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原路上的故事(6)——胸科医院“一把刀”

 书柜茶室 2023-10-31 发布于上海

顾恺时(1913-2005),江苏启东人。我国胸心外科的奠基者和开拓者,著名收藏家。

顾家原籍江苏太仓。顾恺时祖父顾西樵(1855--1934)。

顾西樵富而思贫,乐善好施,每年总要请人做一些薄皮棺材,送给无力殓葬的苦难人,此举称为“化材”。为安定社会秩序,顾西樵还发起创办了游民习艺所,将附近的一些盗贼、赌棍、烟鬼等收罗进去,进行教育改造。

1934年,因偶患感冒,顾西樵先生在上海辞世。国民党高官以及上海地方名流纷纷题词致哀,极具哀荣。蒋中正题词:西樵先生象赞 义方启后 蒋中正。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词: 西樵先生遗像 世有谷贻 林森。题词的还有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居正、戴季陶等,上海军政代表吴铁城、杨虎,上海名流虞洽卿、杜月笙等,另外还有军队部分将领。

父亲顾南群,毕业于日本爱知医学专门学校,1917年回国。1918年在上海创办南洋医院(后改为上海胸科医院、瑞金医院卢湾分院)、南洋医科专门学校,任院长、校长。

子承父业,少年时代的顾恺时就深爱科学。在上海中学读书时,他就和几个化学兴趣爱好者一起成立了学校的中华化学社。受父亲影响,他的志向还是当一名医生。

1931年,顾恺时在上海中学毕业,因品学兼优被推荐入天津南开大学生物系,后转入国立上海医学院七年制本科,1938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后在中山、华山、南洋等医院任职。

1947年,他和妻子成言嘉赴美进修,先后在美国梅育医学中心、哈佛大学附属马萨诸塞州医院学习胸外科。1949年,两人决计放弃国外优越工作生活条件,回国工作。

1957年,在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顾恺时创办了上海市胸科医院,并担任院长。

1958年,顾恺时与工程师邓振秋等人合作,造出了中国第一台人工心肺机。同年7月12日,顾恺时用人工心肺机代替一位12岁少女顾永贞的心肺功能,血液暂时通过这台机器在体外循环。顾恺时抓住这位患有右心室漏斗部分狭窄病人的心脏暂时休息的片刻,迅速把她的右心室上一块1厘米大小的多肉切除了。病人在手术中全身血液在人工心肺机内循环八次,仅用了12分30秒,手术圆满成功。这是上世纪50年代末中国医学界一个标志性的事件,震动全球医学界。

有“顾一刀”美誉的顾恺时还开创了中国胸心外科数个“第一”:在国内施行第一例全肺切除获得成功;1954年发明了“骨膜外塑胶球填塞术”和“肺切除并行胸廓成形术”;1957年创制成功无缝塑料纤维人工血管,为我国血管移植开创了新途径;1960年首创心脏二尖瓣扩张器进行二尖瓣分离术,被中外医术权威称“伟大的外科学家”和“医术惊人”等赞词,为我国医学界赢得了国际盛誉。

顾恺时生前曾住太原路45弄。

漫步在太原路上,很多建筑的门前都有一块标着“衡”字的标识牌,规格再高一级的保护建筑,则还有一块石头牌子,上书“优秀历史建筑”和简单介绍,有的还有一块黑底圆形的石牌,上面用金字标出“建筑可阅读”字样,以及带有金色勾边的书本+建筑造型的图案。扫描石牌上的二维码,可以看到稍微详细一点的介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