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枫桥文化底蕴到底有多深厚?一套《枫桥诗存》给出了答案

 诸暨弘虫 2023-11-06 发布于浙江

枫桥素以“人杰地灵”“文化之邦”著称。这里有“枫桥三贤”,这里出“枫桥经验”。这里至今保存着“大部弄”“丁家埂”“杨墅下”等原始古老的地名。紫薇山上伫立着建于北宋元祐壬申年(1092)的东化城寺塔,和平路上保留着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代的紫微侯庙……这些都是枫桥文化底蕴深厚的见证。但是单有这些还远远不够。其实,身为历史文化名镇,枫桥还有大量的古籍遗存。
古籍,古代书籍的简称,主要是指书写或印刷于1911年以前、反映古代文化、具有古典装订形式的书籍。枫桥文化传承至今,古籍作为载体功不可没。千百年来,枫桥先贤所创造的文献典籍,其数量之丰富,内容之深厚,在诸暨是独一无二的。这些古籍承载文明凝结智慧,是前人留给后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那些夹在作品字里行间的小字正是传承枫桥文脉的游丝。但古籍命运多舛,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枫桥的古籍损毁众多,保存的数量已极其有限。
枫桥的古籍到度有多少种?都有哪些品种?存藏在何处?这个话题似乎从来没有被人关注和厘清过。有鉴于此,我们根据县志与宗谱的相关记载,首先梳理出了一份《枫桥历代名贤著述书目汇总》。然后依据这个书目,在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诸暨图书馆等馆藏机构广泛搜罗,终于寻觅到枫桥14位先贤的18种存世古籍(不含“枫桥三贤”)。这些留有著述的枫桥先贤,分别是:(明)骆象贤、(明)骆问礼(4种)、(明)陈玖学、(明)陈于朝、(清)徐昭华、(清)陈芝图、(清)陈幼慈(2种)、(清)骆元邃、(清)陈伟、(清)陈遹声、(清)赵宝晋、(清)骆晋祺、(民国)陈诜、(民国)杨鉴吾。虽然18种古籍只是浮出历史水面的那一部分,并不能反映枫桥先贤著述的全貌,但当这些幸存的文化遗产一一呈现在眼前时,我们对“枫桥人文昌盛”这个概念便有了深刻的印象,对“枫桥文化底蕴有多深厚”这个疑问也有了真切的感受。
为了让更多热心枫桥文化的读者共享精神财富,我们一帮同好者决定对这些存世古籍进行整理。古籍整理,是对原有的古籍作种种加工,而加工的目的是使古籍更便于今人以及后人阅读利用。通过古籍出版,拉近人们与古籍的距离,让更多的人了解古籍的价值,穿越时空跟古人交流,让枫桥文脉在当下传承。特别是,枫桥的历史文化目前尚不少模糊、断裂、矛盾的地方,我们希望通过古籍的整理出版,为研究者继续探索和传承枫桥文化,提供第一手的资料
于是,从2018年开始,我们组建团队,一边搜寻,一边整理。历经五个春秋的孜孜耕耘,终于完成了这项所谓的“文化工程”。除陈玖学的《评注七子兵略》(民国时有出版)、陈幼慈的《邻鹤斋琴谱》(西泠印社出版社近年已出版)两种外,其余17种古籍(含《枫桥诗英》)全部得以校勘完成,并于今年10月完成了出版工作。
古籍整理涉及训诂、音韵、校勘、辨伪等知识,求整理者有极高的学养、耐烦的功力,故这项工作往往由高校的专家教授来承担。但枫桥的古籍又无法吸引专家教授们来为之出钱出力,故我们在汇报枫桥镇党委政府后,决定自力更生,由枫桥人自己来做枫桥的事。我们不敢妄自尊大,我们只是怀着对先贤的敬仰,怀着对枫桥传统文化的敬畏,自不量力地开展了这项工作。虽然我们做得未必完美,但做肯定比不做要好。参与此次整理的工作人员有(以姓氏笔划为序):王新、孔郁祥、冯百明、张陈军、陈钢、陈强、陈励忠、钱谞、魏永达。
17种(19本)古籍在出版时,以“枫桥历史文化研究会”的名义向新闻出版部门申报,并统一使用“枫桥诗存”的书号。当初在确定到底是使用“枫桥诗存”还是“枫桥文存”时,也颇为犯难,因为这些古籍既有诗集又有文集。考虑到枫桥是诗歌小镇,且古代枫桥的文人又以诗见长,诗集多于文集,斟酌再三,便用了“枫桥诗存”。由于古籍的厚薄不等,我们将文字较多的古籍用大开本印刷(共9本),文字较少的古籍用小开本印刷(共10本),最后成书后再用两个纸匣子分装。于是,一套极具收藏价值的先贤典藉,终于问世了。
文明的延续,文化的传承,一是靠人,二是靠书。书是文化的载体,人是指那些能读得懂也愿意读书的人。我们希望:通过这些书、这些人枫桥的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
以下是整套19本的书影:
大开本(第一匣)

(明)骆象贤诗文集,内含《溪园诗稿》《溪园遗稿》《梅花百咏》。骆象贤与王冕、杨维桢并称“越中三杰”。

(明)骆问礼诗文集。

(明)骆问礼文集,因六世祖骆象贤有《羊枣集》,故名。

(明)陈洪绶父亲遗著,诗文合集,内含陈洪绶的身世秘密。

(清)陈遹声诗文集,基本为诗。

(清)骆晋祺诗文集。

枫桥历代诗人作品选集。

小开本(第二匣)

(明)骆问礼诗文集

(明)骆问礼文集。

(清)徐昭华诗集,含胡慎仪、何九娘、骆思慧诗。

(清)陈芝图诗集,陈芝图为“越中三子”之一

(清)陈幼慈诗集,陈幼慈系陈芝图幼子。陈幼慈另有《邻鹤斋琴谱》行世。

(清)骆元邃词集,骆为诸暨第一填词高手。

(清)陈伟文集。陈伟是蔡元培之师,此为《耐安类稿》部分。

(清)赵宝晋诗集。赵宝晋为赵家人,诗多涉枫桥、赵家。

(民国)陈诜文集。陈诜即陈叔辛,陈遹声第三子。游记中有诗,故收入。

(民国)杨鉴吾所编诗集,收录多位枫桥籍诗人诗作。

以下是实拍书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