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61.《道德经的现实意义》——心底无私,一切为民(第六十四章)

 舞酒绿林 2023-11-04 发布于英国

【原文分析】:

本章文理不是很通顺。前面说做事,后面说做人,前后关联性不是很强。虽然做好人也是为了更好地做事,但本章文意前后颠倒,感觉突兀。且“不贵难得之货”又是第三章原文的重复。圣人的“欲不欲”“学不学”是新特点,但与上面说的做事不搭界。

【现实意义】: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所以,圣人与俗人不一样,俗人的欲望太强,圣人的欲望就是没有欲望。俗人爱财如命,珍惜难得的金银财宝,而圣人并不稀罕。圣人学的东西也与俗人不一样,俗人喜欢学别人成功的经验:如何升官,如何发财,如何长生不老等等,圣人学习别人失败的案例,善于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以便纠正众人的过失。这样,圣人就能辅助万民自然发展,而不会横加干涉。

“欲不欲”“学不学”的句式似曾相识,与前面一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类似。 “欲不欲”是圣人的欲望就是没有欲望。“学不学”是圣人学习别人认为不学的东西,也就是失败的经验教训。

“复众人之所过”不是重复别人的过错,而是弥补众人的过失。复,是复补,纠错,弥补的意思,不是重复。圣人很少考虑自己,他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大众的过失他要总结经验设法纠正和弥补,社会才能稳定发展。

“以辅万物之自然”。这里的 “物”是指自己以外的人。“万物”即万民或万众。天地“辅万物之自然”可以,圣人只能“辅万民之自然”,“辅万物”不可能。

本章说是“处事之道”,也有做人的道理。说做事大约有三层意思:一是要防患于未然;二是要从小做起,不违背自然规律;三是要始终如一,坚持到底。说做人就是要学习圣人的高尚品德:不要有过分的欲望,善于总结失败经验,敢于改正自己的错误。

附:

【原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新译】:

当社会安然稳定时就容易保持长远发展;当事件未见端兆时就容易谋划它;就像脆弱的东西容易破碎,细微的东西容易散失一样。人要想有作为,就要趁事情没有发生时早做准备,团队管理,就要趁没有出现乱象时制定好法规制度。几人合抱的大树也是从细小的嫩芽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也是一筐筐土石累筑起来的;千里的行程也必须从脚下一步一步开始。

违背以上规律,而且固执己见,任性妄为的人,必然是失败的。所以,圣人从不违背自然规律,也从不固执己见地妄为,从来就没有失败。一般人做事,往往是几乎成功的时候又失败了(功亏一篑)。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始终如一就不会有失败的事发生。

圣人的欲望就是对难得的金银财宝不产生欲望。圣人还善于学习别人不学的东西,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以便纠正众人的过失。这样,圣人就能辅助万民自然发展,而不会横加干涉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