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学衷中参西录读书笔记——什么是大气下陷

 新用户6492XJVX 2023-11-05 发布于山西

什么是大气

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人身亦然,五脏六腑,大经小络,昼夜循环不息,必赖胸中大气,斡旋其间。

《医门法律”一明胸中大气之法》

又有一种说法大气是宗气,那什么又是宗气呢


“ 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

——《素问,平人气象论》

“五谷入于胃,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

——《灵枢,客邪》

图片

读了对宗气的论述还是不能明了什么是大气,什么是宗气,为什么宗气又叫大气。我们再来研究经典,反向推之。

其不两感于寒者,七日巨阳病衰,头痛少愈...大气皆去,病日已矣。”

——《素问,热论》

注释:大气一去,人就死了。

“雷公曰:人不病卒死,何以知之?黄帝曰:大气入于臟腑者,不病而卒死矣。”

       ——《灵枢五色》

注:此处的臟腑专指“腑”,而不言“臟”。

从解剖学上来讲,胸膈以上就是心肺,两个都是脏,谈不到入于脏腑,只有隔下才是有脏有腑。隔下有肝脾肾脏,胆胃,大小肠,膀胱。

所以这里大气入于脏腑,就指的入于隔下。也就是大气下陷。

综上所述:大气,也叫宗气,是指胸中之气

中气,多指中焦脾胃之气,临床需鉴别。

大气的作用

上走息道司呼吸——托举、鼓动肺进行呼吸

下贯心脉助血行——帮助心脏跳动、鼓动气血运行

大气下陷以后,不能托举肺,鼓动肺来运行捭阖之机,这时候呼吸即将停顿。还会导致不能帮助心动跳动,鼓动气血运行了,心脏停止跳动了,人就会猝死。

所以如果大气下陷到膈下会非常危险,甚至可能猝死。

比如:脑中风、急性心梗的患者往往出现剧烈的呕吐和腹泻

预后:气复反则生,不反则死

大气下陷的临床表现及脉证

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 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其兼证,或寒热往来,或咽干作渴,或满闷怔忡,或神昏健忘,种种病状,诚难悉数。其脉象沉迟微弱,关前尤甚。其剧者,或六脉不全,或三五不调。

大气下陷的机理

大气下陷后

①肺——司呼吸的功能受影响,表现为气短、呼吸困难,呼气尤甚,或咳一下就会缓解些(咳是提气嘛)

②心——贯心脉助血行的功能受影响,会引起各种危证


或因升发不足,不能持续地温煦全身导致

寒热往来

或因肝气升发不足,胆气横逆导致

咽干作渴——气机运行失常,气不化津导致

气虚不能行血而闷

满闷怔忡

心神不得敛而怔忡

神昏健忘——心神失养而健忘

注:需与瘀血导致的健忘相区别

大气下陷时:尺部相对有力,关上及寸部沉迟微弱,虚甚者会出现缺脉或者结代脉(因为虚,不能推动血液运行与气滞的结代脉区别)

补充:

大气虽在胸腔,实能统摄全身诸气,为诸气之纲领。大气既失,则诸经之气无所辖制,或上或下、错乱妄行,以致吐血衄血

由此可见,大气在人体中的地位非比寻常。它不仅可助推臟腑运行,还能制约诸气妄行。大气之在胸中,如空气之在瓶中。若瓶中少气,则必被外部气压排挤,因而病患会觉呼吸气短、胸中满闷;心藏神,肺藏魄。大气既失,心肺遭受挤压,则神魂无所依附,故而心觉怔忡、失眠不寐;大气既失,诸气无所统领,卫气亦虚,三焦气化受阻,又有淋漓大汗、小便不利等症状;大气既失,脾胃之气亦随之受累。若脾胃运化之力减弱,必然懒言少食,若脾胃之气上逆,以蒸心阳,又会出现善饥多食之证;女子月事亦有因之而血崩者,更有经血倒行、吐血衄血者,其理概出于此。

换言之,此病之证,有上逆、亦有下陷,这些症状通通与大气虚损有关。大气既在胸中,则无所谓“下陷”。下陷者,实乃因大气虚损所致的诸气下陷;而诸气亦可因大气虚损、无所辖制而导致上逆。

其实,所谓的“大气”,指的是包举于臟腑外面的一层能量圈。人之臟腑,悬于腔体之中而不会下垂,全赖“大气”的包举升提之力。倘若大气有失,则臟腑无所依附,必然下垂,从而引发问题。这种疾病,现代医学称其为“胃下垂”、“子宫下垂”,或者“内脏下垂”。

       假使人与天地相参,其理类似于地球外部的“大气层”。一旦宇航员穿越大气层,面临的就是寒冷、黑暗,以及失重状态。以此推之,人体之“大气”,既可以保护臟腑阳气与温度,同时具有升提之力,使臟腑免于失重下垂。     

——部分内容引用自公众号《照见玄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