楷,转折处虽然折角锋利,但学者认为这是刻工有意为之,原貌应当是方圆并用。此碑结字舒展平稳,新奇的是它打破了隶书“雁不双飞”原则,捺画、横画收尾时皆有波磔、动势十足。

《爨宝子碑》笔法丰富、变化无穷,气韵活泼有趣,将死板的碑刻文字变得字字鲜活,不愧“刚健如曲铁,姿媚如神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