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种缓解干咳、改善过敏的思路~

 为什么73 2023-10-31 发布于北京

一种缓解干咳、改善过敏的思路~

原创 香薷 大伦育儿说 2023-10-31 07:02
图片

我是一颗小小的青梅。

新鲜时,我汁液饱满,鲜嫩青脆,可爱中透着一点点诱人,广东香港那边的饕客们喜欢把我制成一碟碟的梅子酱,搭配烧鹅,解腻又爽口;梅子渐渐成熟,我也走到了江南烟雨之地,当地人们对我的喜爱更是溢于言表,毕竟“梅子黄时日日晴”,在那样的好天气中采梅子,做话梅糖、制梅子酒、再来上一盘梅香四溢的话梅排骨,别提多惬意了。

都说责任是与生俱来的,不可推卸,而今天我也要肩负起一颗“梅子”应有的责任,为孩子们的健康,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青梅、白梅、乌梅

先来说说我的外表吧,话说从娇小可人的“青梅”变身成为那浑身烟味的“乌梅”,我也是经历了九九八十一般试炼的。远古时期的医家早早就发现了我身上“隐藏的秘密”,为了能更好的放大这种“酸敛、生津、疏肝气”的能力,医家们不断尝试各种方法,醋、浸、蒸、蜜炙、煅炭……不断改良,最后李时珍告诉我说,只有烟熏与盐制才能更好地保留我的本性。

故而《本草纲目》载:“梅实采半黄者,以烟熏之为乌梅;青者盐脂曝干为白梅”,久而久之,我也就接受了乌漆嘛黑的自己,毕竟,保持本心才更加重要嘛。

《伤寒论》说我酸中带静,虫子看了都走不动,因此创立了经典名方“乌梅丸”,出场即巅峰,从此我便被贴上了调治“上热下寒”的标签。

其实,我的性格很“平和”,酸中带着涩味,如果身上有出血的地方,或者女孩子月经量大、过多,可以选择“炭炒乌梅”,这样可以发挥出我隐藏的“收涩”之能;

我喜欢去“肝、脾、肺、大肠”经,《神农本草经》称之为:“下气,除热烦满……止肢体痛”。名医叶天士总结的更合我心“乌梅得少阳生气,能疏通气机 ”,这就叫性格洒脱,所以,平时爱生闷气,胃胀闷不舒的女孩子,就可以平时择1~2颗“盐制的白梅”,再佐一些冰糖,泡水喝。咸能软坚,酸能柔肝,甘咸柔婉,酸甘化阴,就在一杯一盏之间,我就能悄悄化解那胸中的憋闷之气。

而除此之外,“敛肺止咳”“生津止渴”才是我的看家本领,毕竟,脱去“青梅竹马”的外衣后,我就蜕变成了“望梅止渴”的模样,而想要更好地发挥出“止咳”“止渴”之能,就最好选择熏制乌梅。

好了,故事结束了。

为了让大家更能清楚的了解到乌梅的特性,以及水果的青梅,厨房中的梅子酒、梅子酱,和入药后的白梅、乌梅、炭炒乌梅之间的区别,还有乌梅无法摒弃的烟熏味道,就讲了这么个小故事,大家全当一乐,下面,书归正传,我们具体来聊聊乌梅的日常使用方法。

01

咽痒、干咳

近日的小儿久咳多于“支原体感染”有关,而支原体所致的咳嗽又多属风温之邪,易耗气伤津,所以病后调理的思路,会与以往的风寒外感时稍有不同。

风寒上受,多需辛散解表,疏风散寒,所选之药多为辛温发散之剂,病后调摄多需顾护脾胃,以养阳气,而风温之邪,易炼液成痰,易伤津耗气,止咳时宜选“复方鲜竹沥”之类轻柔凉润的化痰止咳之品,久咳调护时更需顾护津液。

而酸敛肺气,止咳平喘,又善生津止渴的,当然就要数乌梅了。

图片

治久咳不已:乌梅肉(微炒)、罂粟壳(去筋膜,蜜炒)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睡时蜜汤调下。

——《本草纲目》

图片

《本草纲目》用两味酸收敛肺之品之久咳喘促,这也是很多止咳中成药中含有罂粟壳的缘由,而我们自己调摄养护,当然无需用到罂粟壳这等级别的止咳药。

如果咳嗽已止,仅遗留喉咙干痒,偶尔可见几声咳嗽时,可自制“乌梅糖作含片”即可。

在附近药店购买乌梅,简单清洗,然后上锅隔水蒸30分钟左右,待乌梅吸水变软后,下锅,晾凉把里面的核挖去,把乌梅肉放入干净的玻璃容器中,倒入天然蜂蜜,密封,浸泡3~5天,待咽痒,想咳嗽时,取出一颗含着,清润增津。

当然,乌梅白糖汤和三豆乌梅白糖汤也是可以的,只是乌梅糖含服更能在短时间内,让口腔中津液丰盈起来,适合于咽喉津液不足或干咳不适;而乌梅白糖汤则是汤剂形式,更适合热病之后,缓补地给身体补充津液。

02

过敏

“过敏性疾病”是近几十年才逐渐增多的疾病,其实,在我们还在为吃饱穿暖做努力,每天都与大自然亲近的年代中,伤寒、劳损性疾病很多,但鲜少会有对应鸡蛋、小麦、花粉、尘螨过敏的问题。

一方面,我们都说“温室里的花朵难以抵抗风雨”,而我们却不由自主地把孩子们养在一个个“惬意的温室”中,替他们遮风挡雨,周围的环境一日比一日干净,不知道昆虫是何物,更没接触过属于“自然的季节变化”,身体当然也就不知道花粉为何物了。

另一方孩子“生病”“点滴、激素、频繁用药”“病后过度喂养”“积食后再次生病”,又形成了一个个小的循环,不断消耗着身体的“正气”,让原本并不过敏的孩子,逐渐过敏,李可先生曾说过,过敏性疾病的存在,与“阳虚”和“伏邪”有着很大的关系。

而一味地“躲避”伏邪,并不能改变正气不足的本质,而怎样才能扭转过敏性问题呢?

“祛风固表”是一种思路,“过敏”出现时常常会有眼睛痒,鼻子痒,打喷嚏,皮肤痒,红肿起疹子,甚至气促,这边是“风邪为患”时的一般表现,所以,对于此类问题我们要一面防风,一面固表,比如“乌梅+黄芪”的药膳就是此理。

药膳:

1、乌梅10克,黄芪20克,提前浸泡20分钟左右,煎煮30分钟关火;

2、以此汤之“做水”,熬粥;

3、若脾胃较弱的宝宝可以在上方中加入5克白术,3个大枣,喝粥时也可佐少许白糖调味。

若素有过敏的孩子可取此药膳做日常调理之方,一周1~2次即可,以求益气固表,防风祛邪,改善过敏。

这就是一些适合孩子们的“乌梅”使用方法了。

秋冬交替之季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酸性食物的摄入,上周我们说了“消食化积”的山楂,今天说了柔肝缓急,敛气生津乌梅,下周我们再聊聊“美味可口的石榴汁又是如何作为药膳调理身体的”。

好了,我们下期再见。

人划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