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绍兴,如水之城。

 cxag 2023-11-03 发布于北京

图片

图片

江南水乡数绍兴,东方水城数绍兴。

绍兴是江南水乡的最佳代表,“东方水城”是绍兴的最佳代称。绍兴,湖池港汊星罗棋布,细密的水网互相拉扯,拉扯出了古越的侠骨柔肠,也拉扯出了山阴的风流桀骜。

2500多年来,城在水中立,水在城中行。水,是绍兴的肌理,也是绍兴的生命。

图片

绍兴是江南水网最密集的区域之一,在绍兴8279平方公里土地上,总长10887公里的6759条河流,纵横交错。

从空中俯瞰,绍兴宛若一座漂浮于水上的城市。

交织错落的河道,纵横密布的水巷,演变成了越中山水的血肉风骨,又在社戏和黄酒的声色中,塑造着东方水城的独特灵魂,流淌出城之古韵、水之风情。

图片

仓桥直街

水,好似绍兴的根。枕水而居的越人以舟为车、以楫为马,绍兴城以桥梁为道路、以河网为骨架。

江南有多少水乡古镇,有多少往来舟楫,只有绍兴人的乌篷船拥有了姓名。

乌篷船虽不比画舫明艳,不及游艇恢豪,却处处闪烁着绍兴人踏实的性情、闲适的日子。

图片

绍兴地形及水系示意图 图源 | 地道风物(制图/伍攀)

水网织就阡陌,桥梁串联坊巷,成就了古城“三山万户巷盘曲,百桥千街水纵横”的盛景。

最出名的桥莫过于八字桥,该桥始建于南宋,距今已逾800年,因“两桥相对而斜、状如八字”而得名。

图片

八字桥 图源 | 蔡敏

有伴浙东运河而生的古纤道,将桥与路完美结合,长虹卧波,绵延百余里。漫步其上,水面如镜,山阴道旁景致扑面而来,让人应接不暇。

桥面交织着水乡泽国的历史和命运,桥下流淌着烟雨江南的情感和追忆。

图片

古纤道

图片

绍兴水城,自春秋战国时期的越国都城,到秦汉六朝时期的会稽郡(县)城,终在隋唐五代至北宋时期的越州,完成由西城东郭形制向内外城即“套城”形制转变的同时,逐渐形成个性鲜明的水城格局。

图片

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率众开凿山阴故水道,是浙东运河的最早组成部分。

正是这条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贯穿了绍兴2500年的历史,春秋晚期开始修建,至西晋末年基本成形,在宋代进入全盛时期。

图片

图源 | 林子龙

鉴湖之始,源于一人,他便是“鉴湖之父”马臻。

由于会稽地属海隅,南山北海,南高北低,江流溪源下注,海潮怒激,江海相通,吐纳无节。

东汉永和五年(140年),会稽太守马臻为消除越地(绍兴)旱涝之灾,动员和组织了十三县的民力筑堤建湖。

图片

鉴湖

马臻到任之初,便详考农田水利,发动民众,创建三百里镜湖。

堤长127里, 湖周长358里,上蓄洪水,下拒咸潮,旱则泄湖溉田,使山会平原9000余顷良田得以旱涝保收。

图片

鉴湖

一部绍兴史,半部水利史,水乡孕育了绍兴独特的文化气质,也留下了众多宝贵的文化财富。

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这样描述古浙东地区:“万流所凑,涛湖泛决,触地成川,枝津交渠。”面对河湖密布,洪、涝、潮交替的水环境,历代先贤皆以浚河为安民要务,以理水为治越首策。

图片

东湖

图片

“水,是绍兴的原色;水,是绍兴的生命。”作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绍兴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对中华民族的独特贡献而闻名于世。

从根本上讲,这些都源于水,基于水。

图片

纵观绍兴的文化,水文化是其根本,河流是构成绍兴城市的骨架,绍兴依河建城,城内河流纵横。

水养育了越乡人民,也伴随着越地变迁,演绎着越中文明。


图片

若耶溪

绍兴之水吸引了无数仁人志士、文人墨客流连忘返、讴歌不已。

唐代诗人李白曰“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诗人杜甫曰“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

明代诗人王稚登曰“江东名郡古无双,处处青山照玉缸”;清代诗人厉鹗曰“越山绝似西施髻,朵朵翠翘浮水来”……

可以说许多千古佳句的出现,绍兴之水功不可没。

图片

鲁迅故里 图源 | 随拍小邹

在水的滋养下,历代以来,古城绍兴人才辈出。

勾践卧薪尝胆,王羲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鲁迅以笔为刃投身革命,周恩来一生为民深受爱戴……

绍兴名士的风骨,在岁月长河中绵延承续,经久不衰。绍兴的风韵就像藏在骨子里的基因密码,代代相传不曾消散。

图片

兰亭

///

“绍兴之名天下知,半城河港半城诗。会稽山上传禹迹,投醪河边犒越师。兰亭修禊书集序,沈园邂逅题壁词。”

水流声中,是说不尽的绍兴故事…… 

📖

参考资料

《伟哉!越水!》作者:冯建荣

《上善之水:绍兴水文化》作者:邱志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