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午不食掉秤快,但是......

 王阔逢 2023-11-03 发布于河南

——  养生方法——

过午不食

   过午不食是正确的养生方法吗?

图片

“过午不食”的说法已经流行了很多年, 笃信“过午不食”的人也不少,很多人利用这种方法进行减肥、养生......

图片

其实, 这是不正确的!

图片

  什么是“过午不食”?

图片

“过午不食”从字面理解就是过了正午 (下午1点后) 直到次日黎明都不再进食了。

 “过午不食”说法来源

1

喻昌--饮食调养

医家最早谈论“过午不食”的是清初三大名医之一的喻昌。在其医案专著《寓意草》中,介绍一例“血证兼痰证治法”时提到饮食调养的重要性,提到饮食时间与痰浊化生相关。

从人体阳气变化规律看,中午之前阳气渐旺,可助脾运化,不易生痰;午后阳气渐衰,此时再进食,则饮食难化而变生为痰。

图片

用现代营养学观点看, 喻氏此说有一误区, 人体是恒温动物, 其消化吸收能力变化与整体健康状态、活动方式和进食品种、数量相关, 和自然界的晨昏昼夜变化并不一致。

2

佛教“过午戒食”

喻氏之所以援引佛教“过午戒食”谈病后调护,与他由儒入禅、由禅入医的阅历有关。

图片

僧人们之所以“过午不食”,是因为僧人每天只托一次钵,日中时吃一顿,过午不食,有助于修定。但僧人为了诵经不打瞌睡,会喝茶提神。这里的茶并非清茶一杯,而是茶羹一盏。茶里要放养神的药食同源物一起煮后才吃。

除了茶羹,还有“代茶饮”,是将黄芪、茯苓、葛根、薏苡仁等14味先捣碎,再在炭火上烤出香味,臼中捣成细末。吃之前加上少许盐、橘皮、荜茇等煮熟,“煎以代茶”

图片

 “过午不食”要义是过午少食

多位医家认为,“过午不食”并非过午禁食,而是少食,“早饭可饱,午后即宜少食, 至晚更必空虚”。早在唐代,医家王焘就反对夜食:“人至酉戌时后,不要吃饭。若冬月夜长, 性热者须少食。”酉、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7到21点,换言之,晚上9点之后最好不再进食,即使吃也要少吃。

图片

中医认为, 如果最后一餐和入睡挨得太近可致食积不化而郁结成病。

经常“过午不食”

会给身体带来以下危害:

1

引发胃病

每个人的体内都有固定的生物钟,到了吃饭的时间,胃肠就会加快蠕动的速度,同时增加胃酸、胆汁的分泌,以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图片

如果过午不食,长时间空腹,分泌的消化液没有食物可以消化,就会出现胃酸、胆汁逆流的情况,影响正常的消化功能,并且不断地腐蚀胃肠黏膜,久而久之便会引发胃炎、胃溃疡、胃癌等胃病。

2

记忆力下降

图片

经过一天的能量消耗之后,人体的血糖浓度已经处于较低的状态,如果再不进食,血糖浓度就会更低,容易导致大脑失去持续性的供氧,进而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出现记忆力下降、注意力无法集中等症状。

3

易发胖

当身体能量得不到补充的时候,为了减少能量的消耗,保持体力,身体会根据自己的进食规律降低身体代谢速度,消耗更多的肌肉,保留更多的脂肪,时间长了就会形成易胖体质,造成更严重的肥胖问题。

4

睡眠质量下降

如果晚上不吃饭,造成的饥饿感很容易使人睡不着觉,心情烦躁,严重地影响睡眠。即便睡着了,也会降低睡眠质量,特别是对于一些存在睡眠问题的人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图片

饮食有节才是正确的养生方式

古人养生强调:“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其中的“食饮有节”就包括进餐定时、定量和五味调和等。

过午不食行不行?不行!

“精”和繁体“氣”字里都有个“米”, 人就指着水谷来养精气。半天不吃饭, 气就不足了:

“谷不入, 半日则气衰, 一日则气少矣。”

文案:李司琪 排版:李司琪 校对:张晓蕾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不当使用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