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问止中医 | 医案:早上头眩晕四个月

 问止中医 2023-11-03 发布于广东

中医怎么看待“眩晕”

中医学认为眩晕是由于风阳上扰、痰瘀内阻等导致脑窍失养、脑髓不充,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病证之一。眩晕在古代中医文献中有“眩冒”、“头眩”、“头风眩”、“旋运”等名称。最早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中记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灵枢》曰:“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说明眩晕与髓海不足、血虚有关。张仲景认为,痰饮是眩晕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为后世“无痰不作眩”的论述提供了理论基础。

现代中医眩晕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有风、火、痰、瘀、虚等不同的病因病机,与肝、脾、肾相关。

早上头晕4个多月牛女士是中医爱好者,喜爱经方,有中医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也是问止大医小课的粉丝。牛女士从去年12月份起身体出现诸多不适,较为明显的是早上出现晕眩,由此到问止中医求诊。

牛女士,50岁。2020年4月15日(在线网诊)初诊。

主诉 早上头晕4月余。刻下睡眠品质差,半夜会醒来,白天乏力,时有胸口闷,走路有时气喘,怕冷,有汗,近期牙痛,易上火,口渴,口干不欲饮,半夜口苦,白天口粘,喜热饮,饮食喜重口味,二便可,矢气(无味),气色差。

舌诊:舌质淡红有裂纹,苔黄,舌尖红。

本案中的牛女士以阳气虚、鼓动无力、脉道不畅、津液运行不利,则停聚而成痰、痰浊中阻、至清阳不升,阳气虚衰、痰瘀阻络而出现眩晕。故以温阳运脾化饮,养血通脉止晕为治法。

张仲景主张“当以温药和之”,因病痰饮者,为阴气盛、阳气衰、阴阳不和,处于失衡状态,故以温热药味补充阳气,促使潜阳归位,达到阴阳平衡和谐的状态。针对本虚之脾肾阳不化气以达到温阳化饮、清阳得升、浊阴得降、脑窍得以温养则眩晕自止。

牛女士服用一付中药汤剂,突然出现手脚筋扭伤之酸痛感的表现。

叮咛牛女士有不适感时,减轻药量。

隔天回访中发现牛女士居然自行停药,立即与牛女士联系,并再次解释“排病反应”。

牛女士继续服药后,前些时间突然出现的酸痛感消失。

喝药后,牛女士吐出痰,眩晕开始好转

服5剂后,诸症明显好转,牛女士早上不晕、夜晚已能入睡

再次解说“排病反应”

有关“排病反应”,古称暝眩,早见于《尚书·说命上》谓:“若药弗暝眩,厥疾弗瘳”。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以及后世温病学著作中对瞑眩反应多有记载。历代医家认为瞑眩反应是一种捷效,亦称为好转反应、排毒反应、退病反应、整健反应、排病反应等。

排病反应是机体正气在一定条件下奋起抗邪,迫使病邪以相对猛烈的方式排出身体的一种积极反应,是疾病往好方向变化的一个转折点。可能会有一系列特殊的身体反应,如头晕、嗜睡、腹泻、小便转长、发汗、恶寒、肢冷、打屁、吐痰、咳嗽、痛反增、烦躁不安、如虫走皮等。经过排病反应后,原有的不适表现多见转机,患者得以迅速康复。

遇到服药后的上述类似情况,请您不要自行停药,您可以及时跟医生沟通,由医生为您做出判断和调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