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紫禁城水晶宫,看明朝皇帝们见过没见过的御窑瓷器

 灯下悦读 2023-11-01 发布于广东

紫禁城内水晶宫

传说紫禁城里有一座“水晶宫”,徜徉其中似琉璃世界,俯首侧目观景赏鱼,颇有一种现世水族馆的感觉。而这个所在,即东六宫的延禧宫。

延禧宫,初名长寿宫,明嘉靖年更名延祺宫,清代改为延禧宫,为“迎福请喜”之意。可惜,道光二十五年一场大火,除宫门外,全部焚毁殆尽。直至宣统元年,清室在原址上开始兴建一座风格迥异的西洋式建筑——“水晶宫”,有别于紫禁城内统一风格的红墙碧瓦,这座宫的设计别出心裁,以汉白玉雕砌,殿顶是五座的西式亭子,铸铁架构,墙壁和地板均为玻璃,而在玻璃夹层和楼阁下面的环池中更是可以蓄水观鱼。隆裕太后甚至为之题了匾额——“灵沼轩”,可想而知建成后会是多么的美轮美奂。无奈,随着辛亥革命爆发、皇室退位,这座“水晶宫”成为了紫禁城中唯一的“烂尾工程”。现在,呈现在众人面前的只有一副骨架,那种旷世美景只能脑补了。

【明代御窑瓷器】

如果说国际上哪一个国家的名字代表着双重意义,那么一定有China!举世闻名的不仅是“中国”的国家之名,也是在指享誉世界的“中国瓷器”!

宋代时,成百上千的瓷窑在大江南北争相绽放、呈百花争艳之势,而经元代过渡之后,至明太祖朱元璋设立景德镇御窑厂烧造宫廷御用瓷器,几乎变成了由景德镇的瓷窑一统天下的局面。明清两代,景德镇御窑瓷器便成为了皇室御用,专供皇帝独享,直供紫禁城。而延禧宫的明代御窑瓷器展,便是一场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洪武、永乐、宣德瓷器的对比展。

步入延禧宫,展厅内的灯光并不十分明亮。走到一侧玻璃展台前,附身细看,一件件绝世珍宝,在灯光的映射下,散发着柔和的光芒,呈现着各自的风韵多姿。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杂釉彩、素三彩,诸多明代瓷器能够在此汇聚一堂,异彩纷呈……纷繁的色彩、婀娜的形态,让人目不暇接,真可谓是一场明代瓷器的饕餮盛宴!

清新优雅——青花、釉里红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於碗底/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一曲《青花瓷》唱出了明青花的神韵——淡清新而优雅。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应天府(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不久,便在江西景德镇建了御窑厂,成为明代最早的官窑。所以,明代的第一代青花瓷便是“洪武青花”,且受元代风格影响很大。

接下来就到了永乐时期,比起器型粗大,胎体厚重、青色偏灰、纹饰粗放的洪武青花,永乐青花更加圆润、灵巧、清秀。而且永乐时期承上启下,创烧出了许多新器形,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天球瓶”!

明代的青花瓷在中国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的青花瓷中影响深远,洪武、永乐、宣德、成化、嘉靖、万历青花。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巅峰,以制作精美著称。而其中,尤以大明成化年间的青花最为明净素雅!而青花色泽的差异基本上是因为青料矿石的不同。永乐、宣德青花瓷器用的是自中东进口的“苏麻离青”,而典型的成化御窑青花则是使用江西省乐平县的“平等青”,亦称“坡塘青”,而嘉靖至万历时期的青花则用的是江西省上高县的“石子青”。也因此, 历朝历代的青花瓷器才各自有了不同的风格。有的色泽鲜艳夺目,犹如蓝宝石般;有的色彩雅致凝重,层次分明;有的色泽柔和,淡雅清爽。

▲明成化 青花包袱纹盖盒(景德镇考古研究所藏,因青花发色欠佳而落选。)

▲明成化 青花云龙凤纹盘(景德镇考古研究所藏,内底所绘五爪龙的一足画成六爪,可能是因此而落选。)

▲明成化 青花海水翼龙纹盘(故宫馆藏,内底所绘翼龙,亦称“应龙”,中国民间有“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之说。纹饰承袭宣德青花海兽纹高足杯。)

▲明成化 青花缠枝莲纹葫芦瓶(故宫馆藏,此葫芦瓶造型圆浑,为明中期葫芦瓶典型式样。)

青花和釉里红,二者其实是同工不同色,都是高温釉下彩瓷器,只是着色的金属氧化物不同,前者的青蓝色来自铁和锰,后者的红色来自铜。

不过,釉里红的烧制温度非常考验窑工的火候,成功率远低于烧制青花瓷,所以,历史上只有元代,明代永乐、宣德时期,以及康乾盛世,充分的烧造过釉里红,其他时期非常的罕见。

▲明成化 青花矾红彩海水龙纹碗(景德镇考古研究所藏。)

▲明成化 青花矾红彩云龙纹盘(故宫馆藏。)

▲明成化 釉里红云龙赶珠纹盘(景德镇考古研究所藏。)

▲明成化 釉里红三鱼纹碗(景德镇考古研究所藏。)

轻盈秀丽——五彩、斗彩

明代永乐、宣德之后,彩瓷盛行。除了颜料增多、彩绘技术提升、以及白瓷质量提高等原因之外,归根结底,还是看各朝皇帝的好恶。皇帝青睐的,自然要多研究、多烧制,而皇帝的品位也极大的影响了御窑瓷器的烧制方向和审美取向。

成化御窑五彩瓷器传世和出土均不多,可分为“纯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两大类,都是釉下青花和釉上诸彩相结合的一种彩瓷,但绘画工艺不同。如果说纯釉上五彩瓷器,是以釉下青花为主体框架,釉上彩更似是锦上添花;那么青花五彩瓷器,则是以釉下青花为陪衬,釉上彩绘为主打。换言之,未施釉上彩的斗彩瓷器,可以被视为一件有着完整淡描图案的青花瓷;而未施釉上彩的青花五彩瓷器,仅是一件局部着色的半成品。

纯釉上五彩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成化斗彩”。明代的五彩瓷器中,成化斗彩以胎薄、小巧、色俏,让人爱不释手。鸡缸杯、高士杯、三秋杯、天字罐等均为斗彩瓷器精品,其中最为举世闻名的当属“成化斗彩鸡缸杯”。而我,最早知道“成化斗彩鸡缸杯”,是在一部描述发生在北京社会生活中各行各业的“虫儿”们身上的故事的电视剧《人虫儿》中的《沉浮古玩虫儿》里。

▲明成化 五彩缠枝茶花纹罐(故宫馆藏。)

▲明成化 斗彩蔓草纹直颈瓶(故宫馆藏。)

▲明成化 五彩满池娇图盘(景德镇考古研究所藏。)

▲明成化 斗彩天字罐

▲明成化 斗彩海水云龙纹天字罐

▲明成化 斗彩寿石花蝶图罐(故宫馆藏。)

▲明成化 斗彩菱形开光折枝莲纹盖罐(故宫馆藏。)

▲明成化 斗彩花蝶图盒(故宫馆藏。)

▲明成化 斗彩折枝葡萄纹杯(故宫馆藏。)

▲明成化 斗彩三秋杯(故宫馆藏。)

▲明成化 斗彩折枝花纹浅杯(磨款两件)(故宫馆藏。)

▲明成化 斗彩果树小鸟图高足杯(故宫馆藏。)

▲明成化 淡描青花鸡缸杯(斗彩半成品)(景德镇考古研究所藏。)

▲清康熙 仿成化斗彩鸡缸杯(故宫馆藏。)

▲清雍正 仿成化斗彩鸡缸杯(故宫馆藏。)

色彩缤纷——杂釉彩、素三彩

一路走来,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从单一色调的青、红,至五彩纷呈,再到杂釉彩、素三彩的展区,那斑斓亮丽的颜色让眼前豁然一亮。

“杂釉彩”主要是指两色釉、彩瓷器,即在单一地色上绘另一单一色釉彩,说白了就是1+1。大致可分成两类:白地+单一色釉彩,或者彩地+单一色釉彩。比如白地酱彩、白地绿彩、白地黄彩、白地矾红彩,也有黄地绿彩、黄地紫彩、黄地矾红彩等,更是在成化时期创烧了矾红地绿彩和洒蓝地孔雀绿彩瓷等。

“素三彩”,是从明初景德镇御窑烧造的不含红色的杂釉彩发展而来的,创烧于明代成化时期。顾名思义,是指含有三种或三种以上低温釉彩的瓷器。但是,素三彩最显著的特点是不含红色。因为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红色代表喜庆,属于“荤色”,其他颜色则属于“素色”,因此,不含红色的三彩瓷才被称为“素三彩”,当然,这里的“三”不是一个限定数字,而是“多”的意思。

▲明成化 孔雀绿釉青花鱼藻图盘(景德镇考古研究所藏。)

▲明成化 洒蓝地孔雀绿釉锥拱云龙赶珠纹碗(景德镇考古研究所藏。)

▲明成化 黄地紫彩赶珠龙纹碗(景德镇考古研究所藏。)

▲明成化 白釉黄彩云龙纹碗(景德镇考古研究所藏。)

▲明成化 黄地绿彩云龙纹碗(景德镇考古研究所藏。)

▲明成化 白地矾红彩云龙纹盘(景德镇考古研究所藏。)

▲明成化 黄地堆绿龙纹盘(景德镇考古研究所藏。)

▲明成化 素三彩鸭形香薰(景德镇考古研究所藏。)

均匀纯正——颜色釉瓷器

明代御窑,除了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杂釉彩、素三彩瓷器之外,还有一类叫颜色釉。其中,成化颜色釉瓷器,五彩缤纷种类繁多,按照烧成温度,大致可分为高温色釉和低温色釉两种,以1250摄氏度为分界点。成化高温颜色釉有白釉、鲜红釉、祭蓝釉、青釉等,低温釉有孔雀绿釉、浇黄釉、瓜皮绿釉等。明万历年间王世懋《窥天外乘》一书记载:“我朝则专设于浮梁县之景德镇,永乐宣德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其时以腙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贵”。

白釉以永乐、宣德时期的评价最高,因其釉色洁白恬静而有“甜白”之称,而成化白釉“平净油光”更是独树一帜。在我看来,倒是感觉像是温润的玉器,或者说是泛着月光的柔美之色。

▲明成化 仿哥釉贯耳瓶(故宫馆藏。)

▲明成化 白釉菊花形盘(景德镇考古研究所藏。)

明代鲜红釉,亦称“祭红”,传承自元代高温铜紅釉,同样是在永乐、宣德时期发展迅猛。因其必须在1250-1280摄氏度的高温一次烧成,要求窑工对窑火温度把控极为苛刻,所以成品率极低。

▲明成化 里白釉外鲜红釉盘(故宫馆藏。)

▲明成化 祭红地白花云龙纹碗(景德镇考古研究所藏。)

祭蓝釉,创烧于元代景德镇窑,明代从洪武开始,历朝不断,以宣德时期的祭蓝釉瓷器颜色最为亮丽,如深邃的蓝宝石。

▲明成化 祭蓝釉盘(景德镇考古研究所藏。)

▲明成化 祭蓝釉白花云凤图碗(景德镇考古研究所藏。)

如此色泽丰润而精美的瓷器,当然也就被用来祭祀使用。按照明代祭祀制度,白釉瓷器被用作祭祀月坛,相对应的日坛用的是鲜红釉瓷器。而天坛则是祭蓝釉瓷器。

既然是御用瓷器,怎么少的了“黄色”?明成化的“浇黄釉”也非常有趣,使用的是“浇釉法”,即在高温烧成的素胎或白瓷上浇釉,再入低温碳炉焙烧而成,名副其实的“浇”黄釉。而从洪武至崇祯,经过历朝历代的努力发展,弘治时期终于烧出了一种淡雅娇嫩的釉色,即著名的“娇黄釉”。

▲明成化 里外浇黄釉盘(故宫馆藏。)

明代的孔雀绿釉,不同于其他大部分色釉,以永乐、宣德时期为盛,而是在永乐时期开始,经宣德、成化至正德时期时期,才得到最纯正的如孔雀翎闪耀的绿色。

▲明成化 孔雀绿釉菱花口折沿花盆(景德镇考古研究所藏。)

说到古代瓷器,便会牵扯到“鉴定”二字。古代青花瓷,瓷器底部的文字、图案款识种类繁多,各个时期的款识均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此次明代御窑瓷器展上,看到了著名古陶瓷鉴定家孙瀛洲先生总结的成化御窑瓷器所署“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年款和“天”字款歌诀。合仄押韵、朗朗上口,对照着实物研究一下,也是颇为自得其乐。

成化御窑瓷器所署“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年款歌诀:

“大”字尖圆头非高,“成”字撇硬直倒腰。

“化”字人匕平微头,“制”字衣横少越刀。

“明”日窄平年肥胖,“成”字一点头肩腰。

成化御窑瓷器所署“天”字款歌诀:

“天”字无栏确为官,字沉云蒙在下边。康雍乾仿虽技巧,字浮云淡往上翻。

其实,个人觉得这次展览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把景德镇出土的“淘汰品”和故宫馆藏完整的皇室“御用品”摆放在一起,对比之下,就好像看到面对面的一对儿双胞胎,不过,一个是素颜,另一个是精心打扮的。

可能同是一座窑洞中,历经烈火焚身,问世后,一个被精心包裹来到御前,另一个却被敲碎深埋土中不见天日……五百年后,被珍藏的与被遗落的得以久别重逢,被并排摆放在展台狭小的空间之中,共同讲述着那个时代的阴晴圆缺……不禁感叹,冥冥之中命运的偶然。

▲明成化 黄地青花折枝花果纹盘(左:景德镇考古研究所藏;右:故宫馆藏。)

▲明成化 斗彩折枝葡萄纹高足杯(左:故宫馆藏;右:景德镇考古研究所藏。)

▲明成化 左1:淡描青花高士图杯(斗彩半成品,景德镇考古研究所藏);左2、3:斗彩高士图杯(故宫馆藏。)

P.S. 明成化御窑瓷器展已经结束了,不过,据说之后还会举办弘治、正德和嘉靖、隆庆、万历朝御窑瓷器对比展,拭目以待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