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慧LSP:“+互联网”与“互联网+”之争

 奎林说 2023-11-04 发布于江苏


概念不算新了

数字化转型,我们还在路上。

数据互联互通,我们才刚刚起步。

“互联网+”时代,几乎无人不上网,无企业不触网。传统产业的互联网化分为两种模式,就是“+互联网”与“互联网+”。

传统企业拥抱互联网,大多数都是将自己的业务流程或者经营方式加上互联网,也就是“+互联网”。比如冰箱电视等企业、大商场、各种百货纷纷推行全渠道,组建团队进入电商,进淘宝天猫京东当当等平台,采用“+互联网”也就意味着企业没有改变其原有的经营理念和商业模式,只是把互联网当作新渠道,以做增量为目标,这样的模式企业实际上难以整体转型。

不贴近用户就难以适应各种需求的变化,不建立开放的平台模式,不去充分利用第三方资源,就无法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和提供各种新颖的体验。采用“+互联网”模式,也就意味着受到经营理念的制约和原有业务板块利益的限制而无法快速转型,从而不会有资本愿意注入,缺乏资金也就后继乏力。

采用“互联网+”模式的企业基本上是原先没有传统业务的互联网企业。他们从边缘进入,贴近用户,采用开放式平台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持下,呈现出巨大的生命力和竞争优势。比如阿里健康、滴滴专车、好大夫、春雨掌上医生、微信支付、支付宝、天猫等等。

传统企业想要破茧成蝶,需要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更多情况下需要有颠覆自己的勇气。打造开放式平台、创新商业模式、不要担心传统模式那些金钱利益的流失;患得患失,看着自己已经赚了不少钱了,懒了、胆小了、坐在钱上坐享其成了,这样的话一定会美人迟暮,新模式、新业务一定不会从他们身上产生。

说到图书馆行业,图书馆的核心业务管理系统,目前绝大多数都是传统企业,尽管他们干的是软件业,但很多缺乏互联网思维、缺乏云思维,一些企业为了不被时代抛弃,其实采用的就是“+互联网”模式。细细调查一番,你一定会发现这样的情况。一般表现就是把C/S架构换成了B/S架构,背后支撑的究竟是不是“互联网+”,懂的人一看便知。

举着智慧图书馆管理平台大旗的LSP,放眼世界,真正是颠覆自己开发出来的有几家?有不少人纠结于LIS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和LSP图书馆服务平台的一些具体操作,在比较谁更好;我觉得没有多少可比性,这是要看大方向和趋势的,LIS能做的,LSP难道不能做吗?LSP放眼的是更广阔的天地。

充分理解了“+互联网”与“互联网+”,你一定会明白,哪些图书馆相关的企业是有未来的。是“破茧成蝶”还是“美人迟暮”,取决于他们是否能颠覆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