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搭建“商企 社团 个体”多维社区合伙人共建共治共享平台,统筹多方资源

 社工实用知识 2023-11-02 发布于湖北

案例背景

古楼街道四眼井社区地处老城区中心地段,占地面积约1.2平方公里,有着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的庾楼和四眼井,以及古楼街、十字街、邬家巷这三条古街。四眼井社区常住人口一万余人,老旧房屋多,基础设施差,资源分布不均。以十字街四眼井小区为例,小区共有居民144户,属于由旧城开发组成的开放小区,沿街商铺集中、进出口多、人流量大,小区商居混住,老年人居多,小区绿化匮乏、基础设施较为老旧、车辆停放问题较大。十多年来,小区居民一直期盼能用上天然气的愿望迟迟未能实现。为此,四眼井社区积极探索构建“社区合伙人”的工作模式,创建“庾风拂井·党群同心”党群共建型社区品牌,组建社区治理智库团队,搭建“商企+社团+个体”多维社区合伙人共建共治共享平台,统筹多方资源,通过多元方法叠加,凝聚辖区企业、共建单位、爱心商家、社会组织、社区达人等社会力量,以“公益+低偿+市场”的模式,践行共同缔造理念,实现居民良性互动,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链接社会资源——“合伙人”建起来

依托“庾风拂井·党群同心”党群共建型社区品牌创建工作契机,社区积极挖掘骨干能人,发动党员代表吴远东为社区合伙牵头人,打造“远东工作室”,充分发挥党员骨干先锋的带头作用,多方协调将天然气公司、小区业委会、辖区商家、社区社会组织、共建单位、社会组织以及社区内的能工巧匠、志愿者、名师等纳入社区合伙智囊团,通过“公益合伙人”“居民合伙人”“商业合伙人”等多种类型,构建以资金、人力、场所、产品、信息数据、专业服务等参与合伙的形式,积极推进小区居民参与天然气改造的共建发展,合力共促社区治理工作提质增效,搭建共商共治平台,打破多元主体与社区之间的壁垒。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实地踏勘、座谈交流、拟定方案,积极参与社区生活空间、社区公益服务的行动,实现社区合伙人与社区治理工作的深度嵌入、社区与居民的双向联动,合力建设温馨家园。

引入智库团队——“合伙人”聚起来

党建引领聚邻。社区依托旧改工作契机,在合伙人的协同参与下,迅速组建党员骨干,由张次银、王建新、张仲如等人组成的“三人小组”智囊团,以高效的团队合作意识,对小区进行全面的调研,共收集居民对天然气改造项目问题的反馈意见十余条,形成问题清单和需求清单,并推送至“社区合伙人”平台进行充分商议,分析问题及需求,进行分类处置,确定服务项目清单,对外公示结果,让小区居民知晓的同时也取得他们支持与配合。

群众恳谈自治——“合伙人”议起来

协商议事听邻。确定安装方案措施后,志愿者“三人小组”、天然气公司代表、小区业委会主任、党员志愿者齐聚一堂,针对天然气改造项目中居民关心的表箱安装在哪里、费用怎么出等各项问题召开了6次恳谈会。面对居民意见有所分歧的问题,“三人小组”迅速将困难反馈至“社区合伙人”平台,由“合伙人智囊团”多次组织居民进行商议,大家共谋金点子,议出好办法。最终,居民一致同意拆除三楼平台违规建筑,在与商户沟通、与业主协调后,迅速请派专业技术人员实地勘察指导,确定施工着力点,至此,燃气改造项目终于有了新的突破口。

建立社群协同——“合伙人”动起来

多方联动助邻。在吴远东、周俊然总协调下,以张次银为出纳 ,王建新为会计,大家逐户上门收取费用,社区、业委会、楼栋长、志愿者协调相互配合,挨家挨户上门收取,以每户2700元的标准,共筹集资金24.6万元。

▲筹资现场由于没有通道进出,挂表工作推动十分缓慢,技术团队只能暂停。智囊团一边加强人力去做户主协调工作,另一边同施工队商量怎么有效拆除违建。“合伙人”机制再一次发挥了协同作用,居民“合伙人”代表张次银主动打开自家前后的门作为通道,方便施工队来回作业。经过几个月的加班加点施工,燃气改造安装工作也得以圆满完成,居民们终于用上了安全、放心的天然气,实现了多年来未能达成的“心愿”,居民们的氛围也呈现出一团和气。

探索模式机制——“合伙人”管起来

借助天然气改造项目成功的经验,四眼井社区探索出“1+3+5+X”的工作模式,打造“社区合伙人枢纽平台”,通过“1”个骨干合伙人牵头,以“3”种与社区“合伙”的方式,嵌入“5”邻工作法机制为引导,共建“X”个合伙项目。开启“社区合伙人”发展战略计划,鼓励社区居民、企业、商户、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积极参与共建,有资源、有需求、有合作意向,即为社区“潜在的合伙人”,从而形成社区发展共同体。“社区合伙人平台”不仅承载着社区与居民的纽带和桥梁的作用,更是发挥着统筹多方资源,凝聚多方力量,成为帮助居民解决急难愁盼的资源库、人才池、加油站。 创新的“合伙人”机制的实践基础,加快了社区自治的形成。四眼井小区在“合伙人”的引领下,自发建立了共管公约,组建了小区“红烛”党员志愿服务队、红邻管家爱卫行动队等4支自治队伍,他们定期在小区开展治安巡逻、环境宣传、便民维修以及调解邻里矛盾等服务。通过不断完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以服务换服务、以服务换积分等形式,挖掘、吸纳更多的热心居民加入到志愿者团队中来,小区内志愿者人数从原来的寥寥数人发展至现如今的200余人,共计开展积分兑换2万分以上,筹措公益资金近3万余元,爱心正能量由“单向付出”变为“双向循环”,志愿红已然成为了小区创新社区治理活力中的一股强大力量。

强化为民服务——“合伙人”暖起来

优化服务暖邻。燃气改造项目的落实后,为了进一步激发居民群众参与小区建设的积极性,社区组织居民对此次有突出表现的个人进行推荐表彰,最后推选姜涛为最美党员,张次银、周俊然、王建新为优秀楼栋长。同时,小区自治队伍也自发组织对院内新增的21棵景观树进行认领,大家聚在小区花园,共同谋划共管方式。认领人在认领牌上郑重写下自己的名字和单元号,为小树翻土、除草、浇水,成为绿树的“监护人”。通过开展“认领一棵树,共建一个家”活动,居民自觉守护家园的使命感也愈发强烈了。

多元共治同行——“合伙人”乐起来

文化传承睦邻。2023年9月,为助力古楼街道“人文古楼——'走进古楼,遇见非遗’民俗共享公益集市”活动的顺利开展,四眼井社区链接非遗剪纸、手工民俗、钩针编织等资源,召集到十余家爱心商家参与,吸引了大量居民驻足购买及捐献爱心。在“合伙人”机制的作用发挥下,链接辖区幸福食堂、文化站、共青团等资源在四眼井小区内开展“元宵节”“学雷锋活动月”“残疾人集体观影”和“寻文化印迹”等多元文化活动,以活动为载体,传承四眼井文化精神,促进邻里关系的和睦融洽,提升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工作成效

“社区合伙人”机制的构建以社区志愿者为基础,在社工的专业引导下,通过活动中挖掘、社区推荐动员、楼道群招募等方式发展壮大,对于大力支持社区公益服务的群团组织,优先给予场地、资源、信息、媒体推介等多方面支持,积极树立合伙人的正面社会形象,增强社会影响力,从而吸引更多合伙人参与社区共建。如今,四眼井社区合伙人中包含商企、便民志愿服务队、养老服务中心、退役军人等不同人群,初步形成3支不同类型的合伙人队伍。通过”社区合伙人”枢纽平台,社区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将“1+3+5+X”的工作模式推广至周边“三无”小区,完成了饮食宿舍小区环境改造、江家院小区大闸安装车辆自治管理项目,同时升级改造了四眼井小区的门楼和院墙。下一步,四眼井社区将进一步完善“社区合伙人”机制,秉持“广泛合作、互惠共赢”的原则,推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区共建共治,以合伙人带动居民的方式,发挥合伙人的公益力量,为建设“庾风拂井·党群同心”党群共建型社区治理品牌工作增砖添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