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邹逸麟 || 古黄河道考察日记(浚县、滑县、濮阳部分)

 桑间读书人 2023-11-05 发布于河南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和历史学家,原复旦大学教授邹逸麟先生,曾长期追随谭其骧先生,从事历史地图的编绘和历史地理的研究。1977年6—7月,他随谭先生在郑州、荥阳、安阳、浚县、滑县、濮阳、大名、邯郸、新乡、延津、开封、徐州作黄河古道考察。其间,邹逸麟先生撰考察日记,记述每日行程、见闻与思考。这份日记对于见证谭先生一行对黄河古道的考察,了解历史地理学者如何增加各自对黄河变迁的感性认识,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古黄河道考察日记
1977年6月3日—1977年7月9日
邹逸麟遗著,邹振环整理

图片

邹逸麟先生
6月15日(周(四)【三】)

上午本欲去浚县,因老王腹泻,宣传部老杨来说下午去浚县。下午三时开车,四时十三分至县委,安排在县委招待所,二人一室,极简陋。

晚九时余浚县文化馆卢荫棠来谈。

枋头城有二遗址:一为新石器时代遗址,一为汉代遗址。曹操下大枋木处已不可寻,枋头城在今后枋城北不足一里,地势较高,有陶片出土。

淇门即今淇门镇,在卫河南岸,淇口在北岸。淇门南面有坡洼地,有新石器时代遗址,名凤凰台遗址,古淇水入河口应在今淇门镇南双鹤头(入河),明末清初在此处刨出大条石很多。可能即曹操下大枋头处。

图片

▴曹操遏淇水人白沟今地考察图 

新镇在双鹤头十五里,古宿胥口应在新镇东约三里,黄河故道在今卫河南,今新镇南东有黄河古堤,为汉时黄河北堤。

白寺村即在白寺山上,近年刨石已渐平,无显著山头。

钜桥东,同山西,北至大八角、枣林,连续有一条地下河,地下五六米处即河卵石,可能即古荥水,共产主义渠之东长丰渠挖时,地面上是淤泥,下为流沙,边挖边塌,有4—5米深,明时仍为一片洼地,今天仍比较洼,当地称为洼地,可能即禹河故道。共产主义渠及长丰渠,都为排涝作用。因这里地势低洼,可见古代为地下河。

十里铺西南二三里有榆柳村(南榆柳)地势较高,可能【为】古顿丘县(汉代),《水经注》白沟此处有一河湾,即躲此高地。

浚县北前军寨是一篇高地,可能是古牵城。发现冶铁遗址。

硝河可能是唐代决口所造成。据嘉庆八年县志宋代大伾山、凤凰、紫金山河分二股,北流后分二股,一股东,一股北,后北股断流,浚县城西卫河新道是1958年开,地面下4—5米处发现宋瓷及屋顶瓦片,应是宋代浚城。同山东十八里壅城在白寺山南偏东,有夯土,面积五【平方】公里,为高地。

小河镇东北(瓮)【壅】城附近有大型战国墓,出土大批铜器。

浚、滑间大河一般高于地面。道口、滑县之间八里地。

滑县北有二里阳堤,西有向古城,有汉代陶片,可能是汉代城,城东有碑云“向古城”。

钜桥东北王下(务)【雾】有新石器时代遗址。

6月16日(周(五)【四】)

上午由县委宣传部长杨、卢荫棠及另一工作同志陪同,去大伾山。大伾山一名青坛山,进山门有石坊,匾额云:青坛紫府,为道家胜地。我们是出城东门,从山西坡上,山顶有八卦楼(一名太极宫),高二十五公尺。另有吕祖洞、阳明书院等古迹,从山顶眺望紫金山、凤凰二山。

图片

去九峰山调査上宫遗址。上宫遗址现存资料与永乐宫关联甚少,因略不录焉。

摘录永乐宫日记既竟,现存永乐宫历史资料,其重要者,大约皆括于《永乐宫创建史料编年》和此文中。为清晰计,谨附永乐宫大事年表于末。

紫金山宋名居山,据《纪要》载,在浚县东五里大伾之东,凤凰又在紫金之东,宋名汶子山。今二山皆为居民刨石制石灰,已刨平,仅存低丘,大伾山远眺历历可见,山崖石刻甚多。有宋政和年间为最早,碑文另见。

山南端山腰间有天齐庙(又名“东岳庙”),遗留有元至顺四年重修碑记,今偶然发现庙外基址有一块金明昌五年刻石,明嘉靖时修志已不知此庙建于金前(碑文另见),此碑发现仍据庙内居住一民妇指引。

从山顶东瞰山下,一片平原如带,今已为整齐民田,紫金、凤凰远峙山下。

山上碑文、摩崖石刻甚多,多为瞻仰弥勒佛、龙穴洞二地,金前多在此俯瞰大河胜迹。有大伾伟观亭,谭先生照相。

下午游浮丘山,碧霞元君庙。今为浚县博物馆,匾为卢荫棠书。归时至其家小逗,书法甚美。

金石:唐陇西尹公浮图铭并序,出八角镇

真武庙

鲁元翰再观龙穴元祐七月廿一日

政和三年夏六月辛酉冯宗师,刘大年,赵庞,刘极。

会于大伾,颠俯大河,怀禹功慨然。

 6月17日(周五)

上午在浚县革委会看《浚县志》。下午由卢荫棠及老郭同志陪同乘吉普出东门,经西河道、东河道,东行即上古河堤,大小高村皆在河堤上。又东过九股路,又东南,经酸枣庙南至颜良墓,今在已为一大坑,下有砖围似井。又东北经西王楼、东王楼,路经一片沙地,东北行南韩庄。正东一片沙地,在某一沙丘上为浚县、滑县、内黄三县交界地,四周皆沙、沙丘累累(据云浚县东北前咀头、后咀头、屯里、下高村、曲河、了堤头、康李村、店上、贾村、东白毛皆有古堤一道,疑即唐宋大河北堤)。酸枣庙南一片坡地,南接滑县境,即古白马陂,昔时雨季一片洼地,今开排涝沟后,不常积水。从康李村向北经临河(古临河里)至西海头又有古堤一道。又据南韩庄大队书记云:1969年在韩庄东北约半里地一机井中,在地下22米处挖出船板,在上述古堤与今图滑县境内旧滑县开经白道口南、四间房南一道古堤,为唐宋黄河南北堤。但二堤间大高村、迎阳铺(宋迎阳埽)一线上又有一堤。

今临河东有帝喾陵、颛顼陵,已被沙淹没,为唐宋时物(《元和志》《寰宇记》有载)。西海头出土汉砖:石佛铺北齐造像:康李村有北魏造像碑:临河、田王庄、海头多汉墓,有画像石:齐小砦也有汉画像石。大八角小八角二三米深地下有北魏造像碑,唐代经幢。

浚县城不大,以鼓楼为中心南北东西四条街,城内建筑甚破旧。

6月18日(周六)

上午达教委招待所,下午座谈会,李。

滑县今已被黄河所圮,白马坡为沼泽地,原甚荒凉,芦苇丛生,有硝碱,1966年以后改变面貌。白马津应在白马坡西北角。天台山在旧滑县城西关,路北有一大高台土堆(约十多米),上有关帝庙,1958年平整土地时拉平。

狗脊山,城西北角,跨城里城外皆有,生枸杞子。可以看出遗址,西北东南向。

卫王城(楚丘)在八里营公社东北角,今名卫南坡(一大片)。卫南应为一点,出土一魏碑,出土铁剑,出土战国青铜壶。

白马山、县、关,与卫王殿应是一地,(水利局长)地下挖下去无淤积层,古时应为一高地。

白马墙,清人(仍)【认】为即古白马县。

韦城在万古公社西妹村,原有城隍庙,出土碑方志上说明时有人迁至韦城。

灵河县城在今临河(零河,宋时决河于此),在今滑县南四十里。

图片

▴出土于滑县张庄的穿孔河工石,现藏于郑州市黄河博物馆

子路墓在淮阳城北。

韦王殿地土下二米处出土战国物。

留固公社付村大队1976年在地下五米见唐代石幢顶,石幢高七尺。

八里营韦王殿南铁炉村发现冶铁遗址,战国时。

今有灵河,疑即古灵河县。

沙店南向东有一道堤,约金元大河。

旧滑县西关挖出埽料。

南关外发现宋房基,屋顶离今地下二三米,在明朝城墙下。

须城可能是凉城,过去有故城遗址。韦城镇,金明昌年间县圮于水,废为韦城镇,省入白马县,韦城古迹在县东南五十里之妹子村。

浚、滑县大河一般高于地面。

6月19日(周日)

由滑县文化馆李永康、文教局等同志、水利崔局长陪同去参观。

狗脊山在旧滑州城西北角,与城相连,和堤岸也连为一体。今断续残存,仅高地面三米,为近年来已挖平,天台山在旧滑州城西,比狗脊山还要低。旧滑城西北角有土城墙残迹,连绵百余公尺,据谓是宋代墙城,道口滑县之间八里地。

自浚县南走,近道口镇,在公路穿过一古城,据云为向古城,面积很大。

东过待营,向北一片盐渎土,村落树草皆少,低洼地一片,向北为白马坡,估计古白马坡南边较今为大。白马坡南沿有大刘营北铁枪寺遗址,今无存。据谓五代王彦章驻此。有明隆庆四年立碑,欧阳修撰文(查欧文集)。据云有龙山文化陶片出土,为省保单位(称大刘营文化遗址)。此寺在一高坡上,是白马坡周围最高点,今仍较低地高五米,古时肯定更高。疑为白马山。

铁枪寺不远王庄有十二眼井,龙王庙里康熙五十二年、乾隆十六年碑谓“滑县城北三十五里王家庄”(康熙),“昔滑之北,号白马津”(乾)。十二眼井今存七眼,方口,大小不一,当地群众说地下互通,有石羊,为王彦章避军处。

过了王家庄向东,有金堤,连绵不断,甚显著。堤顶一般高于地面四五米,一直到范县。虽历代人刨天蚀,当已削低,堤内河床与堤顶差不远,可见已为地上河。

有曹村广济桥。方志云:曹村原为漕村,有渠为漕渠,后无水,故改漕为曹。在一枯河上,恐即明代徐(贞略)【有贞】所开广济渠上之桥。据云原有崇祯年间重修桥碑记,今已无存。县图有须城,非是。

铁炉村出土铁炉,何时代物还需考证。地下二尺左右出土三个铁炉,有不少碎铁块。

卫王殿,为卫国都,为一土丘,周围约数里。挖柳青渠时,1968年挖出很多陶片及博具,为古卫南县。

图片

▴河南滑县卫王殿遗址纪念碑

南离卫王殿五里有冢丘,上层出土汉墓陶片,下层为龙山文化。冢传云惠子墓。此冢高出平地七八米。

据云滑县东南三十余里徐固营,当地人说过去有古城,出土陶片,与《水经注》核对,应为须城。

今旧滑县东南四十里零河,即古灵昌县、灵河县。

晚八时,滑县宣传部请看河南梆子《朝阳沟》。

6月20日(周一)

上午10时至濮阳,住县委一招。

图片

下午文化馆宋立凯找师范二老师座谈。王老师:西汉大河遗址尚有,河身有沙,城西南向东北,有前黄宾、后黄宾,即古河滨,经戚城,铁丘,据传说今濮阳境南堤为南堤。〔自注:大河故道在戚城西二里〕

咸城在今濮阳南,有故城遗址,在梁庄西北咸城,土质破不塌,打井不砌砖。

“紧沙,慢淤,澄清碱”——当地老百姓对濮阳受河水冲决的地方土壤变化的形容。

清丰县东南瓦屋头公社南卫城。

竿城,今濮阳东北李干城,胡、杨、王竿城(今属孟轲公社)

铁丘在戚城西,今濮阳城西北(属王助公社)

宣防宫在刘堤口西南,焦二砦西黑龙潭边上。濮阳县志说在西南二十五里,当地人说是宣防宫。

在焦二砦南湾子出土汉墓群,是个高台,群众云凤凰台,地下有汉墓,下还有墓。

澶渊一说在黑龙潭,一说在今城南坡(三里店北)。在县西南五里城南坡(又名“澶渊城”)挖金堤河时,发现宋代大寺院碑。今地面下四五米。1958年挖。

五星公社于北和四丈(米)深,发现王莽钱。

三里店因距故县三里而名。

西八里庄西北一地名,城角地,疑即德胜南城。濮阳城北有东王合、庞王合、胡王合等村,约古王莽河所经而得名。

濮阳东南十八里“中国集”(应作东郭集),一说传云为帝丘(志云)

昌湖有三昌湖,近古大河。娄昌湖、杨昌湖、宗昌湖、黄昌湖,为古商胡【埽】。

濮阳文化宫,“儒法斗争”和“濮阳治黄发展史”。

宋靖康以前,黄河自滑县境东流经澶州(今濮阳县,濮阳旧址在今濮阳西南二十五里故县村)城南一里(即今濮阳县南门外,当时金堤即宋代黄河南堤,南城墙即黄河北堤)。《开封志》至清河店改称清河头)之西,东北经临河县故城,转而西北过田村(今古干城公社)等庄,又转而东北委折五十余里至孙固城入清丰县界,汇入潴龙河……此东汉以后之大河。

熙宁十年秋复有澶州曹村之大决。今濮阳县西南。

六塔(今清丰县东南三十五里六塔村)

梁村(今清丰县东南)

晚八时文化馆请看《大平洞八一风景》。

6月21日(周二)

继续座谈。

清河头公社西前田丈,当地云德清城。濮阳旧城东门云德清门。

濮阳城内旧传云为古河身,在城内发现桅杆,距北城墙(二十多年前)很近。在城里最近又发现在据高处地面(下)三米下,距低洼处约一米多下发现了很多木板,像房子,还有椽、陶罐、陶碗。

古戚城古址残存部分最高处为8.3米,最厚处16.5米,基本上呈方形,中部略偏东北有古水井。城内西部在二年前也发现古井。绳纹小砖为汉代物。民国《濮阳县志》,据旧州志:龙渊宫在州南别驾里(新习公社东北西别驾北一里后河)

6月22日(周三)

上午八时由文化馆宋立凯、师范王子南、某中苏某、廖某(新华书店)去城南访古(谭先生因腹泻未去)。南出城即见一高地,为旧城墙。今为公路,向西折西南,濮阳旧时城墙残存最高处有8米,周60里,宋时所筑。西南经别驾,西有一大片低洼地,由别驾往西南,地势微有起伏。新习公社以南地势高低不平。

又西南,至焦二砦西南有一大片洼地,为黑龙潭,潭下挖深二树梢深处仍是沙。焦二砦内水苦,砦外水不苦,地下无法打井,皆为流井。今已挖河排水,故尚无水,否则雨季积水一大片。我们看到有的地方才长了大片芦苇。黑龙潭此边上有土山咀,当地人称大王庙,传说为武帝沉璧处,西南还有一土咀,传说宣房宫处,土山咀东西似过去连成一带,山崖有静水痕迹。

又南经湾子一带金堤,与文献记载不合,不像是汉堤。

故县村今为一大队,遗址荡然无存,据说在村西口挖金堤河时挖出古物。西八里庄西北为城角地,过去个体经济时称自种之地为城角地,今为一农场,为古时澶州南城。宋时南北澶州夹河而城,黄河经其中,今金堤河应在古黄河中。

图片

下午向北城去,又看戚城。先看(荆)【蒯】聩台,为一高二三米之土堆,今一半已被划入石油指挥部。多汉墓,墓道已露地面,汉墓砖甚多,地上可随便拾取,如不发掘,不久当即破坏。在公路之东。公路之西即子路墓。据云60年代尚完好,上有杉柏荫天,今石碑、祭台、碑坊皆破坏,无甚可看。向南至戚城,东西北三面城墙尚(无)【完】整,剖面可看出,春秋战国城墙外汉时加筑。城内遍地陶片,有龙山、周代、汉代等,城东墙外,不远有二土台(一已破坏),不知何物,当地人误称孔悝城。由戚城折西至铁丘,今稍高出附近地面,因耕种已扒平。地面上陶片遍地皆是,有人挖二土坑,地下文化层(灰土层)保存明显,农民以灰土作肥料。据云当地民居曾挖出大批人骨,当为古战场,应向上报告保护,地下当为文化宝库。铁丘西地稍低洼,久已耕种,土皆沙,据《水经注》,即西汉大河也。

晚宣传部长王宴请,饮濮阳状元红,微醺。

(原载于《历史地理研究》2021年第2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