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乘百法明门论》第一讲|唯识宗的起源源不断(上)

 天和图书馆21tc 2023-10-30 发布于广西

尝试太多了

2s后自动为您刷新验证码


《大乘百法明门论》第一讲

妙斌法师开示

    欢迎大家进入直播间,今天要开讲《大乘百法明门论》。初一是弥勒佛圣诞日,这堂课是铭记弥勒菩萨,值此因缘,刚好又有观禅的工作人员发心,我们就在这里系统学习《大乘百法明门论》。

图片

从龙树菩萨说起

    唯识宗是一个非常殊胜庞大的体系,开始要先说说印度的佛教史,我们都知道佛陀入涅到今天已有两千多年,佛陀时代和佛陀入涅以后100年,称之为根本佛教和原始佛教。后来出现了部派佛教,部派佛教发展出十二部经,部派佛教的发展是在佛灭度后500年间,这个时候就如百家争鸣,很多部派佛教就产生了。佛灭度后600年间左右,初期的大乘佛教兴起,这时候有马鸣菩萨出世;到(佛灭度后)700年间左右有龙树菩萨出世。

    我们都知道,原始佛教、部派佛教都持小乘的实有观点,也就是我空法有,但是还没真正涉及到“空”的智慧,大乘佛教兴起后,龙树菩萨就以缘起性空来说明所有的现象,也就是说,现象界所有一切都不是实有,一切都是缘起。既然是缘起,就一定是性空的,所以他阐述缘起性空这样的殊胜法教。

    龙树菩萨在世时阐扬空性,大家对于空的智慧把握得挺好,后来逐渐时间久了以后,对于空性的智慧就无法以中道的思想来把握,那就会堕入恶趣空,堕入断灭空,那就挺可怕的。有句话说“宁可执有如须弥山,不可执无如芥子许”,如果执有,还可以挽救;如果执空,根本无法挽救,就是十方诸佛都挽救不了,为什么呀?

    因为当一个人的知见已经错了,便会以为这个是最对的最真实的,就落入自以为是的邪见境界里,所以说十方诸佛都无法救他。执有,为什么不可怕呢?因为他觉得是有,通过慢慢疏导就能将他引入中道。所以说破戒还可以救,破见不能救。破戒在佛教团体是很严重的事。大家都知道,对比丘、比丘尼,佛陀会制定很多戒律,这个戒律是必须遵守的,如果一个僧团或者一个出家人破戒那就很恐怖,有什么恐怖啊?就如同断了头一样!你说断了头的人还能救吗?不能救。

    但是从知见方面来说,破戒还没有破见严重,破见一旦堕落下去谁都无法挽救。因为破戒后还有惭愧心,知道佛陀制的戒律应该遵守,破了戒他知道这个不对,是不好的,既然知道不对不好,那就有挽救的余地,所以说破戒不可怕,破见才最可怕。一旦落入这种恶趣空,又没有达到缘起性空的智慧,没有悟道,只是一种错误的思想观念而已,以为世间什么都没有,无视因果规律,既然是空,那就连善事都不用做了,我行我素;该享乐就享乐,享乐的过程本身也是空的,那就无所谓修不修了,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就没有了因果观念,那将来会怎么样?那就堕入三恶道,谁都救不了,所以说十方诸佛都无法救拔这种断见的人,这个问题就很严重了。

    佛教在世间是阐扬善法,要人家依照有为的善法来修,慢慢慢慢提升,然后再深入中道实相的智慧。真正进入中道实相的智慧,自然而然地,烦恼就会减弱,贪心、嗔心、慢心和愚痴心这些负面的东西逐渐会消弱掉,整个呈现出清净无染,如同天空的皎月一样明亮清净的状态,这样对我们世间人就会有很大帮助,但是如果落入恶趣空断见那就很可怕。

图片

无著菩萨和世亲菩萨
    
    到佛入涅后900年间,无著菩萨出世。无著菩萨和世亲菩萨建立了唯识的中道思想体系。说到这里,就先要说这个《大乘百法明门论》的论主,论主是谁呢?就是世亲菩萨。世亲菩萨和无著菩萨两个人是兄弟,他们出生在北印度犍陀罗国的富那城(一般译为富娄沙富罗城)。他们的父亲是婆罗门教里的一个传教士,名字叫憍尸迦,也是当时某个国王的国师,生了三个儿子,最大的儿子就是无著,第二个是世亲,第三个还未出家称为师子觉。他父亲弘扬婆罗门教非常积极,世代都是婆罗门教,都是婆罗门出身。
    说到婆罗门,我们知道,印度有四种种姓阶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这四种种姓制度中,婆罗门是至高无上的身份。他的父亲又是国师又要弘扬婆罗门教义,所以十分繁忙, 大儿子无著菩萨也是弘扬婆罗门教的一个巨匠,两个人都非常出色。世亲是无著的弟弟,无著大世亲二十岁左右,父亲忙,没时间教导儿子,就将教育儿子的事托付给大儿子无著,世亲就跟着哥哥无著学习婆罗门教义、经典等等。

图片

    有一天,世生了一场很重的病,寻遍印度的名医都无法治好。很久以后,他的母亲突然间梦到她到了一个古刹,很庄严的古刹,旁边还有一块岩石,一个僧人坐在那里打坐。他母亲走过去时,那个僧人就睁开眼睛跟她说:你的儿子啊,我可以帮她治好病,但是你的儿子要出家。她梦醒以后想,这个不可思议,我们世家都是出生于婆罗门种姓,不可能出家做僧人的,但是为了治好儿子的病,就试试看吧,反正能治好病就好了。
    第二天,她就去寻找梦境中的那个地方。果然,走了很远才找到那个地方,还真的遇到了那个僧人,这个时候她带着儿子世亲去的,遇到的这个僧人就开示佛法,世亲一听就听出甚深义理,这么好的见解思想理论,真好,世亲就听得如痴如醉,信心欢喜啊,一满心欢喜病突然间就好了,回去时整个人就改变了,脱胎换骨。
    脱胎换骨是怎么发现的呢?是后来他哥哥教他经典的时候,世突然间用他的智慧反驳哥哥,哥哥就很惊讶,我弟弟以前不是这样子的,今天怎么突然间能说出这个道理,非常惊讶,就问他:你这些智慧从哪里来的?世就告诉他:我到山上遇到个僧人,这些道理都是他讲的。之后世就带哥哥去了那里,那位僧人还在,又给他们开示佛法。这样,他们对佛法三宝产生了无比的信心跟兴趣,从此他们就要出家学道学法。
    他们两兄弟到了哪里出家呢?一切有部。一切有部是小乘的思想。当时部派佛教里有两个部派十分兴盛,一个是有部(一切根本有部),一个是经部。他们就在有部(音译为萨婆多部)出家,没多久,无著就转学大乘了。世还照样在一切有部里,没多久,也转过来学习经部,经部思想学了几年,他完全学通了。

图片

    佛法在当时形成两个体系,一个是东方系,一个是西方系。西方系稍微开放一些,既学习经部的经典,又学习有部的经典;东方系稍微保守一些,只学自己部派里那一套。后来世亲听说东方系有一部《大毗婆沙论》。《大毗婆沙论》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呢?是第四次结集的时候。
    有一个叫迦腻色迦的国王(犍陀罗国王),开始很善战,就去攻打其他地方,后来遇到一个阿罗汉,被他教化驯服,此后就皈依三宝,弃恶从善,学习殊胜的佛法。有一天他请了几个僧人到皇宫讲佛法,他以一个问题来问几个人,结果几个人所答不尽相同,他很不解,就请来胁尊者,尊者告诉他:现在离佛已经久远了,各家的学说思想有很大差距,应该再次结集经典,于是就在迦湿毗罗城进行第四次经典结集。
    第四次经典结集专门重新整理小乘有部的经典,在整理中就产生了《大毗婆沙论》,也是小乘的精华所在。当时《大毗婆沙论》就成为他们的国宝,不能流通出去,只有部派里的人才可以学,其他人接触不到。世亲菩萨想学《大毗婆沙论》,但不是那个体系的人,就改装化名潜入进去,学了4年,把它学通了,他发现《大毗婆沙论》还不太完善。因为他之前学的是经部思想,于是他就用经部思想来驳《大毗婆沙论》,在当地宣讲,有的人就听不出来,但是有一个大阿罗汉发现了,入定观察,发现这个原来是世亲,就赶紧告诉他:你在这里宣讲,你的生命会很危险,你赶紧离开。
    世亲菩萨离开了,回到他原来的西方系经部,在经部开讲《大毗婆沙论》,这个过程中他又造了一部《俱舍论》。可以这么说,《俱舍论》就是《大毗婆沙论》的结晶,菩萨就以这些来抨击大乘佛法。这个挺好玩,他写了很多论著攻击大乘佛法,因为他开始从小乘有部进入经部,然后又把《大毗婆沙论》学通了,但又不了解大乘佛法,就攻击大乘。

图片

    有一天他弘扬教法,到了他哥哥无著菩萨所在的地方。世亲菩萨名气很大,远近闻名,无著菩萨听说弟弟来了,就把他请来,告诉他说自己病得很严重,不能起床了,希望他能来看望一下,世亲就来到他的床边。无著菩萨就说:我平时难过时就让人帮读大乘经典,就会舒服点,你今天来了宝地,那就帮我读诵大乘经典,缓解一下病痛吧。
    为了缓解哥哥的病苦,就拿起据说是《华严经十地品》读诵。诵完以后,他深受《华严经》的感化,很感动,他没想到大乘经典如此精妙、甚深、庞大,整个人都被折服了。他说:大乘佛法如此殊胜,我一直都在毁谤大乘,怎么办啊?这个罪过很重,那就割舌赎罪,悔过自新吧。无著菩萨就告诉他:不要割舌,你就用你的舌头来弘扬大乘佛法吧。听他这样指点,世亲菩萨从此就深信大乘佛法,又造了很多论,如《五蕴论》、《百法明门论》、《唯识三十颂》、《唯识二十论》等弘扬大乘,唯识宗的体系就在世亲菩萨写了这么多论的时候逐渐完善,建立了完整的唯识体系。
图片

图片

法师简介

图片

    
    妙斌法师(印空),福建福鼎人,1965年出生于笃信佛教的家庭,自幼常听父亲讲述禅宗典故,对禅师们超然脱俗的风范心怀仰慕,小小年纪便怀有出家志愿,二十二岁时因缘成熟,得遇界静法师出家。1990年,求学于福建泉州佛学院。1992年,于福建崇福寺受具足戒。1995年,就读于闽南佛学院。1999年,进入南京大学宗教系进修。2002年,受邀在福安种德寺佛学院任讲师,为僧团尼众教授佛学知识,自此开始弘法历程。

图片

文字整理:慈悲、粒子

责编:证海  

编辑:证如 

校对:证乐、证心 

图片来源:部分来自网络

注:文中小标题为编者所加,不属于法师开示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