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 | 这般“率直”不可为

 新用户75266912 2023-10-31 发布于重庆

 在一节五年级以“描写春景”为专题的作文课上,老师选择了一位学生的习作片断加以评析。

看得出来,与前面的佳作相比,这个片断出自一位中下水平学生之手,对“春雨”的感受虽然独特,但语言较为稚嫩,特别是结尾处“我愿化作春雨滋润着祖国大地”,口号化的痕迹比较严重,削弱了文章本来的淳朴。

老师在肯定了这位同学的独特体验后,似有意无意地勾了一句:“结尾这句话好像在哪篇文章中读到过。x x,这句话是哪儿抄的吧? ”师出此言,全体愕然,所有的目光“唰”地射向那位“罪在抄袭”的同学。听课者也难免好奇地搜寻这位被当场“揭穿”的不幸者。

见那位同学没有应答,老师“鼓励”了一句:“别怕承认!”不知道是鼓励之下必有勇夫,还是迫于压力,那位同学终于点了一下头。于是老师笑得灿烂了:“为她的勇敢、诚实鼓掌!”

当我正为学生这么快走出“阴影”而舒一口气时,又听到老师的一句安慰:“别哭,我们不是想批评你。”

难以想象,在短短的两三分钟里,这个可怜的孩子内心经历了怎样的风暴,被逼着“诚实”,被迫着“勇敢”,看似鼓励,似是安慰,实际上在众目睽睽之下早已没了自尊,连找个地缝钻进去的机会都没有……

平素就知道这位老师心直口快,在这节课中也多次领略到她的快人快语。但如果置学生的“自尊”于不顾,这样的“率直”便算不上是一种风格,而是一种伤害了。

依这位教师的秉性,和她相处五年的孩子们早就应该习惯于她的这种“率直”,早就应该见惯不惊了。可涌出的泪水告诉我们,这样的“率智”却是有那么一点残酷。

诚然,我也并不赞成孩子们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禁受不了一点风吹雨打。但教育的前提是尊重,教育的出发点是帮助,其方式绝不是曝光学生所犯的错,令其不堪被公众目睹。

后面这位老师又找了个机会表扬了这位同学,并调侃:“今天这节课,x x收获最大,又是哭又是笑的。”教室里响起一片善意的笑声。

看惯了许多公开课上的虚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欣赏这位老师的心直口快。也许学生并不需要过度保护,但教师要把握好“率直”的度,不可率性而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