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认为:很多疾病发生的原因之一,就是来自晚上不良的饮食习惯,晚餐吃得太晚了、晚上的食物吃错了,以下很多疾病就会不请自来。
可可先来问问大家,都是几点吃晚饭的?
我们可能也听过“晚上吃的苹果是毒苹果”的说法,虽然“毒苹果”的说法过于夸张,但是苹果确实不太适合晚上食用。
这是因为苹果中含有丰富的果酸和纤维素,这些物质在日间可以促进消化,但夜间活动量少,则可能对胃造成额外负担,容易引起腹胀、便秘等症状。

尤其是在晚餐中或者刚结束晚餐后不宜进食苹果,会更易增加消化负担,导致肠道不适。
其实除了苹果之外,可可还想提醒大家,以下这些食物也不宜在晚餐时多吃,而且晚餐还有一个“最佳时间”,错过了可能会影响寿命,疾病找上门……
辣椒素会对人体消化道粘膜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引起灼烧感,一方面容易导致腹泻,另一方面如果在肠胃内停留过久,可能加重胀气、炎症、溃疡等。
《国际心理生理学》一项研究显示,晚餐添加辣椒、芥末等辛辣调味品,会导致受试者中3/5的人睡眠质量变差,因此晚餐吃辣一定要节制。

脂肪类食物会刺激胆囊收缩和胆汁分泌,延缓胃排空速度,平均需要5~6个小时才能排空。如果晚餐食用过多的高油脂食物,很容易导致胃积食。
此外,糯米和糯米制品也比较难消化。这是因为糯米的淀粉结构和其他谷物不同,黏性更大,而且所含的植物纤维既多又长,极易造成消化不良,因此晚上不宜多吃。

晚餐及餐后不宜进食大量甜食,特别是高添加糖的食物,比如蛋糕、点心、糖果、高糖饮料等,有研究显示,睡前吃甜食的人群中,有将近70%爱做噩梦。
这是因为高糖易刺激多巴胺大量分泌,引起脑电波传导兴奋,可能造成入睡困难、多梦、易醒。

浓茶、奶茶、咖啡等含有较多的咖啡因或茶碱,属于中枢神经兴奋剂,能够驱散睡意并引起大脑兴奋,让人难以入眠。
而且,咖啡因还有利尿的作用,容易增加起夜频率,影响整晚睡眠。因此建议饮用时间不晚于下午4点,尤其是睡前2个小时内不宜饮用。
网上曾有过一项关于“国人晚餐习惯”的调查,结果显示——54.2%的人晚7点前吃饭,晚7~8点吃饭的人占33.3%,12.5%的人晚8点后才能吃上晚饭,晚10点后吃饭的人也不在少数。大家都是几点吃晚饭呢?
你知道吗,其实长期吃饭太晚,可能会产生诸多健康隐患,让你“身陷险境”!

一项研究通过对22:00吃晚餐和常规18:00吃晚餐的人对比调查发现,在同样热量的饮食下,相比18:00吃晚餐的志愿者,22:00吃晚餐的志愿者机体葡萄糖峰值水平会升高约18%,整夜燃烧脂肪的量会下降10%。
研究人员解释,这种影响在肥胖或糖尿病人群的身上可能更为明显,因为他们的新陈代谢本就受到损伤。
总而言之,该研究说明:晚饭吃太晚可引起夜间葡萄糖不耐受,降低脂肪酸氧化和动员,尤其对于早睡眠者来说,可能会促进肥胖、增加糖尿病风险。

人在睡眠时血流速度会减慢,若是晚饭吃太晚,未分解掉的血脂易累积在血管壁上,形成动脉硬化,最终可能发展成冠心病。
日本东京大学一项研究发现,胃黏膜上皮细胞寿命很短,约2~3天更新一次,更新在夜间胃肠休息时进行,此时受到进食“打扰”,会影响其修复,导致消化不良、胃肠动力减弱、胃炎等疾病。
晚餐如果吃得太晚,会促使消化液大量分泌,加重胰腺负担,时间久了可能导致胰腺炎,甚至诱发胰腺癌。

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全球卫生研究所一项研究显示:晚餐时间和睡眠时间间隔时间越短,癌症风险越高。
与晚上10点后相比,晚上9点前进食,男性患前列腺癌和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平均降低18%;当晚餐到就寝间隔2个小时以上时,这两种癌症的发病率平均降低20%。

综上可知,吃晚餐的时间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那究竟什么时候才是“最佳晚餐时间”?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最为推荐的晚餐时间为傍晚6-7点;若是加班人群,可以准备三明治、泡燕麦等方便食物吃,也可以就近先吃晚餐再加班,从长远看对身体更有益。
这里的“少”既指总摄入量,也指高脂、高热量食物的摄入量。
晚餐吃太饱,容易加重肠胃负担,增加胃肠疾病风险;加上夜间运动量少,导致人体消化吸收不完全,也会增加肥胖、糖尿病、脂肪肝等疾病的风险;此外,还易导致失眠多梦,久而久之可能引起神经衰弱,甚至增加老年痴呆风险。
一般来说,早、中、晚餐的热量占比遵循“3:4:3”是较为科学的,并且吃到7分饱就差不多了。如果实在不小心吃多了,或者吃得太晚,可在饭后饮用消食化积茶,能健脾益胃助消化。

【消食化积茶】
材料:山楂5克、白术3克、神曲1克、花茶3克。
做法:沸水冲泡10~15分钟即可。
提示:腹泻人群最好用炒白术,服用前可咨询医师。
①有荤有素
由于夜间人体对脂肪的消耗能力下降,所以应少食油脂。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团队发现,晚餐摄入过量动物蛋白,会使心绞痛和心脏病风险均升高44%;而若以素食为主,心脏病患病率将降低约10%。
建议晚餐荤菜和素菜比例为1:2或者1:3都可以。特别是绿叶青菜,可补充大量膳食纤维,帮助减少对胆固醇的吸收,建议成人每天食用300~500g。

②有粗有细
适当食用粗粮、杂粮有助于补充各类维生素、矿物质、抗性淀粉和膳食纤维,可促进肠胃蠕动、维护肠道菌群平衡。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成人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g,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

但粗粮食用过多不利于消化,可与细粮按1:1或1:2搭配食用。比如活动量并不是很大的成年人,一天吃250~400克主食,其中1/3就可以是杂豆、燕麦、藜麦、荞麦等粗杂粮。
①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
B族维生素能调节新陈代谢,增强神经系统的功能,帮助消除烦躁,促进睡眠。
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物有黑米、芸豆、黑芝麻、豌豆等等。

②含有色氨酸的食物
色氨酸在人体内代谢后会生成5-羟色胺,它能抑制中枢神经兴奋,产生困倦感,对晚上经常失眠以及睡眠质量不好的人群比较有效。
在食物中,小米、南瓜子仁、腐竹、紫菜、黑芝麻等食物的色氨酸含量都较高。
③含有钙和镁的食物
这两种元素是天然的放松剂和镇定剂,牛奶中含钙量丰富,而镁主要存在于坚果之中。二者搭配起来适当食用,可以称得上是“助眠佳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