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散之为什么到晚年叮嘱孙女学书要诀“草书最后学,学之害了汝”

 邓保子 2023-10-31 发布于广西

回顾一下林老的学书法艰苦历程。晚年以大草名世,却十分注重正书基本技法的练习,他临写过大量名碑法帖,自云:“由唐入魏,由魏入汉,转而入唐,入宋、元,降而明、清,皆所摩习。”

林散之为什么到晚年叮嘱孙女学书要诀“草书最后学,学之害了汝”
林散之为什么到晚年叮嘱孙女学书要诀“草书最后学,学之害了汝”

林散之23岁书《四时读书乐》放大

林散之为什么到晚年叮嘱孙女学书要诀“草书最后学,学之害了汝”

林散之23岁书《四时读书乐》全篇

林散之为什么到晚年叮嘱孙女学书要诀“草书最后学,学之害了汝”

林散之临《孔宙碑》

这句话是源于他书赠孙女的一首诗:“学字要守法,乾坤寻规矩,先从楷书学,再向行书辅。草书最后学,学之害了汝,浅浅今数言,诚恳非泛语”。可以说这首诗也是他的书法成功的秘诀。

林散之为什么到晚年叮嘱孙女学书要诀“草书最后学,学之害了汝”

林散之临《礼器碑》

林散之为什么到晚年叮嘱孙女学书要诀“草书最后学,学之害了汝”

林散之总结自己的学书经验时说:“学楷书之后,应由楷入行,不能一步就人草书。不然,易于狂怪失理,钉头鼠尾,诸病丛生。

他谈到自己书法的启蒙老师范培开说:“范先生可惜没有走这条路,学唐楷之后就攻草书,当时就有识者评他太狂,太怪了,一步之差,终身不返,可惜!可惜!”,这也正是林散之晚年总结自己和恩师的经验教训,得出的学书真经。也用亲身经历现身说法,诠释了上面那首诗所概括的学书之法。

林散之为什么到晚年叮嘱孙女学书要诀“草书最后学,学之害了汝”

林散之自作诗《暮登鸡鸣寺》

林散之还曾对自己的女婿,著名书法家李秋水说过:“宜学六朝碑板,继学二王,再进而入汉魏,其气自古不俗。草书宜学大王《十七帖》精印本;行书宜学僧怀仁《集圣教序》,有步可循,自然入古不俗矣。”其宗旨还是在强调学字要从有法,应从正书楷书学起,才有根基。这出自肺腑的忠告,是对学书的教导,也是他一生学书的心得总结。

林散之为什么到晚年叮嘱孙女学书要诀“草书最后学,学之害了汝”

林散之临李邕书

林老一生把学习古人的书法认为是做大学问的基础,直到古稀之年,仍然不地临习汉碑古隶,在他的作品集中我们不难发现到61岁临写的《礼器碑》、《张迁碑》,69岁临写的怀《自叙帖》。70岁临写的《淳化阁帖·王羲之书》,73岁临写的《孙过庭书谱》75岁临写的钟《宣示表》。他曾一再告学生,“真学问是苦练出来的,做不得假。”

林老强调苦练,其间对“守法”的正确认识,是到达这种境界的必备的中介,林老对此体悟极深。

林散之为什么到晚年叮嘱孙女学书要诀“草书最后学,学之害了汝”

1985年1月,林散之在书法选集的自序写到:“余初学书,由魏入汉,转而入唐,入宋、元,降而明、清,皆所摹习。于汉师《礼器》、《张迁》、《孔宙》、《衡方》、《乙瑛》、《曹全》;于魏师《张猛龙》、《贾使君》、《爨龙颜》、《爨宝子》、《嵩高灵庙》、《张黑女》、《崔敬邕》;

林散之为什么到晚年叮嘱孙女学书要诀“草书最后学,学之害了汝”

于晋学阁帖;于唐学颜平原、柳诚悬、杨少师、李北海,而于北海学之最久,反复习之。以宋之米氏、元之赵氏、明之王觉斯、董思白诸公,皆力学之。世称右军如余十六岁始学唐碑;三十以后学行书,学米;六十以后学草书。草书以大王为宗,释怀素为体,王觉斯为友,董思白、祝希哲为宾。始启之者,范先生;终成之者,张师与宾虹师也。此余八十余年学书之大略也”

林散之为什么到晚年叮嘱孙女学书要诀“草书最后学,学之害了汝”
林散之为什么到晚年叮嘱孙女学书要诀“草书最后学,学之害了汝”

这是散之老人书法观给我们的启示,这些启示并不深奥,却值得我们去认真修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