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为临床医生,你有没有诊断和用药洁癖?

 呼吸科的故事 2023-10-31 发布于浙江

患者是一位60多岁女性,10月中旬发病,主诉是4天内反复晕厥3次。患者在4天前在家中上卫生间时突发晕厥摔倒,有短暂意识丧失,后自行恢复,未予就诊。第二天再次出现相似情况,在屋内活动后晕厥摔倒,被家人立即送到医院就诊,在急诊室检查头颅CT显示有头皮挫伤,但并没有发现脑血栓和脑出血。同时医生查体发现患者发热,追问病人表示也有一些干咳,于是怀疑肺炎,行肺部CT检查显示“右上叶斑片状影”。因为并没有发现严重病变,且患者拒绝住院,于是给患者开了一些头孢回家。

第4天,患者再次出现晕厥乏力,患者家属再次将患者送入院,神经科医生认为颅内影像检查没有明显异常,因此建议由呼吸科收治。入院后完善检查,结果发现患者白细胞增高(1.4万/ul),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260mg/L),PCT也增高(3.57ng/ml,正常0-0.5ng/ml),诊断重症肺炎,给予患者美罗培南抗感染治疗。

当时是治疗的第三天,患者仍然是高热,体温最高达到39.6摄氏度,当地医生想问我接下来如何处理,要不要加药?还是换药?另外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和肺炎有没有关系?

我看到体温单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患者虽然有高热,但是没有明显畏寒寒战,而且脉搏相对不快(在80-90次/分),存在相对缓脉。另外我发现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均较明显增高(升高在正常上限2-3倍)。进一步了解到患者生活在郊区,自已家中饲养几头鸡鸭。

于是我将病人情况总结如下:

  1. 老年女性,有禽类接触史;

  2. 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

  3. 高热,但没有寒战;

  4. 查体有相对缓脉;

  5. 血CRP和PCT明显增高;

  6. LDH和CK同时增高;

  7. 肺CT示单叶实变;

  8. 广谱抗菌素治疗无效;

当我将这些特点列出后,胸有成竹地对他们说--这是鹦鹉热,病原微生物是鹦鹉热衣原体,停掉美罗培南,改用多西环素。但是当地医院没有多西环素,那我说用喹诺酮类药物也可以(左氧氟沙星或莫西沙星)。由于当地只有左氧氟沙星针,于是他们用了左氧氟沙星。当然由于鹦鹉热明确诊断的方法,目前在我国缺少免疫检测方法,通常可以采用宏基因二代测序法明确。

一周后,我再次来到这里,询问这个患者情况,由于患者家庭经济困难,因此拒绝了基因测序,但是在加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后症状的确有明显改善,体温2天后恢复正常了,各项指标都在好转。这时我看到医嘱单里还有美罗培南这个药,我很惊讶,问为什么不停掉这个药?答案令我吃惊,是因为患者前期高热,他们怕单用左氧氟沙星不能控制体温,所以仍然继续使用。

我叹了一口气,虽然我们没有做二代测序来帮助明确诊断,常规血培养也是阴性的(其他一系列的病原学检测也都是阴性的)。但是,我们根据病例特点已经可以大致推断是鹦鹉热衣原体了,美罗培南对于衣原体是无效的,在这里除了浪费医疗资源以及可能给病人带来伤害,又有什么价值呢?

我们有些临床医生临床思维的训练还不够,或者日常工作中还有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我称之为诊断洁癖。当我们收治一个病人,我们首先要对诊断尽可能细致和准确一些,以肺炎为例:我们在询问病史和查体以及观察体温单、化验单时就要思考,这是不是感染性肺炎?是什么病原体感染的?我们经验性用什么药?需要不需要联合用药?

我在《抗菌素管理,需要持续的科学的管理》说过,我们有不少医生习惯联合使用抗菌素,甚至三种以上的抗菌素,导致DDD值很高,不仅是医疗资源的浪费,也可能后患无穷。细菌耐药、菌群失调、过敏症泛滥、药物本身附加损害,等等问题需要我们警惕和重视。

养成临床工作中,诊断和治疗疾病时要有一点“洁癖”,不要漫无目的地凭感觉用药,能少用药就少用药,能用简单的方法解决的就尽量不用要复杂的方法去解决。

说实话,临床医生的”洁癖“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需要我们不断地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也不能带来什么实质的好处。但是,对医生的成长是有益的,只有不断用这样的”洁癖“要求自己,反省自己,才有可能在日积月累中获得真实能力的飞跃。

参考文章:

我是如何诊治肺炎的?(1)—兼谈肺炎诊治的临床思维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一个不应该陌生的“重症肺炎”

没有二代测序,我们如何提高肺炎的诊治水平

头痛高热肌酶增高治疗惊心动魄  二代测序明确病原立奇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