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爻与彖:对《周易》两个基本概念的重新思考

 抱雪斋读易笔记 2023-10-31 发布于上海

今日读到马明宗一篇文章:

清华简《筮法》与“爻”的本义——兼论《周易》的“彖”和《筮法》的“屯”

本篇文章根据清华简《筮法》,对于易学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提出了新的看法。

一个是“爻”,一个是“彖”。

话不多说直接上结论。马明宗认为:

《周易》中的“爻”也是强调“道之变动”,是“效天下之动者”,“爻”的含义并非是指从筮数“七”“八”抽象化而来的阴阳符号,而是对筮数“六”“九”两个变爻的特指。清华简《筮法》中,阴阳符号由筮数“六”“七”代表,由纯粹的阴阳符号组成的乾坤二卦称为“屯(纯)”;而在《周易》中,筮数“七”“八”抽象而来的阴阳符号称为“彖”,“彖”的内涵应该就是来源于“屯(纯)”,义为不杂、不变。

简单来说,“彖”字的本字是纯(屯),意为纯粹不杂,在易卦中指不变易的数,“爻”字的本义是混杂相交,在易卦中指会变易的数。

有关“彖”和“爻”都是数字这一点,可以在海昏侯墓中的易占竹简中得到印证。

海昏侯墓中的易卦中也都有两组数字,分别是“彖某方某数”和“饺(爻)某方某数”。

比如:

比如《周易》第一卦《建(乾)》,后面就写着:

彖北方一。饺北方一。

可见在古人眼中,“彖”和“爻”确实是一对相反的概念,前者表示纯粹不变,后者表示混淆变易。

把卦中数字分别称为“彖”和“爻”的做法,应用到《周易》里面来,就会得到一些新的启示。

首先,易传中有《彖》,是专门解释《周易》卦辞的,所以《周易》的卦辞又称为“彖辞”。

既然“彖”的意思是纯粹不变,那么彖辞实际上描述的是全卦象不变的情况。比如“元亨利贞”四字是对乾卦六画纯阳的卦象而言。

而“爻”的称呼则是从卦画发生变化的角度来说的。

比如乾卦的“初九”,从卦画本身角度来说,乾卦卦画中的“一”这个符号实际上是数字“七”,如今被称为“九”,说明的是这个卦画在作者眼中已经发生了变化,从“七”变成了“九”,九为阳数之极,阳极生阴,乾卦初九变化之后就成了《姤》卦,所以《左传》里面蔡墨引用初九爻辞的时候就说:“《乾》之《姤》”。

又如乾卦六画皆发生变化,全部的“七”字变成了“九”,就叫“用(通)九”,蔡墨称之为“《乾》之《坤》”,整个卦的阴阳属性全变了。

再如《观》的第四画,原本为写作“- -”的数字八,在爻题中却称为“六四”,实际上也是从卦画已经发生变化的角度来称呼的,在作者的眼里,《观》卦的第四画实际上是另外一个卦,也就是第四画与《观》相反的《否》。

综上所述,可以知道易纬《乾凿度》中所说的“阳以七、阴以八为彖”、“阳变七之九,阴变八之六的说法完全符合《周易》对各个卦画的称呼:所有被写作“七”的卦画都被称为“九”,所有被写作“八”的卦画都被称为“六”!

由此得出两个结论:

第一,《乾凿度》是一部先秦古书,所记载的易学部分内容已经涉及易学本源,远远要早于《周易》成书时间,绝不能因为它是汉代面世就把它当成汉代的书。

第二,《周易》的“彖”和“爻”充分体现了不变和变易的阴阳转化思想,其中蕴含的哲理和数学思想更可以上溯至万年以前开始的数字卦时代,古老程度绝不是某些蠢货以可以想象到的。

举报/反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