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今日大暑 2017.7.22 01 大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太阳位于黄经120°。大暑期间,中国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等习俗。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大暑也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 有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意谓在夏天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雨不会下到这里,若闪电在西方,则雨势很快就会到来,要想躲避都来不及。 东汉刘熙在《释名》中解释大暑。他说,暑是煮,火气在下,骄阳在上,熏蒸其中为湿热,人如在蒸笼之中,气极脏,也就称“龌龊热”。 大暑过后便是立秋,可见24节气符合中国文化物极必反的哲学原理。 02 大暑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古老的中国人对于生命的形成与升华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相信万物有灵,且灵性相通。 “腐草化为萤”便寄寓着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美好愿望,似乎只有这样,百草的生命意义才最终达到了完满。 此时天气开始变得闷热,降雨多,土壤浸润,空气湿热土地也很潮湿。 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大暑末期,不时有大雨出現,雨热同期,夏季到达极盛,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上面部分闲话了大暑节气的一些特点,下面再谈谈大暑节气养生。 大暑养生 需过五关 第一关:养阳关 大暑天,大自然阳气由盛转衰,人们阳气外泄,易导致元气不足,机体的功能严重的下降。比如,出汗太多容易伤津。使免疫力下降,让感冒乘虚而入。故,夏令养生应以阳气为主,以防阳气不足。 (清风不肯来,烈日不肯暮。) 养阳妙法 这个季节空调温度不应开太低,保持室温在27度℃,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尽量在凉爽、干燥、舒适的环境中生活,切忌因贪凉而引发各种疾病。 第二关:情绪关 大暑酷热,易使人情绪激动,导致血压上升,诱发高血压、心肌梗塞和心率紊乱等疾病容易发作。亦会导致肠胃功能的紊乱,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等疾病的发生。此外,中风也是夏天高发病,需引起重视。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管理情绪 有意识地调节情绪。特别是有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的患者,保持平和的心情,以降低疾病发作的风险。 第三关:湿热关 夏天多暑多湿,人易头重脑疼,容易抑郁、倦怠、胸闷、胃口不好。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而言,夏季要多注意保养,以防咳嗽、气管疾病的反复发作。而对于体质湿热者来说,手心脚心常有发热感,且在湿气和热气交相作用下,容易便秘,大便显得黄而臭。 (云霄非浊世,竹树有清阴。) 祛湿妙法 饮食以清淡为主,便于消化。多吃用消热利湿的食物,像绿豆粥和红小豆粥等,也可以用冬瓜与莲叶烧汤喝。还要注意保持房间中的湿度。 第四关:睡眠关 夏天昼长夜短,夜间温度也较高,影响睡眠质量,长此以往易造成“阴阳失衡”,加大心血管疾病的发作风险,如高血压患者易血压升高,心绞痛患者发作频率提高。 ![]() (大暑不可避,微凉安所寻。) 睡眠对策 建议成年人每天保证7小时的高质的睡眠,以维持身体各项机能正常运转。 第五关:饮食关 夏季应多食用低糖、低盐、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的食物,尽量少吃辛辣、油炸的食品。夏日饮食不宜过饱,吃到七、八分饱即可,但要注意全面、均衡的营养搭配,不可挑食、偏食。有些人受天气影响,食欲不振,可以清淡饮食为主。 ![]() (时节方大暑,忽若秋气生。) 饮食对策 适宜夏季食用的有:冬瓜、白萝卜、番茄等这类化湿通淤、有助于改善肠胃功能的食物。宜多食用淡水鱼,少食红肉。饮决明子茶、大麦茶、菊花茶、苦丁茶、绿豆汤等饮料。 抓住中伏 冬病夏治 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冬病需夏治,故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证等阳虚症,是最佳的治疗时机。有上述慢性病的朋友,在夏季养生中尤其应该细心调养,重点防治。 大暑艾灸 很有讲究 夏天最容易湿气侵体,使得脾胃功能虚,令人浑身乏力,再加上吹空调,造成湿寒交加,导致关节风湿、提前老化,肌肉僵硬,尤其是肩颈酸痛,水肿肥胖,面色蜡黄…… 此时艾灸,可直接将阳气注入,把体内的湿寒祛除,疏通血气,补充精神,恢复身体健康和活力。 三伏天这几个体质,艾灸也有讲究。 在“三伏天”施灸能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是最好的改变虚寒体质,祛湿驱寒养生的方法,只有根据自身体质进行艾灸治病,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 ![]() 大多形多瘦小,面色多偏红或有颧红;常有灼热感,手足心热;口咽干燥,多喜饮冷;唇红微干,冬寒易过,夏热难受;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或数。 阴虚艾灸:三阴交、太溪穴、涌泉穴 ![]() ![]() 阳虚质多由虚寒征象,常见的有胃阳虚、脾阳虚、肾阳虚等。主要表现有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脉沉微无力等 阳虚艾灸:命门穴、肾俞穴、中脘穴 ![]() 可以上下滚动可查穴位 ![]() ![]() 形体消瘦或偏胖,面色萎黄或苍暗;性情急躁易怒,容易激动,或忧郁寡欢;病则胸胁胀痛或窜痛或乳房小腹胀痛,月经不调,痛经;或腹痛肠鸣,大便泄利不爽,舌淡红苔白,脉弦;平时应常去旅游,以使心胸愉快,从而排除多愁善感的抑郁状态。 气郁艾灸:气海穴、关元穴、足三里 可以上下滚动可查穴位 ![]() ![]() 身体肥胖,或嗜食肥甘,嗜睡恶动,口中粘腻;食量较大,多汗,既畏热,又怕冷,适应能力差;病则胸脘痞闷,咳喘痰多;或恶心呕吐,大便溏泄;或四肢浮肿,接之凹陷,小便不利或浑浊;或身头重困,关节疼痛重着,肌肤麻木不仁;或妇女白带过多,苔多腻,常见灰黑。 痰湿艾灸:丰隆穴、太白穴、足三里 ![]() ![]() 可以上下滚动可查穴位 ![]() ![]() 血虚体质是以人体血液亏虚为主要特点的体质状态。多以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甲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多梦,手足发麻,妇女月经量少、色淡、后期或经闭为主。 血虚艾灸:中脘穴、血海穴、足三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