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兔年说“兔”(上)

 860277 2023-11-02 发布于河南

图片

古人说:“天上乌飞兔走,人间古往今来”。兔子,在我国古代被视为祥瑞之兽,常出现在各种神话传说之中,被人们赋予了美好的寓意。传统上兔被视为多子的动物,因此,在许多古代文化中,它们常常与女性、繁殖、生育、月亮及其运转轨迹紧密联系在一起

从我们祖先留下的那么多跟兔子有关的文物中,就可以知道古人对于兔子的喜爱程度。兔被作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历代都有大量描绘生肖形象和象征意义的文化遗存。

PART01

新石器时期

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兔形玉器出土于马鞍山凌家滩遗址,该遗址是一处距今5800年至53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心聚落遗址。兔头微微仰起,两只耳朵贴在脊背之上。尾巴上卷,后足抬起。下部长条形的凹边上有4个圆孔。这件兔形玉器很有可能是一件玉梳背,是梳子的组合件。

图片

商代

商代开始兔的形象逐渐多起来,且以玉兔为主,多出土于晚期墓葬。

01

图片

妇好墓中的玉兔呈黄褐色, 扁平体,作一奔兔之形。首略昂, 双圈大眼,张口露舌,鼻翼系刻出,长耳后竖,肥躯翘尾,足前屈,爪、趾毕露。前足处钻一孔,可用于穿系佩挂。玉兔始见于殷商,商周时较为流行。

 02

玉璇玑

图片

现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03

墨玉兔形珮

图片

现存天津博物馆

04

戈已簋

图片

现存故宫博物院,两只簋耳是兔子头,十分少见

05

兔尊

图片

于山西曲沃晋侯墓地M8出土,现藏山西青铜博物馆

西周
 01

西周兔尊

图片

现藏于山西博物院,1992年在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M8出土。兔身两侧饰三层依次凸起的圆形纹饰,由里向外依次是涡纹、四目相间的斜角雷纹和勾连雷纹。以兔作为尊的器形,在青铜器中较为罕见。在该类器物内部曾发现树叶状残留物,可能用于制酒或过滤酒渣,说明兔尊应该是古代的酒器。

02

西周兔纹铜觯

图片

1964年出土于在洛阳北窑村西周墓,其高12.6、口径8.3、底径7.2厘米。呈椭圆形,侈口,束颈,鼓腹,圈足。颈饰一周逼真的浮雕兔纹,上下界以两周凸弦纹为边。兔作半蹲踞姿势,长耳斜竖,短尾翘起,阴刻圆眼,中间点睛,口微张,似俯首吃草状。腹内底部铸一“戈”字,应为族氏。

图片

颈部的八只小兔子或相对而视或相向追逐,妙趣横生,较为罕见。纹饰风格上的悄然变化表明,西周青铜器已经从商代时期的凝重繁缛走向活泼自然。

03

西周双兔车軎图片

双兔立于軎筒之上,两兔反向,臀部相连,俯首曲腿,圆目,长耳,圆腹,腹中空,腹外饰云纹。軎筒两端的口径粗细不等,筒中部横向有一圆孔。车軎是古代车上的重要部件,“軎”位于两个车轮的外侧,用于固定车轮,将軎套于轴的最外端,防止轮子脱落。双兔车軎铸造精良,造型生动活泼,兔的形象写实。

两汉

春秋战国、两汉时期已出现“玉兔捣药”的神话形象,这最早记录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 而且在汉代画像石上也能见到玉兔捣药的形象,一只或数只兔子拿着杵在捣药。这和明清时期的玉兔捣药几乎没有变化,可见从此时开始,这种已经成为固定形象流传下来。

 01

月宫图

图片

睢宁县张圩出土的汉画像石月宫图,上刻西王母手持仙药坐在榻上,两只玉兔忙碌着捣药,它们身边的蟾蜍正在将捣碎的药末滚成药丸,西王母展示着制作好的仙药。在汉代,人们渴求长生不死,想要寻找神仙世界,幻想自己能够像神话传说中的嫦娥一样,吃了长生不老之药羽化而登仙。传说中的西王母掌管着不死之药,吃了可以长生不死,为其捣药制作不老仙丹的是两只玉兔。玉兔由于常年待在西王母的身边,不仅拥有制造不死药的能力,同时也能够长生不老。因此,人们在墓中的汉画中描绘西王母和玉兔,其目的就是为了让死者能抵达长生不死的神仙世界。

02

天方地圆图汉画像石拓片

图片

汉代人把兔子视做制作长生不老药的仙兔,兔子在桂树下用研钵来捣碎药品。在徐州出土的汉画像石中,有许多兔子的形象。圣旨博物馆展示的一幅天方地圆图汉画像石拓片中,画面左有月亮,月中有玉兔和蟾蜍,右有太阳,中有金乌鸟,中为外方内圆图案,四周刻有祥禽瑞兽(朱雀玄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