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发现“太上老君”墓?天降暴雨,山流血水,出土神秘象形铭文

 桃子的图书馆zt 2023-11-01 发布于江苏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丨花欲燃吖

1947年的某一天,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的一个山头,突然天降暴雨,地面上不断向外渗出鲜血,逐渐流成一条和其他泥地泾渭分明的红线。专家赶到现场后大惊失色:这是“太上老君”的墓地。

在考古专家到此地勘测之前,村民们看着红线奇怪,也有几个胆子大的带着几个壮年小伙对着红线就开挖,结果挖出了一个不小的朱砂坑,坑里都是宝贝,出土了不少铜碗铜器。但此时并没有声张。

五十年后,1997年初,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决定对鹿邑县的“三清宫”遗址群进行清理,连续几天的勘测工作,发掘了不少墓葬,横跨春秋两汉等年代。但这些都没有引起专家们的兴趣,因为他们此行来到这的目的是“三清宫”。

鹿邑的“三清宫”和全国其他地方的道观不同,三清宫大都是用来祭祀和供奉老子的作用,而鹿邑三清宫所在地传闻是老子的出生地。因此,专家们一直抱着很大的期待,希望能在这里发掘出老子的墓葬,让这位被封为道祖,传闻是太上老君化身的道家高人形象更具体,让历史更真切。

图片

在发掘现场,有一个村民主动报告,距离他们工作百石余米的地方有一个黄土台地,那里五十年前曾经发生过诡异的一幕。听到这里,专家们立刻心领神会,坑、朱砂、青铜器,这几个关键词结合到一起,一个祭祀坑的雏形便出现在大家脑海中。

鹿邑的三清宫遗址群共分为三部分,前宫,后宫以及隐山遗址,而这个疑似祭祀台的地方就在隐山遗址。

当时全国兴起一股认领名人出生地的风潮,而老子的出生地在鹿邑这一说法也有些动摇,这些考古学者们急于证明老子在鹿邑的存在,并决定对隐山遗址进行勘测,主要针对春秋时期的墓葬进行发掘。

就算找不到老子的存在,也能在这一时期找到一些三清宫人类活动迹象。

考古队在隐山遗迹上开始打探方,其实在他们专业的眼中看来,这里有一条生土和熟土泾渭分明的界限,一目了然,但对于不熟悉土质的人来说,根本分辨不出区别。1997年9月,这里的勘测有了新的进展,大家发现了一个拥有两条斜坡墓道的中字型墓葬,显然墓葬规格不小。

这让大家离老子的归宿地真相又近了一步。

图片

11月份,有了墓道的准确范围,大家正式对隐山墓进行发掘工作,可这座大墓似乎总在和学者们开玩笑,让大家的心犹如过山车一般,七上八下。

起初,大家发现这个墓葬有一些圆柱形的回填土,说明这个墓葬被人扰动过,至于是什么原因无从得知,最大的可能就是曾经是一个盗洞,被后人又回填上了。

那么,这个盗洞通向何方,又到达了哪里呢?

最重要的是类似的盗洞还不止一处,如果盗墓贼真的得手,那这座疑似老子墓的结局不堪设想。

专家们心事重重的继续手上的工作,很快就墓室的四角又发现了回填土的迹象,紧接着在填土三米深处,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灰土坑,盗洞也随之消失了。

可专家们的心情并不雀跃,一部分人认为盗洞消失,意味着盗墓贼并没有进入到墓室,另外一部分人认为这个灰土坑就是一个巨大的盗洞,他们越打越深,面积也逐渐扩大。

因为在这个灰土坑里,墓室原本应该有的夯土不见踪影。

考古领队张志清并没有灰心,而是带着大家继续奋战。

很快发掘出了一个二层平台,上面有涂满朱砂的骨骼,应该是墓主的人牲,用来殉葬。由于下部塌方严重,已经无法确定这些人殉的性别,不过根据以往的经验,专家们认为这应该是16岁左右的少女。

图片

隐山遗迹总算有了点新发现,但是考古工作并不顺利,这时候的天气渐冷,白天下雨,晚上上冻结冰,而且在九米深的地方又发现了地下泉水,用水泵24小时往外抽水,对工作人员,对这座墓室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而且,这些人殉的出土,让专家们心头又蒙上一层疑云。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1998年的开春,土层软化后,所有积水抽干净了,大家如愿以偿的进入到了南墓室。

前庭有八个殉人,身上涂满朱砂,形态各异。这几具遗骨相比之前平台上的遗骨,还比较好辨认。2具30岁左右的男性,3具20岁以下的女性,还有8具5到10岁的儿童。

这些人殉应该就是早期墓主的奴隶,在他们那个时代,所谓的奴隶就是一种可以说话、干活的高级工具,和牲口无异,没有人类尊严。因此,墓主魂归之时,这些奴隶也会被残忍杀害,随主而去。

墓葬清理到这,专家们已经知道这和老子已经越来越远了。一个备受推崇的道祖难道会在死后采用人殉吗?还是如此大规模的,简直难以置信。

墓中有四个椁室,布满了文物,但都比较单一,尽管都是一些造型精美,精工细作出品的陶器,可在专家看来,这些文物完全不值得他们如此大费周章的发掘。投入产出不成正比。

正当大家兴趣索然时,这个墓葬又有了新的发现。原来墓主人的随葬品摆放十分有规矩,200多件陶器下,便是235件青铜器,礼乐器,车马器等种类繁多,造型各异。这些青铜器上不少附带铭文,而铭文的出土更是让大家把目标又放到了老子身上。

图片

其中一个铭文上有两个甲骨文字,第一个字难以辨认,第二个字则是一个清清楚楚的“子”字,一个人便说难不成是“老子”。而且墓中出土了不少方形青铜器,在先秦时期,随葬方形器越多,地位越高。不排除以老子当时的地位,可以破格下葬。

后来,大家在郭沫若的书中找到了真相,这几个象形文字被证实是“长子口”,并非“老子”。而后,又不断的从墓中出土了48件带有长子,和长子口字样的铭文。

经过史籍查证,这个墓葬的主人可能就是一个叫“长子”人,曾经归属周朝。后来这个长子族群不断的迁徙和演变,和现在的“张”姓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墓葬发掘至此,总算告一段落,尽管和“老子”没有瓜葛,可也算不虚此行,在大量的青铜器下方还有一层珍贵的玉器,足以说明墓主生前地位的显赫。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